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82)
2023(20914)
2022(17282)
2021(16028)
2020(13413)
2019(30539)
2018(30293)
2017(57296)
2016(30686)
2015(35123)
2014(34891)
2013(34315)
2012(31524)
2011(28471)
2010(28554)
2009(26682)
2008(26273)
2007(23598)
2006(20803)
2005(19127)
作者
(87497)
(73477)
(73106)
(69753)
(46601)
(35023)
(33236)
(28365)
(27812)
(26147)
(25082)
(24560)
(23507)
(23348)
(22767)
(22751)
(21728)
(21583)
(21182)
(21065)
(18330)
(17795)
(17672)
(16747)
(16552)
(16498)
(16233)
(16142)
(14720)
(14520)
学科
(140441)
经济(140276)
管理(94143)
(89529)
(74015)
企业(74015)
方法(55734)
数学(48483)
数学方法(47933)
中国(39997)
(36500)
(35046)
业经(31735)
地方(28787)
(28718)
(25917)
(24690)
贸易(24670)
农业(24242)
(23974)
技术(23717)
(22955)
银行(22916)
(22057)
金融(22052)
(21961)
(20904)
财务(20831)
财务管理(20776)
理论(20652)
机构
大学(443241)
学院(442240)
(193090)
经济(189317)
管理(170131)
研究(151826)
理学(145649)
理学院(144087)
管理学(141698)
管理学院(140865)
中国(117310)
(93380)
(89941)
科学(88505)
(75365)
财经(70610)
中心(69822)
(68485)
研究所(67874)
(67139)
(64074)
业大(60866)
经济学(60496)
北京(59131)
(56476)
师范(55929)
(54464)
经济学院(54291)
农业(53252)
(52638)
基金
项目(289477)
科学(230011)
研究(214439)
基金(211521)
(183451)
国家(181954)
科学基金(157146)
社会(139149)
社会科(132052)
社会科学(132020)
(112315)
基金项目(111073)
教育(99036)
自然(98765)
自然科(96566)
自然科学(96539)
自然科学基金(94852)
(94216)
编号(86017)
资助(85806)
成果(70741)
重点(65230)
(64974)
(63466)
(62904)
课题(59868)
创新(58933)
国家社会(58798)
教育部(56440)
(55872)
期刊
(217816)
经济(217816)
研究(135114)
中国(94079)
(71428)
管理(66911)
学报(64431)
(63101)
科学(61609)
大学(50219)
教育(48954)
学学(46915)
(43577)
金融(43577)
农业(42592)
技术(41480)
财经(36031)
经济研究(35888)
业经(33443)
(31131)
问题(28012)
(24105)
(23689)
技术经济(23640)
统计(21649)
世界(21250)
图书(21037)
科技(20982)
国际(20778)
(20336)
共检索到676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张源敬  
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5个维度剖析基于科技创新的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机制。构建门槛模型,收集2015—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除西藏外)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数据,测度基于科技创新的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5个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正向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存在先增后减的正向影响;(2)从5个维度看,数字经济对经济、政治、文化存在先增后减正向型影响效应,对社会与文明现代化具有U型影响效应;(3)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通过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胜利   万政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影响机制,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韧性是数字经济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3个重要渠道。(3)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促进本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也会对周边地区现代化水平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现代化水平的积极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美   刘亚芬  
以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样本,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呈现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梯度分布格局。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未来,我国需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助力中国式产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娟  
进博会有效促进了外资流入,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引资实践的缩影,而且通过推动国际投资者认识或者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促进了我国整体外资流入,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引资实践,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引资新论,这可以归纳为“大国引力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引资新论下,通过建立进博会引资政策、形成国际公共平台投资促进效应的示范,围绕投资的市场导向趋势、完善中国外资管理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中国、为全球”的政策和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引资机制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郝新东  杨俊凯  
"一带一路"应当成为科技合作之路和创新之路。以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东道国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东道国制度质量为门槛变量考察东道国科技创新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道国政治稳定程度、施政有效性、规制质量、法治程度、贪腐控制和公民参政与问责6个制度质量指标均存在单一门槛,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对其科技创新及中国直接投资具有影响。但是,6个制度质量指标的回归系数各不相同,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各指标的相关影响也不尽相同,中国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具体分析。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水平普遍不高,而其较低的制度质量更是制约了各国科技创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时应注意防范"技术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昭  陈钊泳  谭伟杰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赋能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因区域、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而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实施数字化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薇   赵伟   司玉静  
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削弱了其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了其抑制作用;此外,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单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而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则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加深而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元竹  
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包括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在内的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以科学技术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迎接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为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生态,关注并把握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