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6)
2023(13056)
2022(10272)
2021(9107)
2020(7115)
2019(15813)
2018(15558)
2017(30404)
2016(15925)
2015(17777)
2014(17976)
2013(18191)
2012(17752)
2011(16471)
2010(16964)
2009(16164)
2008(15597)
2007(14290)
2006(13355)
2005(12649)
作者
(48904)
(40742)
(40652)
(38858)
(25679)
(19133)
(18394)
(15587)
(15398)
(14585)
(14040)
(13334)
(13178)
(13125)
(12611)
(12592)
(12033)
(11755)
(11697)
(11332)
(10673)
(9929)
(9859)
(9301)
(9298)
(9245)
(8974)
(8854)
(8234)
(7983)
学科
(99315)
经济(99243)
管理(43023)
(42295)
(31533)
企业(31533)
中国(29564)
方法(28477)
地方(27740)
数学(24648)
数学方法(24519)
(24120)
业经(23873)
地方经济(17332)
(17319)
产业(16864)
农业(16361)
(16132)
银行(16116)
(16074)
(15852)
(15766)
(15746)
金融(15745)
(15221)
贸易(15206)
(14641)
(14333)
环境(13039)
(12570)
机构
学院(250525)
大学(248265)
(120006)
经济(117723)
研究(93685)
管理(90678)
理学(75866)
理学院(74970)
管理学(74101)
管理学院(73610)
中国(72297)
(54503)
(53437)
科学(52039)
(47242)
财经(42082)
研究所(42047)
中心(40636)
(39304)
经济学(38738)
(37903)
(36636)
北京(35130)
经济学院(34668)
(34117)
师范(33799)
(33587)
(31639)
财经大学(30831)
业大(30830)
基金
项目(151711)
科学(119988)
研究(117351)
基金(108020)
(92222)
国家(91430)
科学基金(77660)
社会(77591)
社会科(73831)
社会科学(73817)
(60165)
基金项目(55840)
教育(51481)
(49480)
编号(47700)
自然(43944)
资助(43276)
自然科(42808)
自然科学(42798)
自然科学基金(42046)
(40771)
成果(39909)
重点(34592)
课题(34273)
发展(34129)
(33571)
(33282)
国家社会(32744)
(31772)
创新(29779)
期刊
(149806)
经济(149806)
研究(86806)
中国(53926)
(38568)
管理(36698)
(35546)
学报(32289)
科学(31935)
(29716)
金融(29716)
教育(26573)
经济研究(25562)
大学(25409)
业经(24614)
农业(24175)
学学(23773)
技术(22922)
财经(21972)
问题(20068)
(19291)
(16079)
技术经济(14822)
国际(14069)
商业(13894)
世界(13086)
经济问题(12709)
现代(12338)
统计(12156)
经济管理(12065)
共检索到407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京平  孙丽娜  
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应用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创新及需求侧结构创新等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技术的依赖效应、数字经济的垄断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因素降低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此,我国应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反垄断,加大需求侧改革,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杉杉   鲁钊阳   李瑞琴  
从理论上来说,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产业间结构转变、产业内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等方式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章以我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2019年的数据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第一维度、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子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和采取替代变量的实证结果均支持这一研究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消费升级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两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艺瑄  熊晓轶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测算数字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衡量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并利用直接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效应,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直接效应比较显著,且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对此,我国应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拓宽中介效应渠道,以助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文娟  
科学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内驱力。我国目前通讯、航空航天、军工等精要技术领先全球,靠的就是对科技创新的全盘把握。当然科技创新离不开经济支撑,我国历经十三个五年计划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党和国家从能源、工业、民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入手,着重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产业结构优化论》从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本质入手,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主题,系统介绍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性地剖析了经济发展总趋势中各种产业结构变动模型,深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模式,以期形成良性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枝茂  
本文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递进关系,探讨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提出充分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效应的可行之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逐渐兴起与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与环节,进而对国家经济结构的常规演化产生可视性冲击。本文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与作用途径,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中数字经济覆盖广度与支持服务程度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作用,而数字经济使用深度则抑制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析传导机制,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影响要素结构与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而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作用于收入结构则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并不明显。基于所得实证结果,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合理升级演化与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参考意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的显著影响,包括扩大内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深入挖掘国内需求,缓解问题区域症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区域协调发展进程。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条件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适配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体系和培育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许振凌  石军伟  
文章运用中国各省1990—2016年间的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越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越容易产生"早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其工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却整体而言比较低。文章将此现象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谜",对此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茂斌  沈西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丽君   李甫   陈鹏  
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应对国际复杂局面的能力,也要把科技创新建立在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得更多创新资源的支持。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美、日等9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探究国内自主创新与国际创新溢出双驱动机制下,研发人员投入、国内研发资本、标准水平、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自主创新与国际创新溢出均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但国际创新溢出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对深入践行创新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迟明园  石雅楠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目标。数字经济作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兴经济形态,与各产业的融合正引发新的产业变革,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从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流通方式方面促进农业产业优化,从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销售管理方面促进工业产业优化,从创新服务模式和丰富服务内容方面促进服务业优化,并从基础层、支撑层和整合层三个层面促进三大产业融合优化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并推动产业融合;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速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依托数字经济推动新业态发展;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治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晓阳  
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模式,谋求低碳发展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发展低碳农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长平   施佰发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数字经济影响营商环境优化进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驱动效果最好。(2)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且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显示,2013年之后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要优于2013年之前。(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4)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商贸环境以及公共环境均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政务环境的路径机制还有待考察。基于实证结果,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的纽带作用和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差异化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鹏  娄峰  
本文基于GMM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效提升,数字支撑服务程度和数字经济使用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影响较为显著,数字经济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影响程度呈依次递减趋势。最后,本文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遵循发展规范原则、引进数字经济相关优秀人才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黄念兵  
数字经济发展可能赋予了我国“双碳”发展战略新的动力机制。本文采用2011—2019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及非线性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的碳减排,在通过相关工具变量内生性检验和动态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碳减排的重要中介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碳减排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够促进倒U型拐点提前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具有显著性。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实了在中国具体情境下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同样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