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6)
2023(13228)
2022(10987)
2021(9936)
2020(8173)
2019(18647)
2018(18626)
2017(35933)
2016(19409)
2015(21995)
2014(22119)
2013(21996)
2012(20344)
2011(18659)
2010(18768)
2009(17264)
2008(16656)
2007(14523)
2006(13050)
2005(11457)
作者
(58700)
(48921)
(48578)
(46188)
(31302)
(23188)
(21932)
(19253)
(18648)
(17391)
(16658)
(16639)
(15625)
(15407)
(15013)
(14961)
(14445)
(14232)
(13985)
(13834)
(12211)
(12131)
(11681)
(11230)
(11019)
(10861)
(10799)
(10522)
(9853)
(9579)
学科
(101220)
经济(101127)
管理(56663)
(50873)
(42600)
企业(42600)
方法(38898)
数学(33567)
数学方法(33204)
业经(22410)
地方(22395)
中国(21824)
(21528)
(20816)
(18622)
农业(14346)
(14251)
地方经济(14181)
理论(14085)
环境(14014)
(13728)
(13693)
贸易(13686)
产业(13290)
(13153)
(12612)
金融(12610)
(12275)
银行(12234)
技术(11854)
机构
大学(293304)
学院(289720)
(121326)
经济(118797)
管理(115120)
研究(100525)
理学(99919)
理学院(98769)
管理学(97087)
管理学院(96573)
中国(72209)
科学(62617)
(62447)
(52604)
(50826)
研究所(46622)
(44411)
中心(43740)
财经(42764)
业大(42403)
(41444)
北京(39601)
(39167)
师范(38840)
(38745)
经济学(37003)
(36189)
农业(34708)
(33809)
经济学院(33045)
基金
项目(198556)
科学(155932)
研究(145117)
基金(144200)
(125527)
国家(124520)
科学基金(106619)
社会(91918)
社会科(87100)
社会科学(87075)
(76692)
基金项目(76635)
自然(68720)
自然科(67054)
自然科学(67038)
自然科学基金(65819)
教育(65096)
(64644)
资助(59013)
编号(58730)
成果(47985)
重点(44132)
(43265)
(42854)
(40728)
课题(40113)
创新(38010)
国家社会(37851)
科研(37556)
教育部(37100)
期刊
(137631)
经济(137631)
研究(88001)
中国(49864)
学报(46123)
科学(42873)
管理(42302)
(39974)
(38319)
大学(34471)
学学(32405)
教育(29063)
农业(28095)
技术(24873)
经济研究(22362)
(22250)
金融(22250)
财经(21151)
业经(20249)
(18057)
问题(17418)
图书(17020)
技术经济(15737)
理论(14712)
科技(13656)
(13601)
现代(13322)
实践(13305)
(13305)
(12799)
共检索到422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铁祥  
2003年,美国商务部的实证结果证明了数字经济的存在,在此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本国的数字经济状况进行核算。虽然我国的数字经济总量目前处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尚未对数字经济开展核算工作,这使得政策制定者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国家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政策也失去了针对性,从而导致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美国商务部的数字经济研究成果出发,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设计了数字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核算工作在我国的推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向书坚  吴文君  
本文主要概览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动态,探讨了数字经济内涵界定、核算内容及方法、数据来源三方面的核算问题。首先重点梳理了OECD基于包容性视角、核算视角和初步测算视角的内涵界定及特征分析;其次综述了OECD数字经济核算的主要研究议题及方法,包括增加值及总产出核算、价格和物量核算、消费品资本化核算、"免费"经济核算、数字平台中介服务的流量核算等内容,以最具典型性的分享经济为例探讨了目前OECD国家官方统计机构公布的关于数据来源的统计实务,并针对最为广泛使用的税务机关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别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现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最后,结合数字经济的内涵界定、特征分析、核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核算工作提供了全面统计、动态监测、优化方法和挖掘来源等重要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海明  许梅  王彤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关于数字经济及其核算问题的研究日益活跃,且成果丰富。文章通过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分类、核算方法及指标体系等方面文献的梳理和评析,发现目前在数字经济核算理论、核算方法及指标体系方面均未形成统一、完整、系统的标准,主要的难点在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及范围的规范、数字经济核算指标数据的搜集及其规模的核算等。未来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核算方法及体系、数据驱动创新等方面,加强对数字经济核算的实证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谷亚丽  
本文详细梳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的最新动态,包括美国数字经济核算的概念界定、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和数据结果等。首先,本文梳理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变化,同时将我国数字经济分类、美国数字经济分类同时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在行业小类层面一一对应,详细对比美国与中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得到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与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本一致的结论。其次,总结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从产品角度进行数字经济定义,在供给使用表基础上将产品对应至行业,在行业基础上进行数字经济产出和增加值等测算,同时对比研究我国和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统计核算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谷亚丽  
本文详细梳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的最新动态,包括美国数字经济核算的概念界定、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和数据结果等。首先,本文梳理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变化,同时将我国数字经济分类、美国数字经济分类同时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在行业小类层面一一对应,详细对比美国与中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得到美国数字经济核算范围与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本一致的结论。其次,总结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从产品角度进行数字经济定义,在供给使用表基础上将产品对应至行业,在行业基础上进行数字经济产出和增加值等测算,同时对比研究我国和美国数字经济核算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数字经济核算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统计核算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贺  向书坚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刚  朱莉  陈榕  
