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2)
2023(13994)
2022(11113)
2021(9703)
2020(7636)
2019(17097)
2018(16322)
2017(31242)
2016(16127)
2015(18133)
2014(18098)
2013(18259)
2012(17668)
2011(16482)
2010(16993)
2009(16258)
2008(14889)
2007(13407)
2006(12333)
2005(11678)
作者
(48078)
(39975)
(39914)
(38042)
(25698)
(19154)
(18163)
(15501)
(15208)
(14344)
(13920)
(13486)
(12880)
(12800)
(12528)
(12461)
(11675)
(11598)
(11522)
(11020)
(10396)
(9670)
(9647)
(9294)
(9211)
(9095)
(8805)
(8643)
(8133)
(7807)
学科
(101830)
经济(101750)
(47544)
管理(46187)
(36378)
企业(36378)
方法(34292)
中国(31568)
数学(30785)
数学方法(30665)
地方(28975)
(27664)
金融(27664)
(25178)
银行(25170)
(25131)
(24493)
业经(23416)
(20649)
农业(18090)
(17975)
地方经济(16230)
(14677)
贸易(14661)
(14454)
(14343)
(14078)
产业(13749)
环境(12575)
(12330)
机构
学院(247379)
大学(245541)
(119863)
经济(117628)
管理(91994)
研究(89096)
理学(77596)
理学院(76762)
管理学(75845)
管理学院(75367)
中国(74122)
(55227)
(51284)
科学(47685)
(43678)
财经(43116)
中心(41900)
经济学(39786)
(39080)
研究所(38766)
(38068)
(36652)
经济学院(35706)
北京(33107)
(32129)
财经大学(31948)
师范(31841)
(31679)
(31171)
业大(30062)
基金
项目(154805)
科学(123393)
研究(118218)
基金(113308)
(96214)
国家(95363)
科学基金(82731)
社会(80308)
社会科(76502)
社会科学(76487)
(60271)
基金项目(58503)
教育(52617)
(49128)
自然(47690)
编号(46938)
自然科(46601)
自然科学(46596)
资助(46355)
自然科学基金(45816)
(39770)
成果(38945)
重点(34685)
国家社会(34643)
(34616)
发展(33357)
课题(33172)
(32819)
(32473)
教育部(30733)
期刊
(143088)
经济(143088)
研究(83360)
中国(54087)
(41734)
金融(41734)
(41075)
(36291)
管理(35803)
学报(32630)
科学(31019)
大学(26323)
学学(24702)
经济研究(24700)
农业(24078)
财经(23354)
教育(23092)
业经(22476)
技术(21754)
(20202)
问题(18142)
(14533)
技术经济(14181)
世界(13409)
国际(13118)
统计(12774)
商业(12691)
理论(12077)
图书(11742)
经济问题(11674)
共检索到40209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彤晖  肖延玉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视角,系统剖析了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亦能通过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政府行为等变量的中介效应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本文从厚植乡村“数字土壤”、统筹多维因素综合施策、重视中微观层面差异化特征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陈佳睿  杜震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引导金融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呢?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地区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均存在空间集聚;(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5)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程度伴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而递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建军  赵丹玉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使用熵权法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运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和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非线性作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影响随门槛值的提高逐渐增加;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出“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春红  李真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中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在不同的空间地理位置、政策环境背景及城市规模等级下对城乡融合存在异质性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门槛模型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文章为丰富数字经济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对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第二,经济发展效应、就业优化效应和社会保障提升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且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生产力布局,依托数字技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完善配套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文章基于中国31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依次递增的区域异质性;同时,这种促进作用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前,中国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面板门槛模型中的门槛值,对于这些省份而言,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三条中介渠道驱动城乡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晨阳  何江新  
本文基于2006-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但存在异质性影响,对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更强,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空间融合和城乡市场融合的中介作用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它们三者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44.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文章从空间、经济、社会、生态4个维度诠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并构建了多维度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探索数字经济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且对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正向驱动效应更强烈;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不显著;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助推城乡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5—2019年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来探讨高铁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铁建设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显示:高铁建设的影响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不同规模城市中存在差异,在长江中游地区、下游地区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投资规模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这些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应充实完善发达地区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实走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书钦   滕剑仑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获得的数字红利比东部及中部地区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基于此,各个地区应在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张虹虹  
本文在梳理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基础上,收集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绿色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描述分析,利用PVAR模型对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门槛模型对其非线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地区发展并不均衡,有从长江经济带东部向中部、西部辐射的态势;(2)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整体波动上升,但局部存在较大差异,且该差异可能有扩大趋势;(3)绿色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阶段差异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张虹虹  
本文在梳理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基础上,收集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出绿色发展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描述分析,利用PVAR模型对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构建绿色发展门槛模型对其非线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地区发展并不均衡,有从长江经济带东部向中部、西部辐射的态势;(2)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整体波动上升,但局部存在较大差异,且该差异可能有扩大趋势;(3)绿色发展对城乡融合发展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存在阶段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帅  陈志杰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起来。物流业融合了运输、仓储和货代业,是一个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样物流对城乡经济发展上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各地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产业基础,打造城乡物流中心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服务的扶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推进交通运输物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话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对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有所帮助。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