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6)
2023(9630)
2022(7136)
2021(6083)
2020(4325)
2019(9407)
2018(8870)
2017(16789)
2016(8408)
2015(9386)
2014(9556)
2013(9574)
2012(9171)
2011(8877)
2010(9174)
2009(8811)
2008(8134)
2007(7679)
2006(7353)
2005(6363)
作者
(26163)
(22359)
(22061)
(21233)
(13921)
(10442)
(9850)
(8556)
(8526)
(7838)
(7778)
(7203)
(7092)
(6964)
(6642)
(6623)
(6360)
(6306)
(6212)
(5898)
(5746)
(5300)
(5243)
(5163)
(5070)
(5068)
(4720)
(4578)
(4489)
(4265)
学科
(68128)
经济(68089)
(25651)
(23771)
管理(21371)
地方(19363)
业经(18473)
农业(17663)
中国(17619)
方法(15785)
数学(14065)
数学方法(13997)
(13602)
企业(13602)
地方经济(12553)
产业(10277)
(9919)
(9568)
(9474)
信息(9053)
总论(9021)
(8705)
金融(8704)
(8666)
信息产业(8542)
(8068)
银行(8068)
农业经济(7948)
发展(7916)
(7912)
机构
学院(142741)
大学(138491)
(72882)
经济(71517)
研究(52046)
管理(51751)
理学(44020)
理学院(43561)
管理学(43017)
管理学院(42729)
中国(39168)
(30371)
科学(27462)
(27402)
(24964)
经济学(24470)
财经(23935)
(23643)
中心(23495)
研究所(22350)
(22108)
经济学院(21698)
(21555)
(19362)
师范(19251)
(18047)
业大(18016)
(17405)
北京(17229)
财经大学(17220)
基金
项目(90371)
科学(72367)
研究(71758)
基金(65455)
(55114)
国家(54554)
社会(50795)
社会科(47921)
社会科学(47910)
科学基金(47152)
(36019)
基金项目(33606)
教育(30782)
编号(29561)
(28407)
资助(24801)
自然(24524)
成果(24423)
自然科(23903)
自然科学(23900)
自然科学基金(23435)
(22874)
国家社会(22034)
课题(20536)
重点(19941)
发展(19832)
(19602)
(19536)
(18526)
(18404)
期刊
(95871)
经济(95871)
研究(47064)
中国(29587)
(28839)
(21228)
管理(18560)
科学(18409)
农业(18376)
学报(17913)
业经(16878)
(15722)
金融(15722)
经济研究(15623)
大学(15140)
学学(14526)
财经(12814)
技术(12395)
问题(12170)
教育(11897)
(11313)
农业经济(9124)
技术经济(8776)
农村(8772)
(8772)
经济问题(8513)
世界(8238)
统计(7604)
(7468)
商业(7222)
共检索到225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勇   包筱莹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乡村居民依靠务农带来收入的单一就业途径。目前来说,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尚未激活。本文首先从数字经济为乡村创业创造机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转型以及灵活就业为农民拓展职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的机理。其次,根据现状提出了落后思维阻碍乡村劳动力参与数字经济相关工作、基础建设不发达阻碍劳动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乡村劳动力缺乏数字技术素养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种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可以选择的路径:积极培育乡村数字型人才、完善乡村数字经济就业政策体系、发挥平台经济带动乡村就业的积极作用并得出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国波  
数字经济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抓手。本文主要从乡村产业现状、政策难点及资源禀赋等层面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并提出完善信息技术服务、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新农村产业业态等措施,以期望化解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难题,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晓岚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主要力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能在应对农业人口老龄化、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解决小农发展短板及提升农业农村差异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农业农村发展成本和拓宽农业农村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当前我国在数字乡村人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及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数字鸿沟和高投入对小农户的约束、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公共财政、农业大数据共享及应用水平不高、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本文从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新要素、新技术和新动能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做法及经验,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应从政策协同、涉农数字平台建设、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军  宁国良  
(一)探索开辟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层面要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县级城市产业发展,县级城市要加快推进县域产业振兴,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大龙头"的作用,不断扩大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翟方明  丁一  
分析平台经济理论和"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实践效果,反思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是精准扶贫成功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举。本文结合平台经济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现状,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出人才培养提高贫困户嵌入能力、政府支持发挥传递和衔接作用、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应对优胜劣汰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丹  王珩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我国数字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数字经济与乡村传统产业的碰撞融合,使得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只有从核心要素、系统架构、驱动力等方面厘清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机理,并找准实施路径,才能更好的激发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活力,更快更好的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璐  韩文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子洋  宋冬林  谢文帅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真平  谢印成  
关注数字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演化发展,从数字乡村动态演化视角,整合乡村建设理论与数字经济驱动发展理论,从数据要素、产业转型、治理机制和公共服务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驱动数字乡村演进模型,以江苏沭阳堰下村和浙江德清五四村为案例,通过梳理分析二手资料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解剖数字经济驱动在数字乡村演进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数字乡村的初始发展阶段,数据要素价值化是演进关键,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演进支撑;在转型发展阶段,治理机制与公共服务提供演进的内外动力,治理机制完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和韧性,公共服务质量决定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成熟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和治理机制以及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组合推动数字乡村持续发展。其中,数字产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组合发挥作用,如堰下村;数字治理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数据要素和治理机制组合发挥作用,如五四村。由此提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在宏观层面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在中观层面促进数字乡村分型发展,在微观层面促进创新与效率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巩艳红   高金城   庞洪伟  
促进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是满足农牧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关乎西藏长期稳定发展和全区人民共同富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对西藏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西藏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7地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各地市之间仍有差距。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西藏乡村产业振兴;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西藏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城市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西藏应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加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晋  孔振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皇甫瑞灵  张南  郭晓晓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农业“短腿”和农村“短板”具有助力作用,同时有助于释放农村劳动力,加速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序利用。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相对完善的集体经济管理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钢   杨蕙而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功能上,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着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对文化振兴起到了筑基、固力、提效的作用。目前乡村文化数字化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乡村主体数字素养较低、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增强乡村主体数字素养、加大乡村数字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破解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困境,为大数据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完善的数字化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