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31)
- 2023(19935)
- 2022(16673)
- 2021(15019)
- 2020(12398)
- 2019(28282)
- 2018(27582)
- 2017(52517)
- 2016(28684)
- 2015(31985)
- 2014(32131)
- 2013(31748)
- 2012(30196)
- 2011(27743)
- 2010(28014)
- 2009(26164)
- 2008(26123)
- 2007(23734)
- 2006(21133)
- 2005(19724)
- 学科
- 济(134431)
- 经济(134265)
- 管理(83384)
- 业(78264)
- 企(62593)
- 企业(62593)
- 方法(49518)
- 数学(42975)
- 数学方法(42565)
- 中国(38477)
- 农(34242)
- 财(32825)
- 地方(31708)
- 业经(29964)
- 学(28789)
- 制(27765)
- 农业(23149)
- 贸(23001)
- 贸易(22986)
- 银(22306)
- 银行(22237)
- 易(22209)
- 融(21661)
- 金融(21656)
- 行(21333)
- 环境(19818)
- 务(19260)
- 财务(19214)
- 财务管理(19159)
- 体(18773)
- 机构
- 大学(426634)
- 学院(424759)
- 济(180583)
- 经济(176696)
- 研究(156987)
- 管理(154466)
- 理学(131380)
- 理学院(129725)
- 管理学(127529)
- 管理学院(126736)
- 中国(118372)
- 科学(97431)
- 京(92239)
- 财(84485)
- 所(82582)
- 农(81691)
- 研究所(74625)
- 中心(70259)
- 江(66847)
- 业大(66597)
- 财经(65664)
- 农业(64389)
- 经(59452)
- 北京(58572)
- 经济学(56452)
- 院(56305)
- 范(55849)
- 师范(55129)
- 州(52575)
- 经济学院(50544)
- 基金
- 项目(278103)
- 科学(217449)
- 基金(201517)
- 研究(196452)
- 家(179059)
- 国家(177553)
- 科学基金(149630)
- 社会(126554)
- 社会科(119980)
- 社会科学(119947)
- 省(108965)
- 基金项目(106017)
- 自然(97034)
- 自然科(94780)
- 自然科学(94745)
- 自然科学基金(93069)
- 划(92488)
- 教育(88878)
- 资助(82069)
- 编号(76946)
- 发(63898)
- 重点(63766)
- 成果(63472)
- 部(60834)
- 创(57224)
- 课题(54940)
- 创新(53776)
- 科研(53458)
- 国家社会(53121)
- 计划(52104)
- 期刊
- 济(209608)
- 经济(209608)
- 研究(130770)
- 中国(91894)
- 学报(75285)
- 农(74902)
- 科学(66565)
- 财(66265)
- 管理(58124)
- 大学(55678)
- 学学(52770)
- 农业(49979)
- 融(43314)
- 金融(43314)
- 教育(42784)
- 技术(34843)
- 经济研究(34334)
- 财经(33807)
- 业经(32546)
- 经(29194)
- 问题(28212)
- 业(26738)
- 贸(21840)
- 技术经济(21519)
- 版(21484)
- 世界(19927)
- 科技(19615)
- 统计(19465)
- 国际(19249)
- 商业(19137)
共检索到659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成杰 苏虹 高兴波 高航
根据城市韧性理论和数字经济理论,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中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经济影响城市韧性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研究从数字经济与城市韧性关系方面拓展了数字经济理论和城市韧性理论的应用边界,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机制,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杭 卢笑同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省份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弱地区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效应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韧性 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流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对流通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程度流通产业链韧性存在差异化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高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打好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添 周建华 孙久文
“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城市间数字联系日益紧密。利用2011—2021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产业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会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并放大冲击时的城市经济韧性,但其发展趋势为倒“U”型,下降原因是各主体处理效率提升下政府缺位引发的市场无序;第二,政府财政会拓宽数字经济影响渠道,但需通过市场机制及政府职能转变来实现;第三,数字经济加速中心城市经济韧性外溢,并且其在全国层面上存在中心—外围格局,要素虹吸会减弱经济韧性;第四,城市群层面则会促进规模相近的邻近城市经济韧性增长,并基于城市群行政结构产生异质性。研究结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市政府、城市、城市群、区域间加强数字建设,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政府介入 空间溢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雨薇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我国居民消费活力提振、增强居民消费韧性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本文以我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为样本,在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好,但城市之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15个新一线城市中,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为杭州、宁波、南京、苏州和天津,其次是成都、重庆、武汉、东莞、佛山和合肥,而西安、郑州、长沙和青岛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波动率,提升城市居民消费韧性,为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和营商环境优化均会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韧性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文章基于城市经济韧性的科学测度,利用中国2005—2019年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激发创业活跃度和创新活跃度两大机制最终促进市域经济韧性提升。(3)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提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及外围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及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含义: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仁发 郑媛媛
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改变技术经济范式,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速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破坏性结构重构,韧性和安全水平更是全球价值链演进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长度刻画分工演进的“足迹”,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以考察数字经济何以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并进一步探讨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显著推动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增加,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服务业、行业下游位置的全球价值链长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本国来源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增加全球价值链长度,但国外来源数字经济则不然。从作用机制来看,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产业关联是数字经济影响全球价值链长度的重要渠道。拓展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增强全球价值链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升全球价值链韧性。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也为全球价值链韧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朝辉 朱孟楠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攻坚期,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4—2020年290个地级市城市为样本,考察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进行详细的内生性处理、稳健性检验以及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这一正向作用仅在中部地区城市中存在;(2)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增加高技能劳动力雇佣”三个渠道提高城市经济韧性;(3)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异常值影响以及关键变量替换之后,实证结果依旧稳健有效。本文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不仅为现有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而且为保证数字经济发展、提高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事实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同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煤炭资源依赖度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大于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且在长江经济带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沿海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泉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1年我国商贸流通业聚集和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指标体系,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基准回归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呈正向影响;不同城市规模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影响程度受城市规模大小呈逐步减弱趋势;商贸流通业聚集与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韧性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邻接城市经济发展韧性也带来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全面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产品技术创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城市经济发展韧性战略,加大商贸流通业人才引进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毛丰付 胡承晨 魏亚飞
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讨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通过构成要素将数字产业纳入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因素中,构建“一个要素两条渠道”的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联系。实证研究结论显示:(1)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促进效应,即数字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应对冲击的能力越强;(2)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会因城市区位和政府引导的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相对而言,东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城市数字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大;(3)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结构优化两条渠道进行响应。本文识别出数字产业发展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塑造,有助于厘清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娜娜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