- 年份
- 2024(11785)
- 2023(16577)
- 2022(13586)
- 2021(12110)
- 2020(9769)
- 2019(21756)
- 2018(21130)
- 2017(39956)
- 2016(21224)
- 2015(23061)
- 2014(22656)
- 2013(22565)
- 2012(21431)
- 2011(19762)
- 2010(19886)
- 2009(18392)
- 2008(17830)
- 2007(15980)
- 2006(14300)
- 2005(13019)
- 学科
- 济(114081)
- 经济(113990)
- 管理(64770)
- 业(63403)
- 企(50774)
- 企业(50774)
- 方法(41909)
- 数学(37022)
- 数学方法(36846)
- 中国(30095)
- 地方(28977)
- 农(26312)
- 业经(25133)
- 财(22087)
- 技术(20358)
- 学(19372)
- 农业(18778)
- 贸(17923)
- 贸易(17909)
- 制(17533)
- 易(17238)
- 地方经济(17197)
- 融(16844)
- 金融(16843)
- 银(16394)
- 银行(16355)
- 环境(16273)
- 行(15782)
- 产业(15157)
- 发(14623)
- 机构
- 学院(312805)
- 大学(312139)
- 济(141539)
- 经济(139034)
- 管理(120717)
- 研究(111210)
- 理学(104144)
- 理学院(102960)
- 管理学(101572)
- 管理学院(100970)
- 中国(84012)
- 科学(66053)
- 京(65208)
- 财(61835)
- 所(55689)
- 农(53471)
- 研究所(50457)
- 中心(50450)
- 财经(49157)
- 江(47437)
- 业大(45561)
- 经济学(44754)
- 经(44735)
- 农业(41833)
- 北京(40998)
- 经济学院(40212)
- 范(40190)
- 院(39955)
- 师范(39694)
- 州(37724)
- 基金
- 项目(210079)
- 科学(167435)
- 基金(153749)
- 研究(151673)
- 家(134999)
- 国家(133864)
- 科学基金(115301)
- 社会(101462)
- 社会科(96584)
- 社会科学(96563)
- 省(83205)
- 基金项目(81385)
- 自然(72582)
- 自然科(70973)
- 自然科学(70957)
- 自然科学基金(69762)
- 划(69429)
- 教育(68591)
- 资助(61040)
- 编号(58454)
- 发(50772)
- 创(48572)
- 重点(47647)
- 成果(46417)
- 部(46176)
- 创新(44665)
- 国家社会(43116)
- 课题(41376)
- 发展(40754)
- 展(40133)
- 期刊
- 济(160981)
- 经济(160981)
- 研究(94834)
- 中国(65507)
- 学报(49172)
- 农(48159)
- 管理(46988)
- 财(45928)
- 科学(45635)
- 大学(37194)
- 学学(35153)
- 农业(32758)
- 融(31883)
- 金融(31883)
- 教育(30403)
- 经济研究(27636)
- 技术(26981)
- 业经(25806)
- 财经(25455)
- 经(22054)
- 问题(20596)
- 业(17998)
- 技术经济(17892)
- 贸(16404)
- 科技(16111)
- 商业(15997)
- 统计(14967)
- 世界(14878)
- 策(14762)
- 国际(14151)
共检索到477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鹏程 朱付彪
文章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提升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原因。门槛模型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较成熟、产业数字化较好、创新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更为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而西部地区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揭红兰
文章基于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科技创新在东、西部地区科技金融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中部地区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科技创新对公共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对市场科技金融只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发展差异,导致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虎 杨勇攀
地区经济要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现状与区域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长期以来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较少研究。文章则基于这一点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能力水平之间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分析加以研究以丰富区域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地方的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物流能力水平 因果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向龙 侯经川
在系统揭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和空间杜宾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发明创新绩效均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和非发明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发明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文章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进行了微观层面的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充分考虑回归结果稳健性的问题后发现,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微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大于城市居民。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喆 余紫菱 马莉莉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体可通过贸易便利、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三条路径发挥作用。(2)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财政依赖程度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相比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其设立的“数字效应”更为明显。(3)未来应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浙江等为抓手,差异化打造数字自贸区建设标杆。同时,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的样区可重点考虑贸易便利化方面、技术创新层面和监管服务领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颖 赵子萌
文章以要素错配为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三大区域政策对缓解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理,找出抑制区域政策效果的内在诱因,证明我国“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兼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域政策对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效果具有地区异质性,而地区异质性背后存在同一的作用机制,要素错配在区域政策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适度的要素错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过度的要素错配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依赖于“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的良性互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冯兵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探究其能否提高地区绿色创新绩效对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其周边8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绩效,并利用双重差分、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了绿色创新绩效,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得出,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地区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