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3)
2023(11651)
2022(9260)
2021(8132)
2020(6315)
2019(13999)
2018(13858)
2017(26770)
2016(14244)
2015(15792)
2014(15881)
2013(16151)
2012(15545)
2011(14467)
2010(14970)
2009(14087)
2008(13467)
2007(12491)
2006(11844)
2005(11147)
作者
(42559)
(36405)
(35813)
(33991)
(22628)
(17349)
(15960)
(14009)
(13714)
(12865)
(12684)
(11742)
(11654)
(11620)
(11336)
(10904)
(10451)
(10416)
(10124)
(10066)
(9459)
(9004)
(8818)
(8570)
(8315)
(8199)
(7942)
(7790)
(7478)
(7058)
学科
(90078)
经济(90010)
(46578)
(42663)
农业(31313)
管理(30787)
地方(26688)
中国(26329)
业经(23217)
方法(21342)
(19609)
企业(19609)
数学(18885)
数学方法(18800)
地方经济(15481)
(15231)
(13914)
(13802)
(12828)
金融(12827)
(12612)
银行(12599)
(12446)
贸易(12435)
(12401)
(12368)
产业(12181)
(11939)
发展(11733)
(11710)
机构
学院(216958)
大学(210369)
(106636)
经济(104733)
研究(84329)
管理(78235)
中国(65892)
理学(65677)
理学院(64937)
管理学(64160)
管理学院(63746)
(53250)
科学(47395)
(45407)
(44890)
(43213)
农业(40166)
研究所(38460)
中心(38181)
(35398)
业大(34772)
财经(34427)
经济学(33114)
(31131)
经济学院(29542)
(29149)
师范(28927)
(28763)
北京(28761)
(28023)
基金
项目(133565)
科学(105144)
研究(103781)
基金(94972)
(81742)
国家(80925)
社会(69357)
科学基金(68373)
社会科(65451)
社会科学(65436)
(53904)
基金项目(49398)
编号(43766)
教育(43755)
(43057)
自然(38166)
(37195)
自然科(37190)
自然科学(37184)
资助(37173)
自然科学基金(36495)
成果(35690)
发展(31170)
(30682)
(30467)
课题(29833)
重点(29808)
国家社会(29552)
(29360)
(27510)
期刊
(138455)
经济(138455)
研究(74004)
(58279)
中国(52717)
农业(39280)
(31199)
学报(30902)
科学(29868)
管理(27038)
(26662)
金融(26662)
业经(26368)
大学(24535)
学学(23304)
经济研究(21289)
教育(21285)
技术(19566)
问题(18721)
(18376)
财经(17249)
世界(15239)
(15083)
农村(14732)
(14732)
农业经济(14711)
经济问题(13292)
技术经济(13029)
(11653)
国际(10778)
共检索到362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宜庆  熊子怡  张科  王雯  
文章利用城市面板数据、互联网招聘大数据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选用“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后依然稳健。具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低技能劳动力招聘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此外,还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异质性作用,发现该增收效果在年轻化的农村劳动群体和宗族网络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宝新  王嘉忆  
河北省农民收入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近几年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的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50:1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2.62:1,又回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隐性收入、社会福利与保障等因素,这一差距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春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黄仁祥  邹节庆  徐平  张林寿  邹力宏  邓涛  丁鑫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耀敏  
河南作为农业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劳务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户籍制度、发展城镇经济、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改革土地制度、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以品牌战略拓展劳务输出空间的发展对策,促进农民有效增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迟禹才  孙明华  尹致远  
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近10年间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及横向对比分析透视出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即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才能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军  王菊  朱杰  
【目的/意义】利用数字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是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设计/方法】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基于2011~2020年240个地级市的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结论/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但存在“边际递减”的增收效应,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宜政策。东部和东北部的增收效应大于中部和西部,并且会受到是否为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因而需因地制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效力。市场化水平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数字经济能通过推动市场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总之,要利用好数字经济,搭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进而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之目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珊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建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统筹了城乡发展,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取消了农业税,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福春  翟印礼  李宾  
营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市场信息,组织生产销售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许多成功做法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和推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  徐志明  李成龙  
农民增收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进程,也关系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构建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机制分析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非农产业发展、提升农户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未实现包容性增长,对高收入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低收入家庭。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要大于资产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且对中年家庭与经济发达区域家庭的增收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评估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农村数字经济建设运行体系、农村数字技术宣传培训体系以保障数字经济在城乡之间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殿有  张素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农村的重点是农民增收。在科技、资源等条件相对稳定时期,农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必要和必然采取的手段,调整的目的是既要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又能使农业显著增效。欲达此目的,应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新阶段的增长点,把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定位,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华军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货币政策定向调控继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2009-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方法,考察了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在不同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下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小银行发展为特征的金融发展下,定向调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效果较为显著。而总量增长的金融发展下,并未形成稳健的联系。文章建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金融支持需要制度层面;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壮大,进而实现金融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利用一个供求均衡模型,说明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这取决于粮食供求变化的相对程度。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既不增产也不增收,说明粮食供给的扩展并未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致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陷入“相互制肘、彼此缠绕”的境地,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和技术改进,以使粮食供给增加能够伴随着需求的扩展,经济结构转变恰好提供了这种条件。这样,中国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就能从冲突走向一致,从低水平均衡跳向高水平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