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1)
2023(19276)
2022(16112)
2021(14651)
2020(12030)
2019(26908)
2018(26781)
2017(50221)
2016(27142)
2015(30283)
2014(30366)
2013(30255)
2012(28186)
2011(25880)
2010(26044)
2009(24018)
2008(23201)
2007(20852)
2006(18721)
2005(16548)
作者
(83543)
(69632)
(69204)
(65657)
(44239)
(33410)
(31184)
(27342)
(26527)
(24858)
(23811)
(23366)
(22353)
(22128)
(21323)
(21298)
(20639)
(20559)
(19996)
(19879)
(17588)
(17377)
(16819)
(16011)
(15787)
(15475)
(15427)
(15328)
(14223)
(13781)
学科
(129192)
经济(129069)
(76513)
管理(76206)
(58791)
企业(58791)
方法(48153)
数学(41565)
数学方法(41179)
(40083)
中国(34915)
地方(31258)
业经(30445)
(27332)
农业(27047)
(25989)
技术(21484)
(21323)
(20927)
贸易(20913)
(20201)
环境(18900)
(18712)
银行(18639)
(18319)
金融(18318)
(17971)
(17718)
(17531)
理论(17510)
机构
大学(400637)
学院(400231)
(166637)
经济(163109)
管理(154291)
研究(143962)
理学(132803)
理学院(131254)
管理学(129056)
管理学院(128331)
中国(106092)
科学(89813)
(86347)
(75942)
(73723)
(71858)
研究所(67249)
中心(64327)
业大(64084)
(59835)
农业(58654)
财经(57108)
北京(54897)
(53923)
师范(53309)
(51886)
(51515)
经济学(50245)
(48190)
经济学院(45006)
基金
项目(271997)
科学(212459)
基金(195793)
研究(195780)
(172799)
国家(171288)
科学基金(145377)
社会(124837)
社会科(118218)
社会科学(118188)
(107088)
基金项目(103825)
自然(93669)
自然科(91431)
自然科学(91409)
(89931)
自然科学基金(89765)
教育(88047)
资助(79354)
编号(79036)
成果(63706)
(62025)
重点(61097)
(58709)
(56525)
课题(54795)
创新(52805)
国家社会(51748)
科研(51343)
教育部(49737)
期刊
(193408)
经济(193408)
研究(120097)
中国(81846)
(73057)
学报(69393)
科学(62635)
管理(56739)
大学(51895)
(51845)
农业(49416)
学学(49100)
教育(42936)
(36652)
金融(36652)
技术(35658)
业经(32715)
经济研究(30721)
财经(28147)
问题(24930)
(24241)
(23842)
图书(21409)
技术经济(21319)
科技(21175)
(20015)
业大(18637)
理论(18294)
商业(18123)
现代(17916)
共检索到604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尧   孙维  
[目的]精准把握我国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特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熵值法测算了乡村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以2011-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1)2000-2020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技术进步呈现偏向劳动力要素特征但偏向的程度在逐渐减弱;(2)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本地效应为先偏向劳动力要素后偏向资本要素,邻地效应截然相反。(3)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要素的重要路径。[结论]发挥好政策的保障和调节作用,提升要素对技术进步的适配水平,重视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对乡村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劳动收入分配恶化,从而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贵富  韩静  韩恺明  
本文旨在阐明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在理论方面,构建了包含生产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在实证方面,采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宏观数据,构建多维度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变量和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概率。机制检验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升级和行业结构升级表征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来降低不充分就业,且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就业与传统就业差异、性别差异、区域特征、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差异、产业类型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拓展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程度。本文的结论从微观个体和宏观发展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王爱爱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有必要围绕数实融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同时考虑数字技术的要素属性和技术属性的基础上,将数字型资本、一般型资本、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均视为中间投入,构建生产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实融合的两种方式即“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均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型融入表现出边际作用递减的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型融入”对地理条件优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高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技术型融入”对地理条件劣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低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将导致数字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技能型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公共部门应鼓励实体经济扩大数字技术“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的范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及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所导致的相关要素需求的上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海燕   王群勇   陆凤芝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已渗透到中国各行业领域尤其是工业部门,引发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本文基于Acemoglu (2002)的技术适宜性理论框架,将数据作为一种要素纳入到包含资本、劳动以及能源等传统要素的常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中,形成了工业碳生产率的动能分解以及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偏向并非能够始终促进工业碳生产率增长,其主要取决于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所引起的技术进步偏向的变化。进一步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工业碳生产率之间呈现出“U”形的曲线关系,根据“U”形曲线的拐点值以及要素的替代弹性可知,在当前阶段数字经济会增加能源消费强度进而抑制工业碳生产率提升,而技术进步偏向能够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从而促进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并且在技术进步偏向的作用下,数字经济能够提前发挥对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学涛  
技术进步偏向不仅是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有文献主要讨论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经济效应,鲜有文献从数字金融角度研究技术进步偏向。从理论上构建技术进步偏向的CES生产函数,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偏向会受到数字金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1869个县域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采用SARAR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及其各维度均会引致县域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最大;县域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会影响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程度,而且还会改变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方向;在缓解了数字金融内生性之后,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偏向影响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数字金融会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但其会受到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后为促进数字经济繁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明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进步速率上,还可能体现在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上。基于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偏向程度对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而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则显著强化了经济波动,即使改变度量经济波动的方式,这一结果也是稳健的。与其相对应的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的技术冲击变量对经济波动反而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方向而非速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鸿博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海良  张格琳  
运用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碳排放效率,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与VAR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且前者明显小于后者,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性逐渐降低;(2)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都呈收敛态势;(3)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资本与技术等非能源要素对碳排放效率的长期作用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钒   于子淳   邓明亮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为高质量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条件。从机制层面讨论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质量的机理,采用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乡村振兴质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质量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科技成果向乡村转移转化,加速数字科技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的融合,加强数字科技在乡村的多场景多领域应用,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鑫鑫  
现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我国经济也因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综合信息技术带给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从助力人们沟通效率的提高逐步渗透至生产制造等领域,给经济体系运行带来了根本性影响,且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出发,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必要性及具体影响和应用等,最后指出了保障信息技术进步并助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产业革命以来 ,许许多多新技术都是通过物化的技术装备对生产发挥促进作用的。其中 ,技术装备的生产部门——装备工业对技术进步的物化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印证装备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雪松  王志勇  
通过理论推演和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我国经济发展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35%,技术进步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41%。基于此,我国应该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方式来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总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娟娟  李平  
使用1996-2013年SITC—3分位的跨国数据,测算29个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技术进步方向,将两者分别量化纳入分析框架,得到以下结论:在基准回归中,控制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交互项作用后,出口技术复杂度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出口技术复杂度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具有国别差异性,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其中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