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6)
- 2023(11602)
- 2022(9306)
- 2021(8134)
- 2020(6431)
- 2019(13654)
- 2018(13449)
- 2017(24950)
- 2016(13555)
- 2015(15295)
- 2014(15559)
- 2013(15606)
- 2012(15348)
- 2011(14381)
- 2010(15261)
- 2009(14059)
- 2008(13710)
- 2007(12583)
- 2006(11772)
- 2005(11388)
- 学科
- 济(81291)
- 经济(81206)
- 管理(34779)
- 业(32534)
- 中国(26375)
- 地方(25250)
- 企(23455)
- 企业(23455)
- 业经(20114)
- 农(19620)
- 方法(18842)
- 数学(15788)
- 地方经济(15696)
- 数学方法(15643)
- 制(14843)
- 学(14591)
- 融(14321)
- 金融(14319)
- 农业(13993)
- 银(13943)
- 银行(13925)
- 行(13634)
- 发(12626)
- 产业(12386)
- 财(12112)
- 贸(10907)
- 贸易(10891)
- 环境(10844)
- 教育(10741)
- 易(10380)
- 机构
- 大学(208364)
- 学院(207081)
- 济(95139)
- 经济(92939)
- 研究(83931)
- 管理(71524)
- 中国(63740)
- 理学(58472)
- 理学院(57660)
- 管理学(56831)
- 管理学院(56398)
- 科学(46651)
- 京(46390)
- 财(43602)
- 所(42823)
- 研究所(37968)
- 中心(37085)
- 江(35798)
- 农(33754)
- 财经(32533)
- 范(31485)
- 师范(31208)
- 北京(30669)
- 经济学(30222)
- 院(30085)
- 经(29212)
- 州(28571)
- 省(26827)
- 经济学院(26681)
- 业大(26086)
- 基金
- 项目(123239)
- 科学(96612)
- 研究(95882)
- 基金(86227)
- 家(73944)
- 国家(73221)
- 社会(62087)
- 科学基金(61726)
- 社会科(58828)
- 社会科学(58816)
- 省(49319)
- 教育(43508)
- 基金项目(43388)
- 划(40653)
- 编号(39598)
- 自然(34861)
- 资助(34819)
- 成果(34764)
- 自然科(33991)
- 自然科学(33981)
- 发(33749)
- 自然科学基金(33372)
- 课题(29606)
- 重点(28171)
- 发展(28080)
- 展(27598)
- 部(26506)
- 国家社会(26003)
- 创(25405)
- 性(24220)
- 期刊
- 济(125928)
- 经济(125928)
- 研究(76919)
- 中国(56072)
- 农(33189)
- 教育(32786)
- 财(32046)
- 管理(29985)
- 学报(28905)
- 科学(27181)
- 融(26509)
- 金融(26509)
- 大学(22560)
- 农业(22438)
- 学学(20399)
- 经济研究(20368)
- 技术(19213)
- 业经(18975)
- 财经(17026)
- 问题(15473)
- 经(14976)
- 图书(13329)
- 世界(12402)
- 贸(12317)
- 业(11701)
- 国际(11603)
- 技术经济(11396)
- 坛(10977)
- 论坛(10977)
- 书馆(10296)
共检索到360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非农就业,特别是受雇型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创业者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进一步实证考察了人口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禀赋等多个具体维度下数字经济对个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红利偏向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并且有助于缓解个体创业的借贷约束以及社会关系资源不足的制约,能够显著促进他们的就业决策。结合疫情发生之后的数字经济表现,我们认为,当前应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差异化作用机制,深刻认识疫情发生对我国就业市场的长期影响,及时补上数字经济相关就业市场短板,充分总结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中的创新经验,因势利导做好当前稳就业促发展工作。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 差异化影响 疫情应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消费是我国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通过发放消费券或现金补贴的方式应对临时性外部冲击在国内外都有先例。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非常时期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经济的经验,阐述了在疫情冲击的非常时期发放消费券的特殊原因,给出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消费券发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疫情冲击 非常时期 消费券 消费回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淼 陈淑真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不仅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将“健康中国”发展列为国家战略。所以,研究健康网络舆情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鉴于目前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网站和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爬虫获取了2007年至2020年的健康舆情热门话题文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对文本数据做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适应权重调整法的情感倾向指数分析方法,即首先利用情感词典,确定和调整情感词权重,其次基于文章长度调整权重,最后利用自适应权重法构造情感倾向指数。分析发现,整体情感倾向指数变化显著受到社会健康事件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本文针对突发疫情预防、健康产业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有效支持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是当前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发挥牵头作用,迅速组织推动以优惠低息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为核心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组合拳"在贵州省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实地调研发现,低息贷款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资金支持,金融政策为地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也还存在贷款投放秩序需规范、银行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梅梅 赵学军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SARS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日本也曾遇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度不断上升的矛盾。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大力推进重化工业生态化转型,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基本摆脱了资源环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溪虎 巢传宣
