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02)
2023(20580)
2022(17151)
2021(15683)
2020(13010)
2019(29401)
2018(28968)
2017(55435)
2016(29678)
2015(32721)
2014(32599)
2013(32180)
2012(29763)
2011(26760)
2010(27127)
2009(25172)
2008(24908)
2007(22501)
2006(19967)
2005(18483)
作者
(84238)
(70513)
(70051)
(66760)
(45001)
(33580)
(31827)
(27245)
(26819)
(25260)
(24158)
(23650)
(22617)
(22536)
(21922)
(21416)
(20930)
(20350)
(20280)
(20111)
(17666)
(17249)
(17051)
(16282)
(15836)
(15792)
(15782)
(15444)
(14241)
(13935)
学科
(142036)
经济(141864)
(105808)
管理(102387)
(94253)
企业(94253)
方法(53424)
数学(43260)
数学方法(42785)
业经(39121)
(38837)
(36985)
中国(36663)
地方(30716)
(29692)
(26216)
财务(26157)
财务管理(26113)
农业(25835)
企业财务(24852)
技术(24644)
(24001)
(22626)
银行(22595)
理论(22238)
(21863)
金融(21860)
(21724)
(21721)
(21635)
机构
学院(425096)
大学(421173)
(184808)
经济(181264)
管理(167479)
理学(142789)
研究(142627)
理学院(141282)
管理学(139147)
管理学院(138321)
中国(112821)
(88421)
(88385)
科学(82746)
(70817)
财经(68717)
(67641)
(66120)
中心(65718)
研究所(63164)
(62326)
业大(58492)
经济学(56728)
北京(55698)
(52453)
农业(52411)
(52166)
师范(51901)
(51520)
财经大学(50709)
基金
项目(274882)
科学(219772)
研究(203500)
基金(201634)
(174085)
国家(172545)
科学基金(150696)
社会(132918)
社会科(126188)
社会科学(126165)
(108374)
基金项目(105951)
自然(95603)
自然科(93456)
自然科学(93431)
教育(93329)
自然科学基金(91832)
(89696)
资助(81424)
编号(80871)
成果(65425)
(62108)
重点(61546)
(61249)
(61109)
创新(56620)
课题(56354)
国家社会(55628)
(54427)
教育部(53250)
期刊
(217284)
经济(217284)
研究(130102)
中国(91540)
(72816)
管理(71090)
(63181)
学报(59647)
科学(58273)
大学(47376)
(44870)
金融(44870)
学学(44819)
教育(43441)
农业(42747)
技术(40859)
财经(35771)
业经(35184)
经济研究(34408)
(30937)
问题(27510)
(24836)
技术经济(23996)
(21161)
世界(20451)
现代(20363)
商业(19856)
科技(19570)
统计(19547)
财会(18962)
共检索到661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鑫   宋欣蓉   董江春   袁雪烽  
以动态能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组织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组织韧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媒体关注度高、西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进一步厘清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为引导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实现组织韧性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咏梅   周雯雯   王晓琳  
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突破性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创新质量这一视角切入,使用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国有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突破性创新。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升国有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进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以往研究不同,文章主要关注混改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成果丰富了国企混改对技术创新质量影响的认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慧   杨泽锋   崔祥民   王淑雯  
从理论上阐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以及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收集了2011-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西部、外围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中心城市。研究结论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雪美  
新零售企业如何基于ESG导向通过数字化转型创造多元利益相关方价值,并实现突破性创新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ESG体现了企业在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现有研究对新零售企业如何借助ESG重塑组织内部经营模式进而为突破性创新带来竞争价值的影响机制缺乏讨论。本文选取201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新零售企业ESG表现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效果,以及企业数字化在新零售企业ESG表现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新零售企业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环境波动性对ESG表现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的权变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梁阜  李艳娟  
技术突破性创新是数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而组织容错能力为解释技术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却鲜少探讨组织容错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性创新。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情绪事件理论,以478位数字企业管理者为调研对象,从数字战略柔性与探索性知识搜索视角解析了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的影响边界与路径。结果显示:组织容错能力对技术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知识搜索在组织容错能力与技术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高数字战略柔性能够强化组织容错能力对探索性知识搜索的积极作用,进而增进技术突破性创新,而低数字战略柔性却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企业技术突破的实现条件,为数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山  余泳泽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从供需两侧验证了数字经济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即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提高专利回报率来实现。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和企业创新方面的文献,对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毕克新  李妍  付珊娜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娟  赵晴晴  董维维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国际化,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也随之多样化。为研究IT驱动的知识吸收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本文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理论、知识整合理论和组织任务环境理论,系统构建IT驱动的知识吸收能力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机制模型,并研究知识整合与组织任务环境对作用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T驱动的知识吸收能力通过企业知识整合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组织任务环境起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李瑞雪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莉  易邱璐  
随着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成功,学术界关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的讨论日益激烈。但后发企业面临自身条件与环境压力的双重限制,其突破性创新难度颇大。首先提取后发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17项内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对17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厘清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能帮助后发企业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扫除技术创新障碍,突破技术路径被动锁定现状,实现技术路径主动锁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小乐   林淑仪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于贸易韧性的作用,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贸易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贸易韧性提升的影响显著为正,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贸易韧性提升效果最明显,对非边疆地区的作用比边疆地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贸易韧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疆地区贸易韧性和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鉴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等自身特点,加之外界组织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面临着诸如技术识别能力、投资决策模型、市场营销过程、主流用户、组织结构适应性、资源缺乏和分配、组织决策层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困境。通过剖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目标客户的市场地位、灵活的联盟战略、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全面的技术支持等对策,为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