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9)
2023(11905)
2022(9021)
2021(7776)
2020(5708)
2019(12738)
2018(12240)
2017(23367)
2016(12368)
2015(13642)
2014(13685)
2013(13592)
2012(12941)
2011(11949)
2010(12309)
2009(11321)
2008(10931)
2007(10194)
2006(9592)
2005(8933)
作者
(36238)
(30411)
(30408)
(29147)
(19555)
(14295)
(13536)
(11676)
(11583)
(11029)
(10552)
(9899)
(9866)
(9842)
(9580)
(9460)
(9118)
(8787)
(8703)
(8367)
(7830)
(7339)
(7307)
(7059)
(6981)
(6946)
(6544)
(6439)
(5994)
(5967)
学科
(77595)
经济(77549)
管理(40790)
(34902)
(28518)
企业(28518)
地方(20533)
方法(19381)
中国(19016)
业经(18888)
(17699)
数学(16553)
数学方法(16340)
环境(14645)
地方经济(13818)
(13265)
(13208)
(12289)
农业(12089)
(11941)
产业(11565)
(10734)
(10553)
银行(10550)
(10525)
金融(10524)
(10336)
贸易(10328)
(10290)
(10131)
机构
学院(191343)
大学(187270)
(92617)
经济(90790)
管理(72492)
研究(69984)
理学(60835)
理学院(60194)
管理学(59480)
管理学院(59079)
中国(53189)
(41620)
(38591)
科学(37413)
(33893)
财经(31940)
中心(30955)
(30613)
研究所(30184)
经济学(29224)
(28759)
经济学院(25812)
(25485)
(25376)
师范(25223)
北京(24822)
(24820)
(23909)
财经大学(23131)
业大(22102)
基金
项目(118207)
科学(94781)
研究(93392)
基金(85195)
(72292)
国家(71663)
社会(62013)
科学基金(61933)
社会科(58976)
社会科学(58961)
(46410)
基金项目(42718)
教育(41403)
编号(38439)
(38206)
自然(35306)
自然科(34390)
自然科学(34384)
资助(33760)
自然科学基金(33746)
成果(32056)
(29036)
课题(27574)
重点(26697)
国家社会(26198)
(25781)
发展(24797)
(24675)
(24373)
(23764)
期刊
(116734)
经济(116734)
研究(64738)
中国(39551)
(30538)
管理(30172)
(24040)
科学(22965)
学报(21533)
(21432)
金融(21432)
教育(20910)
经济研究(19579)
技术(18331)
业经(17876)
大学(17547)
财经(16527)
学学(16435)
农业(16081)
(14449)
问题(14271)
(11962)
技术经济(11444)
国际(10622)
世界(10113)
现代(9574)
统计(9516)
经济问题(9232)
(9191)
论坛(9191)
共检索到30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子洋  宋冬林  谢文帅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代勤  
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农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牧业产业数字经济以数据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本质是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新科技在农业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樊一麟所著的《新农经济: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一书围绕农业产业升级路径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多方关切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尚未完全开发,产业振兴仍有较大空间,而数字经济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新型产业形态,将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生产集约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推进难题进行分析,针对实施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勇   包筱莹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乡村居民依靠务农带来收入的单一就业途径。目前来说,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尚未激活。本文首先从数字经济为乡村创业创造机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转型以及灵活就业为农民拓展职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的机理。其次,根据现状提出了落后思维阻碍乡村劳动力参与数字经济相关工作、基础建设不发达阻碍劳动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乡村劳动力缺乏数字技术素养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种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可以选择的路径:积极培育乡村数字型人才、完善乡村数字经济就业政策体系、发挥平台经济带动乡村就业的积极作用并得出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明哲   唐毓璇   张辉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需要效率更高、功能更强的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为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技术融合首要表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金融需要更加聚焦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两条核心途径,在促进“数实融合”中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其内在机理遵循新的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在实践中,要深入认识金融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规律,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将更多科技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并发挥数字金融的作用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实融合”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经济的改革浪潮中,机器学习、产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3D打印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逐步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深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出现根本性变革。在区域管理和宏观决策等不同领域,新一代数字技术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的驱动方案。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翟方明  丁一  
分析平台经济理论和"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实践效果,反思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是精准扶贫成功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本文结合平台经济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现状,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出人才培养提高贫困户嵌入能力、政府支持发挥传递和衔接作用、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应对优胜劣汰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璐  韩文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若凡  
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产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增值、发展增能的必然途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为助力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需要以保持绿色、生态的产业优势为基础,以高效利用产业资源为支持,通过密切关注大众绿色消费需求,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精品的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增值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的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鞠斐  袁野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碳价格历经了多次调整,国内碳交易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碳价格的涨跌,对中国经济转型、贸易格局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都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对碳价格与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中国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从政策、碳价优化及产业调整等角度,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汤莉  翁东玲  
中国在治理实践中不仅遵行全球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规则和安排,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有的正逐步被世界所认同和接纳。中国通过IMF、WTO、世界银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G20对话与合作机制、参与各类区域合作、借助各种国际性会议和论坛等途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一些治理规则的制定者和贡献者,但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障碍。今后中国应当从四个方面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继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以保证全球治理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浩   张晋晋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立足山西现状,通过完善政策保障,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大力建设绿色财政金融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减污降碳;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碳达峰碳中和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运用;进一步夯实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加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健全碳排放权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