促进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其中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国解决就业难问题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分析,认为我国应该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健全就业法制;注重信息服务;为特殊地区或岗位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供给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就业促进 国外经验 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建平 王佳佳 李俊杰
[目的]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品,研究"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文章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形势、问题,总结发展趋势,提出"后疫情时代"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水稻生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国家的有效调控下,疫情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生产形势仍然向好。疫情凸显出我国水稻价格调控、库存和流通体系不完善、贸易风险集聚等方面的问题。[结论]疫情过后,消费升级整体加速,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带动水稻产业发展,优质、绿色稻米需求量增加,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产业链和供应链智慧化转型加速,品牌化迎来新机遇。为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在提高生产能力、提升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保障库存和流通、加强监测预警与市场调控、扩展贸易合作方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保障我国水稻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稳经济保就业课题组
当前,对冲新冠肺炎疫情所引致的经济下行,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以保促稳的核心是就业,关键是企业,基础是产业。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民生保卫战"的双重胜利,文章提出,要治理实体经济的"断点""痛点""堵点""难点",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通过保企业促就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激发灵活就业增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大力开展多种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以训稳岗",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强化对非正规就业的政策支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鼓励国内制造业在转移过程中把产业发展的"根"留住;加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郎丽华 冯雪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了全球医疗资源的透支,部分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医疗贸易限制措施,但未并起到延缓医疗物资短缺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全球医疗贸易供给缺口。中国是国际医疗产品的主要供给和需求方之一,也是最早且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并逐渐恢复生产的国家,应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创造的机会窗口,促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医疗贸易产品出口,同时,还应注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关税减让、加强国际协调和防止产能过剩。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医疗贸易 比较优势 扩大出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秋晨
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变革,全球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贸易实现逆势增长,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后疫情时代必须厘清数字经济变革下数字贸易的内在机理、演绎逻辑,明晰其发展趋势及中国因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要素资源供给迭代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正在倒逼江西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要着力破解江西对外贸易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瓶颈,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夯实新型基础设施;聚焦数字服务发展重点领域,创新数字贸易发展新模式;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打造数字贸易产业新生态;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措施,切实推进江西出口品牌数字化,提升江西对外贸易话语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贸易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湘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老师和学生均开始了线上的教学与学习。文章从笔者所带经济法课程在线教学的亲身实践出发,阐述了在线教学的尴尬与收获,提出了完善我校经济法课程在线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法课程 在线教学 经济法课程建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姜照
2019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小店经济。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既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又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店受到的冲击较大,波及的就业人群极多。当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帮助小店渡过难关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尤为重要。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徐朝
文章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财政支出政策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财政支出的政策效应。动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以短期冲击为主,长期效应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整体需求萎缩,主要表现为消费和投资需求收紧,并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水平的上涨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政府增加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缓解就业压力并提升产出,但两类工具均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则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