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3)
- 2023(14512)
- 2022(11385)
- 2021(10119)
- 2020(8112)
- 2019(18330)
- 2018(17855)
- 2017(34014)
- 2016(17463)
- 2015(19774)
- 2014(19673)
- 2013(19442)
- 2012(17920)
- 2011(16666)
- 2010(17495)
- 2009(16638)
- 2008(15326)
- 2007(13764)
- 2006(12666)
- 2005(11997)
- 学科
- 济(100706)
- 经济(100638)
- 管理(51002)
- 业(50143)
- 企(40740)
- 企业(40740)
- 方法(33228)
- 中国(31201)
- 数学(29586)
- 数学方法(29026)
- 地方(28202)
- 融(27444)
- 金融(27443)
- 银(25412)
- 银行(25402)
- 行(24734)
- 业经(23400)
- 农(21908)
- 制(17770)
- 财(17264)
- 地方经济(16155)
- 学(15857)
- 农业(15122)
- 贸(14586)
- 贸易(14569)
- 易(14027)
- 产业(13941)
- 理论(13665)
- 发(13662)
- 环境(13057)
- 机构
- 学院(260901)
- 大学(256054)
- 济(118946)
- 经济(116520)
- 管理(97872)
- 研究(92330)
- 理学(82576)
- 理学院(81674)
- 管理学(80100)
- 管理学院(79614)
- 中国(76826)
- 京(54803)
- 科学(52937)
- 财(52475)
- 所(46184)
- 中心(43078)
- 研究所(41391)
- 财经(40738)
- 江(40006)
- 农(37969)
- 经济学(37662)
- 经(36680)
- 北京(35559)
- 范(33978)
- 师范(33646)
- 经济学院(33462)
- 业大(33193)
- 院(33126)
- 州(33116)
- 财经大学(29972)
- 基金
- 项目(164814)
- 科学(130366)
- 研究(123204)
- 基金(117969)
- 家(101558)
- 国家(100726)
- 科学基金(87294)
- 社会(80143)
- 社会科(76442)
- 社会科学(76422)
- 省(66500)
- 基金项目(60007)
- 教育(55935)
- 划(54280)
- 自然(53338)
- 自然科(52164)
- 自然科学(52155)
- 自然科学基金(51187)
- 编号(50021)
- 资助(49608)
- 发(41686)
- 成果(40197)
- 重点(37368)
- 课题(35782)
- 部(34876)
- 创(34791)
- 发展(34163)
- 国家社会(33679)
- 展(33616)
- 创新(32625)
- 期刊
- 济(141556)
- 经济(141556)
- 研究(84206)
- 中国(57507)
- 管理(40436)
- 融(40085)
- 金融(40085)
- 财(39005)
- 农(35915)
- 学报(33814)
- 科学(33222)
- 教育(28547)
- 技术(27355)
- 大学(26794)
- 学学(25171)
- 经济研究(24451)
- 农业(23931)
- 业经(22563)
- 财经(20820)
- 经(18074)
- 问题(17149)
- 统计(15677)
- 技术经济(15170)
- 策(14312)
- 商业(13496)
- 贸(13344)
- 决策(12829)
- 世界(12808)
- 业(12784)
- 国际(12671)
共检索到419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曦 葛扬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链 产业链 “双链”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曦 葛扬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链 产业链 “双链”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王彦杰 苗领
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剖析龙头企业、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城镇化6个影响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归纳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单一因素不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可概括为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型、产业推动型、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下的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6种驱动模式;在一定情形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城镇化”“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驱动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王彦杰 苗领
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剖析龙头企业、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城镇化6个影响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归纳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单一因素不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可概括为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型、产业推动型、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下的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6种驱动模式;在一定情形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城镇化”“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驱动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振林 缪卓然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土地闲置、村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形式单一、乡村文明失落等一系列"农村空心化"问题。本文选取宁海县南岭村、双林村、峡山村等3个典型村作为调研对象,对村集体、村民、企业、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提出了"政府全力支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鼓励村民主体参与,村集体协调"的"PPVC"发展模式。并基于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等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该模式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强力支持、村集体发挥积极作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外来企业投资促进、农民具备职业技能。
关键词:
乡村经济 空心化 发展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欧阳文杰 陆岷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的内在要求,而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距离函数、系统GMM估计等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覆盖广度的作用不明显。通过改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好的影响,说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绿色经济差距。因此,新时期加快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行业优化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英恒太 杨丽娜 刘凤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7年、2012年及201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技术揭示中国省域层面数字经济产出增长的具体来源及结构变化,使用归因矩阵分析法测算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状况。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产出增长的地区差异正在缩小,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产出增速较高并在绝对值上向东部地区收敛;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对数字经济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国外市场需求扩张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数字经济与上游产业的关联紧密,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有待加强;数字经济与能够快速进行生产方式转变的服务业融合程度较高,与生产方式调整周期较长的加工制造业的融合程度较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结构分解 产业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蔡玫
指出物流业在社会经济的各环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推动新业态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产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业态的发展模式,提出物流链云服务框架,通过资源属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来完成需求方对服务资源的选取,为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模型框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金花 贾月琴 曹翠珍
当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日益突显,本文以30个省市为案例,基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环境各维度条件变量均无法单独构成驱动区域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通过联动匹配才能发挥作用。导致区域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有五类,分别为资源-产业-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资源-产业主导技术-环境协同型、资源-产业-环境主导型、资源-产业主导型和技术-环境主导型绿色创新驱动模式;导致非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包括资源-环境缺失型和资源-技术-环境缺失型两种。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的不同条件组合可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岷峰 郝朝坤
供应链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也是当前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发展供应链金融不仅为供应链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现行的分别以商业银行、集团企业和第三方科技公司为运行主体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各有优劣,迫切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的较优解决方案。供应链经济是跨地区、跨领域、跨企业甚至跨国界的经济活动,供应链金融要促进供应链经济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现有金融工具,构建“商票+供应链金融+保理”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同时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积极赋能供应链金融业务,疏通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堵点,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进一步繁荣供应链经济市场,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庆平 李猛 周泳 顾丝雨
近些年数字经济加速向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渗透,为农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数字经济下一片有待深度挖掘的蓝海。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堵点,而国际上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可为我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十四五”时期,我国应从推动地方政府加快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落实、完善乡村数字硬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服务于培养数字农民的人力资源体系、加快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攻关步伐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经济 融合发展 数字化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吴炜华 李伶俐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我国增强实体经济新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依靠数字经济部门提供的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数智产品对实体企业要素投入与生产经营模式重组更新,进而促进实体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实践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是基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节点与数字技术融合而展开的,形成了多种效能各异的融合模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构筑“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分工协作机制。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文龙 俞佳琦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平台化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产业、新效率、新平台,实体经济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新需求、新场景、新支撑,二者融合有利于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全球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需要发挥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全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监管体系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据要素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美兰
企业党组织和企业经营管理机构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创建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这种一体化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了。把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工会的功能融合起来,探索一条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之路,应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关键词:
企业工会 企业党组织 功能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陈江鹤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泰尔指数刻画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保持提升态势,全国省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总体收敛,但各区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强。鉴于此,建议持续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