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6)
- 2023(17811)
- 2022(14645)
- 2021(13034)
- 2020(10735)
- 2019(24254)
- 2018(23937)
- 2017(45965)
- 2016(24679)
- 2015(27683)
- 2014(27720)
- 2013(27647)
- 2012(25987)
- 2011(23760)
- 2010(24390)
- 2009(23214)
- 2008(23182)
- 2007(21113)
- 2006(19219)
- 2005(18118)
- 学科
- 济(134936)
- 经济(134775)
- 业(96310)
- 管理(88914)
- 企(85756)
- 企业(85756)
- 方法(51090)
- 数学(41116)
- 数学方法(40861)
- 业经(37471)
- 财(35745)
- 农(34444)
- 中国(33018)
- 地方(28890)
- 制(26835)
- 农业(24518)
- 务(24187)
- 财务(24154)
- 财务管理(24114)
- 企业财务(22970)
- 技术(21078)
- 理论(20205)
- 学(20194)
- 体(19993)
- 贸(19805)
- 融(19793)
- 金融(19791)
- 贸易(19790)
- 银(19618)
- 银行(19586)
- 机构
- 学院(376328)
- 大学(372786)
- 济(170796)
- 经济(167633)
- 管理(146894)
- 研究(127168)
- 理学(124777)
- 理学院(123498)
- 管理学(121970)
- 管理学院(121237)
- 中国(100723)
- 财(81961)
- 京(78465)
- 科学(71077)
- 财经(63745)
- 所(63592)
- 农(60057)
- 江(59231)
- 经(57690)
- 中心(57445)
- 研究所(56363)
- 经济学(53515)
- 业大(50160)
- 北京(49893)
- 经济学院(47939)
- 财经大学(46868)
- 农业(46535)
- 州(46523)
- 范(45986)
- 师范(45556)
- 基金
- 项目(233763)
- 科学(186877)
- 研究(175206)
- 基金(171765)
- 家(146986)
- 国家(145632)
- 科学基金(127182)
- 社会(116456)
- 社会科(110598)
- 社会科学(110572)
- 省(91403)
- 基金项目(89577)
- 教育(79936)
- 自然(78048)
- 自然科(76275)
- 自然科学(76258)
- 自然科学基金(75038)
- 划(74938)
- 资助(70404)
- 编号(69860)
- 成果(57431)
- 发(54073)
- 部(52783)
- 重点(52170)
- 创(50860)
- 国家社会(49092)
- 课题(48581)
- 制(48044)
- 创新(46871)
- 教育部(46308)
- 期刊
- 济(204761)
- 经济(204761)
- 研究(119734)
- 中国(79212)
- 财(66810)
- 管理(61458)
- 农(56500)
- 学报(50907)
- 科学(49633)
- 融(40567)
- 金融(40567)
- 大学(40539)
- 农业(38268)
- 学学(38182)
- 教育(36845)
- 技术(35118)
- 财经(34087)
- 经济研究(32919)
- 业经(32730)
- 经(29456)
- 问题(26203)
- 技术经济(22552)
- 业(22016)
- 贸(20669)
- 世界(19700)
- 商业(18475)
- 统计(18302)
- 现代(18283)
- 国际(17796)
- 经济管理(17227)
共检索到593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晓慧 喻寅昀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数字化转型指数与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提高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并且企业管理效率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明显,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不具有显著性。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物流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物流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薇
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下,数字物流成为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105家流通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不同板块流通上市企业的赋能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对中小板流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主板流通上市企业次之、创业板流通上市企业最弱。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均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应打造物流数字化新模式、推动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安全规制水平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企业能否主动进行内部安全管理。文章运用我国2008—2019年7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了政府安全规制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安全规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条件下,安全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异质性效应,为政府安全规制工具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全规制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平祥
人口论、人力资本积累论、技术扩散放缓论、全球贸易摩擦论、金融危机持久伤害论以及统计幻象提供了“全要素生产率之谜”部分解释。然而,“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剖析不能忽视经济金融化转型的典型事实,实体经济金融化导致金融资本对实体资本的“挤出”而产生负面冲击,引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停滞。这种“挤出”存在资本运动、产业结构和企业金融化的三层次作用机制,表现为金融资本趋强而产业资本趋弱、核心经济由实体部门向虚拟部门的转变、“收入差距”扩大伴随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营业务的“金融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金融化是“全要素生产率之谜”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国高质量发展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金融化因素,需要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坚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核心的地位,促使金融业回归资金融通服务中介的本质,提升金融服务新兴经济的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京滨 刘赵宁 刘新民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矫正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可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从而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微观基础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睿璇 刘刚 毛美玲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78-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运用赛尔奎因分解公式对TFP进行分解,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两个方面深度探讨TFP变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测算三次产业TFP增长变动情况,从三次产业角度对总体经济TFP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长期实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30.65%;相较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二产业是拉动总体经济TFP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第二产业的TFP增速最慢,仅为1.83%;近年来,二、三产业TFP增长率基本为负且持续走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德凤 李静 彭飞 骆正清
文章基于2005-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出16.5%左右,显著低于66.0%的OLS估计结果;在增加了更多的匹配变量之后,分年份、分行业、分所有制、分地区的检验结果也都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进一步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GPS)分析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只有适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1%-7%之间)才能对企业TFP产生最大的促进作用,投入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弱化这一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礼连 程名望 张利国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构建工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地级市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会密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表明,工会通过改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收入激励效应;工会通过倒逼企业采取资本深化、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替代劳动策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要素替代效应。此外,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东部地区显著高于非东部地区,在国有企业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出口企业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行业垄断势力增强,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越高。因此,建设现代化工会制度、重塑工会角色、强化工会的要素配置作用、推进工会差异化建设,对提升职工收入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志烨
数字经济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本文借助涵盖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加快推进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流通产业集聚、加速数字技术应用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茹 张静 王宏伟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人员学历与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资本估算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并由此揭示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在人力资本中占比偏低以及区域非均衡配置等问题。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前沿技术追赶速度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发力者,特别是在赶超技术前沿中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中国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总体较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仍有待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