我国尚未建立起数字经济生产核算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增加值等官方统计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相应政策。本文基于SNA视角探究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不同阶段其内涵表现不同,相应生产核算范围既是对现有SNA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从核算目的、核算主体、核算客体和核算方法等要素看数字经济生产核算,既应与传统SNA生产核算保持协调和遵循,又分别表现出其特殊之处;我国应分阶段推进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实践,新生型数字经济可借助"三新"统计工作实施,融合型数字经济需借鉴R&D核算制定专门的核算和调查制度。本文能够为我国统计部门开展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工作和认知数字经济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刚  朱莉  陈榕  
我国尚未建立起数字经济生产核算体系,缺乏数字经济增加值等官方统计数据,不利于全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定相应政策。本文基于SNA视角探究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核算相关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不同阶段其内涵表现不同,相应生产核算范围既是对现有SNA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从核算目的、核算主体、核算客体和核算方法等要素看数字经济生产核算,既应与传统SNA生产核算保持协调和遵循,又分别表现出其特殊之处;我国应分阶段推进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实践,新生型数字经济可借助“三新”统计工作实施,融合型数字经济需借鉴R&D核算制定专门的核算和调查制度。本文能够为我国统计部门开展数字经济生产核算工作和认知数字经济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梦根  张鑫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序列表,提出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核算框架,对我国数字经济要素投入结构开展测算及应用分析。研究表明,2018年数字资本服务量已经达到68208.96亿元,约占全社会总资本服务量的13.28%。2002—2018年数字资本服务量年均增速为20.37%,其中数字硬件资本服务年均增速为13.65%,数字软件资本服务年均增速为27.21%,数字软件资本服务在推动总资本服务量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软件要素对提高产业部门产出的作用显著,数字硬件要素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降低。劳动投入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仍然很大,改进劳动力结构可以明显提高全社会实际劳动投入,推动产业发展。为此,我国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国优势,积极改善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  许宪春  彭志龙  杜治秀  
本文首先综述了雇员股票期权的定义以及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对雇员股票期权的处理方法。接着介绍了2008年SNA关于雇员股票期权的处理方法,并通过雇员股票期权账户登录表,更直观地展示了雇员股票期权在授权日、含权日和行权日之间,如何分别在雇主账户与雇员账户中记录。最后,对部分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雇员股票期权作为雇员报酬处理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收入分配核算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玉国  
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研究金玉国经济福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以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多少来衡量经济福利水准几乎成了整个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我国即将全面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表现出与这一国际惯例接轨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续继  唐琦  
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释放经济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数字经济发展也给国民经济核算带来了挑战,甚至大量研究认为西方国家生产率放缓是由于数字经济带来的核算误差所致。相关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增加了核算名义产出水平的难度,对准确衡量国民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总量造成了困难。而数字经济引发的商品质量快速提升和商品更迭速度加快,也容易造成物价指数被高估,从而造成实际产出水平被低估。此外,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提升在现有核算体系下难以衡量。本文根据现有文献总结数字经济引发的产出水平、物价水平的核算难点,梳理了数字经济核算误差与生产率悖论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并列举了国外对于改进数字经济核算手段的相关贡献,最后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潜在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泽瑜  纪美霞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山东省1980~2004年期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山东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1981~2004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27.76%,人力资本对其它要素产生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1990~2004)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27%。两者之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占到了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33.03%)。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浩   姚人方  
如何衡量数字经济的规模及其结构分布影响着我们对于数字经济的评价与监管。然而,创新造成的产业结构性变化增加了数字经济核算的难度。本文结合国民账户与增长核算的方法,把数字经济分为创新型和效率型两种增长模式分别核算。对于能够识别产业边界,并具有调查数据支持的创新型数字经济部分,采用国民账户的方法核算;对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不易剥离的效率型数字经济部分,通过增长核算的方法估算经济增加值。研究结果显示:(1)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大约占GDP的10%~20%,同期美国数字经济的规模稳定在GDP的20%左右;(2)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虽然创新型数字经济更容易被观察到,但是,效率型数字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创新型数字经济;(3)在创新型数字经济内部,虽然以电子交易和数字化通讯、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服务业对民生、文化、政治的影响力更大,但是,数字基础产业的经济增加值高于数字服务业1~2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数字经济的理解,提出的核算方案对于调整、完善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玥芸  
通过样本初选和再筛选,文章选取中国各省份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研究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作用和影响,探究数字经济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劳动生产率指标有正向相关作用。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的文献内容,并为中国各省及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为将数字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证结果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