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7)
- 2023(18301)
- 2022(15058)
- 2021(13538)
- 2020(11231)
- 2019(24977)
- 2018(24718)
- 2017(47439)
- 2016(25077)
- 2015(28194)
- 2014(28078)
- 2013(27970)
- 2012(26266)
- 2011(23937)
- 2010(24674)
- 2009(23463)
- 2008(23425)
- 2007(21511)
- 2006(19552)
- 2005(18408)
- 学科
- 济(134374)
- 经济(134215)
- 业(99559)
- 管理(92733)
- 企(89345)
- 企业(89345)
- 方法(49677)
- 数学(39334)
- 数学方法(39087)
- 业经(37984)
- 财(36149)
- 中国(34427)
- 农(34071)
- 地方(29359)
- 制(27646)
- 技术(25059)
- 务(24371)
- 财务(24333)
- 财务管理(24291)
- 农业(23966)
- 企业财务(23110)
- 理论(21480)
- 银(20859)
- 银行(20834)
- 融(20701)
- 金融(20699)
- 体(20289)
- 贸(20203)
- 贸易(20184)
- 行(20097)
- 机构
- 学院(378637)
- 大学(374519)
- 济(171582)
- 经济(168350)
- 管理(149478)
- 研究(126645)
- 理学(126421)
- 理学院(125172)
- 管理学(123690)
- 管理学院(122943)
- 中国(101058)
- 财(82827)
- 京(78995)
- 科学(69365)
- 财经(63946)
- 所(62527)
- 江(60283)
- 经(57770)
- 中心(57556)
- 农(55242)
- 研究所(55108)
- 经济学(53391)
- 北京(50617)
- 经济学院(47760)
- 州(47613)
- 业大(47443)
- 财经大学(46882)
- 范(46468)
- 师范(46070)
- 院(45252)
- 基金
- 项目(232809)
- 科学(186444)
- 研究(177952)
- 基金(169846)
- 家(144128)
- 国家(142794)
- 科学基金(125357)
- 社会(117852)
- 社会科(111942)
- 社会科学(111918)
- 省(91803)
- 基金项目(88581)
- 教育(81285)
- 自然(75774)
- 划(74638)
- 自然科(74070)
- 自然科学(74055)
- 自然科学基金(72847)
- 编号(71394)
- 资助(68962)
- 成果(58793)
- 发(54017)
- 创(53325)
- 部(52544)
- 重点(51811)
- 课题(49972)
- 国家社会(49388)
- 创新(49053)
- 制(48703)
- 教育部(46454)
- 期刊
- 济(207716)
- 经济(207716)
- 研究(122909)
- 中国(83284)
- 财(68146)
- 管理(64648)
- 农(52327)
- 科学(47903)
- 学报(47885)
- 融(42320)
- 金融(42320)
- 教育(40680)
- 大学(38739)
- 技术(37530)
- 学学(36219)
- 农业(35265)
- 财经(34245)
- 经济研究(33734)
- 业经(33597)
- 经(29670)
- 问题(26129)
- 技术经济(23204)
- 贸(21228)
- 业(20695)
- 世界(19569)
- 商业(19456)
- 现代(18543)
- 国际(18302)
- 经济管理(17720)
- 统计(17674)
共检索到60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敬彬 王晨
数字贸易对外贸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贸易效率和便利性,拓宽贸易渠道和市场机会,促进跨境贸易和国际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和产品质量,并加强贸易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利用。本文利用2013-2022年数据,探究数字贸易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可以直接助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贸易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中介变量间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外贸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使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特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获益能力要强于中部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创新主体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要强于高校与科研机构。由此,建议可从提高创新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跨区域数字合作发展格局,消除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等方向着手,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创新 门槛效应 创新主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兵 万相昱
平台经济能否推动流通业产业升级,进而推动我国流通效率提升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采用2011-2021年省域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平台经济发展对流通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的提升对流通业产业升级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保持一致。从异质性角度来看,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平台经济发展对流通业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可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流通业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进而推动流通业产业升级。最后,本文提出大力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加强平台经济监管力度、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大为 黄秀丽 罗永华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高端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态势显著,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状态,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全国及东部地区显示为线性特征,中部地区表现为“N”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则为“U”型影响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宿桂红
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的基础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较大市场规模地区企业作用更强。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和资源配置均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重要机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钰苓 刘成杰 谭君印 李虹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机制检验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且会受到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互联网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在地区规模和城市特征上具有显著异质性,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也能通过数字经济建设来提升城市质量。因此,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多重效应,应强化顶层设计,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金融三个方面培育壮大城市发展质量的新动能;以“新基建”为契机,促进“数实共生”和区域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