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92)
- 2023(22390)
- 2022(18847)
- 2021(17362)
- 2020(14492)
- 2019(32865)
- 2018(32467)
- 2017(61697)
- 2016(32925)
- 2015(36765)
- 2014(36496)
- 2013(36095)
- 2012(33363)
- 2011(30177)
- 2010(30423)
- 2009(28102)
- 2008(27772)
- 2007(24948)
- 2006(22295)
- 2005(19890)
- 学科
- 济(152712)
- 经济(152558)
- 业(108934)
- 管理(106255)
- 企(95224)
- 企业(95224)
- 方法(59155)
- 数学(48336)
- 数学方法(47724)
- 中国(41990)
- 农(40714)
- 业经(40523)
- 财(38121)
- 地方(34513)
- 学(28558)
- 农业(28313)
- 制(27191)
- 务(25812)
- 财务(25725)
- 财务管理(25681)
- 技术(25613)
- 理论(25602)
- 和(24438)
- 企业财务(24340)
- 贸(23528)
- 贸易(23509)
- 易(22705)
- 环境(22520)
- 银(22067)
- 银行(22021)
- 机构
- 学院(470635)
- 大学(468484)
- 济(196180)
- 经济(192008)
- 管理(186502)
- 研究(159346)
- 理学(158969)
- 理学院(157231)
- 管理学(154605)
- 管理学院(153726)
- 中国(122546)
- 京(101162)
- 科学(95515)
- 财(90308)
- 所(79015)
- 农(74057)
- 中心(72616)
- 江(72296)
- 研究所(71073)
- 财经(70821)
- 业大(66794)
- 北京(64462)
- 经(64257)
- 范(61788)
- 师范(61167)
- 经济学(58866)
- 院(58478)
- 州(58214)
- 农业(57232)
- 经济学院(52662)
- 基金
- 项目(310573)
- 科学(245394)
- 研究(230239)
- 基金(224095)
- 家(193846)
- 国家(192127)
- 科学基金(166929)
- 社会(146436)
- 社会科(138825)
- 社会科学(138788)
- 省(122182)
- 基金项目(118216)
- 自然(106852)
- 教育(105855)
- 自然科(104326)
- 自然科学(104299)
- 自然科学基金(102442)
- 划(101290)
- 编号(93855)
- 资助(91450)
- 成果(75813)
- 重点(69292)
- 发(68830)
- 部(67733)
- 创(66721)
- 课题(65081)
- 创新(61818)
- 国家社会(60352)
- 教育部(58585)
- 科研(58183)
- 期刊
- 济(228219)
- 经济(228219)
- 研究(143720)
- 中国(98156)
- 管理(76349)
- 财(72151)
- 学报(68314)
- 农(67978)
- 科学(64952)
- 教育(54884)
- 大学(53181)
- 学学(49734)
- 技术(46821)
- 农业(46655)
- 融(43768)
- 金融(43768)
- 业经(37673)
- 经济研究(35779)
- 财经(35558)
- 经(30745)
- 问题(30016)
- 业(26374)
- 技术经济(25794)
- 图书(25393)
- 现代(22560)
- 科技(22331)
- 商业(21516)
- 统计(21361)
- 理论(21188)
- 贸(21122)
共检索到724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马梦茹
当前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传统环境规制政策虽然提升了企业被动性环境治理,但难以调动企业主动性环境行为,而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了绿色创新水平,而外部监管强度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对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强化绿色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本文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后果,同时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与碳减排。相对试点期而言,新型智慧城市促进绿色创新和碳减排增长约15.1%和5.7%;全国范围内,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呈东中部强而西部较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增长约14%,碳减排增长约3.5%和2.6%,促进西部地区碳减排增长约1.5%,但其绿色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化解信息共享不畅和促进市场一体化三个途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结论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实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与碳减排。相对试点期而言,新型智慧城市促进绿色创新和碳减排增长约15.1%和5.7%;全国范围内,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呈东中部强而西部较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增长约14%,碳减排增长约3.5%和2.6%,促进西部地区碳减排增长约1.5%,但其绿色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化解信息共享不畅和促进市场一体化三个途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结论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实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云波 陈阳 马红瀚
选取2009—2021年全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内涵及理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存在区域、规模、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资源异质性,即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东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对特大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大型城市和中小城市,对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规模效应、流动效应是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主要路径,创新效应则起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鸣然 黄卫东
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173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城市经济地理权重矩阵,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来验证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效率值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不同检验结果都表明,智慧城市政策可以有效激励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激励作用主要来自于时间效应,而非个体效应。说明我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更多来源于这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而非国家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此外,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者,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较为均衡;从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来看,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升级,还需要一个更好的区域统筹规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旭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0371%-0.0516%;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强化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互联网普及等途径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种机制下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分别为0.0814%、0.0140%和0.0514%。据此,本文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跃
企业绿色创新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讨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综合示范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动态持续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中表现更强,且综合示范城市试点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因此,重视绿色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激发资金配置和创新补偿效应,畅通绿色财政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渠道;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挥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制定差异化绿色财政政策,保障政策效果精准发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怀明 陈龙 魏珈玮
绿色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借助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调节机制发现,碳市场运行状况越好、政府管控力度越大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碳市场 绿色创新 碳交易试点 政府管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丽 陈腾鹏
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署。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分别通过“新基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内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为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城市治理相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与低碳环保型技术相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节能减排等各环节的渗透,支持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头部企业成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头羊;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缓解企业信息约束问题,通过智慧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具备绿色研发条件的企业流动;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试点范围内各城市智慧化转型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化环境监测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宜居度——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治理模式与城市创新效率关系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大数据发展能否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效并举”——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