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7)
2023(11696)
2022(9187)
2021(8133)
2020(6205)
2019(13994)
2018(13766)
2017(25432)
2016(13177)
2015(15045)
2014(14918)
2013(15075)
2012(14808)
2011(14079)
2010(14131)
2009(13134)
2008(12797)
2007(11297)
2006(10610)
2005(10177)
作者
(40367)
(33659)
(33639)
(32101)
(21747)
(16025)
(15174)
(13080)
(13027)
(11929)
(11904)
(11128)
(11036)
(10973)
(10649)
(10479)
(10049)
(9787)
(9606)
(9143)
(8789)
(8156)
(7996)
(7851)
(7701)
(7672)
(7333)
(7107)
(6791)
(6657)
学科
(88955)
经济(88889)
管理(33006)
(30818)
中国(27276)
方法(24951)
地方(24553)
数学(22227)
数学方法(22147)
(21437)
企业(21437)
业经(19624)
(19471)
(15674)
贸易(15660)
地方经济(15592)
(15149)
(13972)
(13924)
金融(13924)
(13577)
农业(13506)
(13494)
银行(13486)
(13319)
产业(12833)
(12592)
环境(12507)
(11943)
信息(10193)
机构
大学(207228)
学院(206381)
(105995)
经济(104313)
研究(85426)
管理(72665)
中国(66769)
理学(60516)
理学院(59702)
管理学(59078)
管理学院(58659)
科学(46620)
(45978)
(44851)
(43263)
研究所(38889)
中心(36440)
经济学(35397)
财经(34945)
(31875)
经济学院(31626)
(30889)
北京(30714)
(30661)
(30442)
(28829)
师范(28599)
科学院(26673)
财经大学(25767)
(24654)
基金
项目(128175)
科学(102297)
研究(97355)
基金(94523)
(82072)
国家(81433)
科学基金(68870)
社会(66889)
社会科(63740)
社会科学(63727)
基金项目(48065)
(46889)
教育(42091)
(39898)
自然(38977)
资助(38482)
自然科(38053)
自然科学(38044)
自然科学基金(37392)
编号(37218)
(35113)
成果(31073)
国家社会(29869)
发展(29587)
重点(29458)
(29345)
(29120)
中国(27640)
课题(26931)
(26147)
期刊
(129338)
经济(129338)
研究(74170)
中国(47453)
(31396)
(30005)
管理(29873)
科学(28185)
学报(27597)
(24544)
金融(24544)
经济研究(22899)
大学(21602)
农业(20997)
教育(20312)
学学(20059)
财经(18813)
业经(18622)
技术(17940)
问题(16860)
(16569)
(15636)
世界(15087)
国际(14668)
技术经济(12288)
(11875)
经济问题(10604)
统计(10273)
图书(10141)
商业(9662)
共检索到343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骆柳毅  
当今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文章以近年中国电商政策为研究基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因及机遇入手,用图表、数据、案例等资料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反映数字经济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道路的痛点问题,并建议各级机构进一步扩大消费、改善和创造公平营商环境、加大财政及货币政策支持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鼓励新业态发展,继续推进数字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重点开放区域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添砖加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静  
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释放强劲活力与发展潜力,成为促动国内国外经济畅通循环的重要引擎。文章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缘起与内涵特征,梳理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作用机理。继而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与数字技术应用的赋能现状,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数字消费环境有待优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亟须完善等一系列现实困境。最后从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数字消费环境、加紧稳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与有序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方面提出创新路径,助推数字经济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山林  
回望历史,英国、苏联、美国三个全球性大国在构建内外循环过程中各具特点,提供了可供汲取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四要四不能"。"四要"是指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发挥内部竞争的作用,要重视发展国际循环,要认清单边自由贸易的内生脆弱性;"四不能"是指在双循环发展中不能以不平等与非共赢为原则,不能走产业空心化之路而应追求"五更"式发展,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服务化和金融化潜藏的隐忧,不能追求主权货币的超然权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林晓燕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入-使用-技能”三维视角,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更大。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技能均能有效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而数字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尚未发挥;分区域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双循环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缓解资源错配两条路径来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产业结构越合理、市场化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提升作用越大。当地区人口集聚水平超过既定门槛值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正向影响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英芝  
针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现实条件,重点关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农村金融在制度、标准、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困境做出研判。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依托正外部性,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用平台搭建,最终适应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借助优秀金融服务支持,实现高质量农村产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婵娟   王莹婕   吕优  
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内循环、外循环、内外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转移矩阵和Moran’s I揭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和三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为突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有所减小,且内外一体化水平极化现象较明显“;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具有“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以及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晓曙  朱连磊  
在金融科技赋能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供应链金融开启了产融结合新生态新模式,契合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维护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在双循环新发展中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作用。笔者在文中陈述了数字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逻辑,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小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曾莲  邓文悦扬  
基于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与经济双循环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预防功能对经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耦合协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免疫功能”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耦合协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抵御功能、预防功能有助于经济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发展。此外,国家审计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政府预算支出完成度起着中介作用,市场化程度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国家审计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还存在地区异质性。在引入政府债务审计后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审计同样促进了经济双循环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电子商务作为紧跟技术前沿、联通生产消费、带动消费升级的关键基础性产业,如何迅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尽快实现转型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共同关注和重点推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电商发展现状和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并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电商转型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轩晚月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双循环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