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0)
- 2023(15408)
- 2022(12654)
- 2021(11327)
- 2020(9157)
- 2019(20617)
- 2018(20323)
- 2017(39617)
- 2016(20743)
- 2015(23242)
- 2014(22939)
- 2013(22942)
- 2012(22288)
- 2011(20730)
- 2010(21283)
- 2009(19958)
- 2008(19517)
- 2007(17478)
- 2006(16114)
- 2005(14922)
- 学科
- 济(116566)
- 经济(116466)
- 管理(62268)
- 业(59806)
- 企(46639)
- 企业(46639)
- 方法(40518)
- 数学(35808)
- 数学方法(35631)
- 中国(35616)
- 地方(30390)
- 农(27098)
- 业经(25059)
- 财(21827)
- 技术(20382)
- 制(20021)
- 银(18957)
- 银行(18937)
- 融(18866)
- 金融(18865)
- 农业(18765)
- 行(18404)
- 学(18218)
- 贸(17825)
- 贸易(17806)
- 地方经济(17518)
- 易(17108)
- 环境(16303)
- 发(16034)
- 产业(15361)
- 机构
- 大学(313976)
- 学院(313163)
- 济(146232)
- 经济(143380)
- 管理(119605)
- 研究(112684)
- 理学(101345)
- 理学院(100144)
- 管理学(98977)
- 管理学院(98336)
- 中国(87377)
- 财(67608)
- 京(67081)
- 科学(62101)
- 所(55544)
- 财经(52719)
- 中心(50241)
- 研究所(49333)
- 江(48415)
- 经(47809)
- 经济学(47026)
- 北京(43346)
- 农(42991)
- 范(42622)
- 师范(42313)
- 经济学院(42210)
- 院(40664)
- 州(39155)
- 财经大学(38993)
- 业大(37817)
- 基金
- 项目(196322)
- 科学(157666)
- 研究(149965)
- 基金(143293)
- 家(122151)
- 国家(121112)
- 科学基金(105152)
- 社会(100495)
- 社会科(95567)
- 社会科学(95546)
- 省(76283)
- 基金项目(75354)
- 教育(67969)
- 划(63739)
- 自然(62334)
- 自然科(60905)
- 自然科学(60892)
- 自然科学基金(59838)
- 编号(59493)
- 资助(57154)
- 成果(49379)
- 发(48297)
- 创(45086)
- 部(44524)
- 重点(44178)
- 国家社会(42465)
- 课题(42433)
- 创新(41414)
- 发展(40371)
- 展(39742)
- 期刊
- 济(173668)
- 经济(173668)
- 研究(106582)
- 中国(67154)
- 财(48823)
- 管理(48009)
- 农(39554)
- 科学(39487)
- 学报(38477)
- 融(36895)
- 金融(36895)
- 教育(34729)
- 大学(30502)
- 经济研究(29011)
- 学学(28277)
- 技术(27988)
- 财经(27612)
- 业经(26940)
- 农业(26728)
- 问题(24058)
- 经(23965)
- 贸(18708)
- 技术经济(18345)
- 国际(16005)
- 商业(15929)
- 世界(15626)
- 统计(15190)
- 现代(15045)
- 图书(14867)
- 理论(14691)
共检索到499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巫云仙 孙成己 侯冠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居高不下的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已不能忽视。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杠杆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影响经济稳定性两个渠道对城市创新发展产生倒U型影响,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将发挥“催化剂”作用,加剧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杠杆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企业杠杆的平衡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积极推进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发展情况、所属地区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分门别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去杠杆”政策,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杠杆 倒u型 城市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分析了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非线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技术创新表现出α收敛的基本事实,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区域技术创新β收敛,且这种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特征,其驱动功效主要体现在强监管城市、西部城市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提升劳动力技能和刺激市场需求间接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发展;在产业升级和政府支持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的功效存在边际递减趋势,而在人力资本和金融规模门槛的约束下,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技术创新 区域差异 收敛趋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斌 何思思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我国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转变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为旺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集聚正成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将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新动能和新引领。文章利用2014—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我国投入产出数据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城市群虚拟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可促进城市群制造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相比于单一的传统集聚,虚拟集聚与传统集聚叠加效应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2)从地理区位上看,相比东部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虚拟集聚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加凸显;从产权性质上看,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虚拟集聚效应更为敏感;从产业类型上看,虚拟集聚对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先进制造业。(3)当城市群整体虚拟集聚水平提升时,中心城市制造业技术创新受益更加明显;相较于城市群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快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城市群虚拟集聚水平,促进产业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有效融合,以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虚拟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群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拓晨 石孖祎 韩冬日 曾经纬
提升创新质量是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为新型载体驱动创新发展也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本文利用更具国际认可性的专利被引次数作为创新质量的表征变量,并通过CRITIC-G1-Bonferroni算子测度包含了数字环境、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省域创新质量的直接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融资约束、交易成本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约束下,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的间接影响与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积极的直接作用,作用效果呈现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交易成本间接提高省域创新质量,而在外商直接投资路径上则存在“遮掩效应”;基于省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存在多样化阈值效应,在宽松的融资约束、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适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下,数字经济能够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省域差异化政策以及构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融资约束 创新质量 创新数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融资约束 创新质量 创新数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
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可以产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利用我国发明专利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表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提升了城市每单位发明专利存量的经济产出水平,并增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对城市创新悖论的治理效应。同时,随着审批中心设立时间的增长、进驻部门和事项的增多,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不断增强。审批中心设立主要通过技术多样化和技术—产业匹配两条路径产生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但未能有效地激活产业多样化这一路径。据此,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和优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创新悖论 行政审批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居民消费 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第二,经济发展效应、就业优化效应和社会保障提升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生产力布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完善配套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智新 王辰筱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探讨了城市数字金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数字金融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新动能。城市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而且间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异质性,影响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次递减。上述结论为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等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军 车帅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新型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能否助推黄河流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待探究的重要议题。鉴于此,运用内生增长数理模型厘清数字经济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构建流域内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和水资源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8年流域内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全流域内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相较资源型城市更佳。(2)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具有边际报酬后发递增优势,上游、中游城市相较于下游城市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倒U型”特征,中等城市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所在。(4)产业结构高度化、技术创新、技术效率是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导路径,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是重要的潜在作用渠道,分维度的互联网发展和普惠金融呈现一致的趋同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充分认识城市性质、城市区位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化影响,因地制宜强化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效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为黄河流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春风 何骏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0个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事件为切入点,采用PSM-DID和中介效应等方法系统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机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了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创新能力,且对原位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更明显。异质性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间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并无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对非G60科创走廊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作用较G60科创走廊城市更显著。作用机制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通过强化政府协同创新战略引导和优化市场创新要素配置间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财政科技投入密度的提升效应和对创新人员流动的促进效应是主要动因,其次是对企业的集聚创新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提升的"偏好性"推进呈现出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智力资本的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来自我国地级市样本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创新绩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和谐共进?——来自创新的经验证据
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与绿色发展——来自中国28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区域绿色创新比较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85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外商直接投资、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来自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影响——来自我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