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23)
2023(20545)
2022(17106)
2021(15585)
2020(13130)
2019(29762)
2018(29089)
2017(55106)
2016(29454)
2015(33048)
2014(32765)
2013(32436)
2012(30225)
2011(27657)
2010(27930)
2009(26206)
2008(25138)
2007(22556)
2006(19919)
2005(18157)
作者
(85665)
(71579)
(71121)
(67677)
(45577)
(34472)
(32649)
(27695)
(27272)
(25475)
(24319)
(24275)
(22723)
(22715)
(22316)
(22076)
(21107)
(21041)
(20609)
(20584)
(17979)
(17467)
(17393)
(16436)
(16293)
(15978)
(15849)
(15735)
(14540)
(14239)
学科
(140077)
经济(139959)
管理(86097)
(85018)
(69784)
企业(69784)
方法(56524)
数学(49705)
数学方法(49134)
中国(39942)
(34541)
地方(33621)
(32192)
业经(31014)
(29934)
金融(29931)
(28829)
银行(28776)
(27735)
(26077)
(25756)
农业(23824)
(23228)
贸易(23210)
技术(23200)
(22404)
理论(20501)
(20441)
财务(20378)
财务管理(20326)
机构
学院(424349)
大学(422893)
(182923)
经济(179197)
管理(163079)
研究(145973)
理学(139741)
理学院(138170)
管理学(135850)
管理学院(135037)
中国(115420)
(88934)
科学(87110)
(83042)
(73309)
(69092)
中心(68692)
研究所(66207)
财经(65685)
(65004)
业大(60237)
(59539)
经济学(56774)
北京(56102)
(55303)
师范(54723)
农业(53925)
(52358)
(52074)
经济学院(50975)
基金
项目(279552)
科学(221615)
研究(204739)
基金(202868)
(176201)
国家(174716)
科学基金(151109)
社会(131852)
社会科(125285)
社会科学(125251)
(111111)
基金项目(106715)
自然(96185)
教育(94854)
自然科(94050)
自然科学(94027)
(92604)
自然科学基金(92407)
资助(82671)
编号(82454)
成果(66755)
(64203)
重点(63337)
(61560)
(61476)
课题(57717)
创新(56961)
国家社会(55070)
科研(53216)
教育部(53172)
期刊
(205512)
经济(205512)
研究(126721)
中国(88779)
(64796)
学报(63086)
(62464)
管理(62140)
科学(59147)
(51288)
金融(51288)
大学(48298)
教育(45889)
学学(45407)
农业(42008)
技术(39819)
经济研究(33682)
财经(33240)
业经(32547)
(28658)
问题(26204)
技术经济(23089)
(23006)
统计(21905)
(21099)
(20644)
图书(20520)
商业(19752)
科技(19750)
理论(19693)
共检索到649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王曰影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基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产业集群的创新理论和演化规律,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之路,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实融合与数字产业集群两者互促共进,数实深度融合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数字产业集群则通过产生的协同效应和网络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创新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当前,亟待构建与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搭建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奇锋   郭安妮   盛毅  
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和多要素协同作用。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专利等相关数据,利用fsQCA方法,分析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发展多重并发路径。结果显示:(1)在全域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梯度特征;(2)在行业视角中,行业集聚效应地区异质性显著,产业集聚“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具有“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集聚趋势;(3)组态分析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条件间存在多重并发关系,进一步总结出两条创新发展模式:以对外开放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和以要素集聚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从产业集聚、创新投入、开放合作等3个角度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建军  毛文莉  潘红玉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于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金融合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若浩  冯均科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综合效能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家审计通过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政府债务风险和区域数字化建设差异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关系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流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作用逐渐凸显。自"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和响应,流通领域也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拓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互联网+流通"对解决流通领域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能够促进流通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流通业的成本革命。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流通"领域中,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发展,以期推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关系着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流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作用逐渐凸显。自"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和响应,流通领域也积极与互联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拓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互联网+流通"对解决流通领域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能够促进流通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流通业的成本革命。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流通"领域中,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发展,以期推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茂章  曾路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以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993~2013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地区GDP、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变化情况。文章基于1993~2012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JJ多变量协整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东部5省市技术创新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东部五省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诗琪  刘韵扬  
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和西藏)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发要素的流动明显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区域创新质量带来负向的溢出效应。最后,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创新环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研发要素流动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差别化引导研发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俊恒   艾佳慧   邵博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德余  汤勇刚  张绍合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路红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互联网+流通"和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流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跨界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创新和变革方式,对流通业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流通业的原有边界,而且使流通业的"商品流通中介职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流通业正在从传统中间商向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当前,流通业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生活服务集成、商旅文一体化为代表的产业跨界融合模式、以全渠道、分享平台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和以"物流+金融+贸易"综合服务为特征的供应链服务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路红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互联网+流通"和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流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跨界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创新和变革方式,对流通业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流通业的原有边界,而且使流通业的"商品流通中介职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流通业正在从传统中间商向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当前,流通业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生活服务集成、商旅文一体化为代表的产业跨界融合模式、以全渠道、分享平台为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和以"物流+金融+贸易"综合服务为特征的供应链服务创新模式,这些模式既是我国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流通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