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2)
2023(10091)
2022(7768)
2021(6449)
2020(5021)
2019(11155)
2018(10809)
2017(20922)
2016(10914)
2015(11725)
2014(11344)
2013(11247)
2012(10834)
2011(10146)
2010(10213)
2009(9093)
2008(8708)
2007(7882)
2006(7464)
2005(6857)
作者
(34000)
(28902)
(28821)
(27291)
(18372)
(13576)
(12773)
(11173)
(10925)
(10175)
(9997)
(9675)
(9450)
(9188)
(9029)
(8889)
(8482)
(8405)
(8366)
(8004)
(7458)
(7128)
(6725)
(6714)
(6679)
(6554)
(6238)
(5775)
(5749)
(5675)
学科
(73000)
经济(72948)
管理(29872)
(23301)
方法(20341)
(18092)
企业(18092)
地方(18070)
数学(17809)
数学方法(17610)
业经(17083)
(16540)
中国(15293)
环境(14075)
地方经济(12689)
(12422)
产业(12244)
信息(11323)
总论(10736)
信息产业(10253)
(9472)
贸易(9465)
经济学(9413)
(9377)
金融(9375)
(9070)
(9028)
农业(9023)
(8984)
(8707)
机构
大学(170098)
学院(168036)
(78031)
经济(76569)
研究(64936)
管理(60561)
理学(51912)
理学院(51169)
管理学(50161)
管理学院(49843)
中国(47203)
科学(40244)
(35874)
(33047)
(32601)
研究所(30416)
中心(28533)
(26938)
财经(26383)
经济学(25801)
(25618)
(23875)
(23855)
师范(23648)
(23591)
业大(23574)
经济学院(22978)
北京(22414)
农业(21040)
科学院(20187)
基金
项目(114827)
科学(92160)
基金(86570)
研究(80270)
(77205)
国家(76727)
科学基金(65646)
社会(55078)
社会科(52396)
社会科学(52383)
基金项目(45586)
(43471)
自然(41625)
自然科(40682)
自然科学(40670)
自然科学基金(39916)
(37194)
教育(34249)
资助(33434)
编号(29928)
(26825)
重点(26682)
国家社会(24666)
(24274)
成果(23780)
(23405)
创新(22137)
科研(21861)
发展(21313)
计划(21206)
期刊
(91447)
经济(91447)
研究(52352)
中国(30543)
学报(28071)
科学(26666)
(23509)
(22638)
管理(22406)
大学(20704)
学学(19660)
经济研究(16299)
农业(16083)
(13702)
金融(13702)
财经(13502)
技术(13366)
业经(12471)
(11806)
教育(11647)
问题(11238)
技术经济(9786)
图书(9479)
统计(9391)
资源(8916)
(8395)
(8364)
世界(8268)
(8253)
商业(7935)
共检索到254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瑞媛   周晓唯  
文章运用脱钩模型测度了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全国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省份脱钩的稳定性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西部地区省份脱钩的内部差异最大;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连通可达,网络联系、网络密度和稳定性趋于下降,网络结构等级逐渐被打破;上海和江苏等省份不仅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还承担“中心行动者”和“桥梁”的角色;各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呈现显著的梯度性,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资源要素向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蕾  唐志鹏  刘毅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投资引致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应受到关注。以往对此研究相对较少,且忽略了投资通过不同区域间产业联系所引发的间接脱钩。本文引入面积元并结合投入产出表以改进脱钩模型,研究了2007-201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间接引致的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脱钩关系。结果显示:1大部分省份由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比碳排放略快,两者为弱脱钩关系;北京和上海实现强脱钩发展,内蒙古、宁夏等资源型省份多为扩张负脱钩;2投资直接引致农林牧渔业实现脱钩发展,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直接脱钩状态相对较差;工业投资引致不同区域各产业的间接负脱钩状态最多,服务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赫  黄雅哲  王睿  张建勋  彭竞仪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影响着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探究2002—2017年中国1741个县级行政单元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聚集格局,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在时空双重维度分析县域碳排放脱钩的空间趋同效应。研究发现:(1)县域碳排放脱钩关系以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为主,强脱钩聚集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地区,负脱钩数量逐渐增加且向东北及西北地区集中;(2)县域脱钩具有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异特征在经历局部聚集、“东正西负”分异后,呈现“南正北负”的聚集与分异并存格局;(3)县域脱钩趋于稳定和向好发展,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大部地区呈现理想脱钩聚集,东北、西北呈现县域邻域均向下转移的团状聚集。因此,中国应聚焦县域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的状态不稳定与区域不均衡,落实差异化的控碳策略,扭转空间分异的脱钩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传甲  王成军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爱民  孙琳  
文章在评估1998—2017年我国旅游业的碳排放规模基础上,综合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M)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厘清了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彼此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碳排放对旅游经济空间溢出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实现低碳旅游不应以牺牲旅游交通、客流与景区收入为代价,而应在明确我国旅游经济空间溢出重点领域基础上,科学设置旅游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标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宝根  杨树旺  赵玉  易松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期为中国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PCC碳排系数法,TAPIO脱钩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趋于下降并于2016年开始转入负增长,省际差异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间差异趋于缩小;(2)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省际和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总体上趋于缩小;(3)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不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及增速呈现不同的时序波动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化肥是最主要碳排放源;(4)中国2000—2012年耕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以"弱脱钩"为主,但2013—2017年不同省域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趋于差异化。研究结论: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分异性显著,且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不同阶段和不同省域呈现不同脱钩类型,需突出减排重点、实施差异化策略及注重绿色发展等多途径推进耕地资源低碳化利用,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海小辉   湛星星   王许  
目前我国碳排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碳排放基数大,二是各省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差异大,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及碳排放结构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为厘清各省份碳排放的空间关系,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心省份有所增加,线条更加密集,结构呈复杂化发展态势,网络结构趋向稳定;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经济发达省份组成核心省域,经济欠发达省份组成边缘省域,二者之间相互溢出和接收,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态势;2021年碳排放网络区域可分为“净受益板块”“经纪人板块”“净溢出板块”;2008—2021年,部分板块在样本期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重组,成员在板块间发生转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安静  郭琳  赵景峰  
本文将Tapio脱钩指数和LMDI分解方法结合,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和中国省份层面对2000-2019年间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指数进行测算并对脱钩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演变过程。(2)能源强度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弱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30.6%),而人均GDP的增长则是抑制两者脱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114.8%)。(3)各个驱动因素在各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能源强度在一些省份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促进了其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而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能源大省,则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姿  
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其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其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旅游业碳排放量从1995年的68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326.33万吨,年均增长22.35%。其中,旅游交通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约占87.68%。1995~2011年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处于弱脱钩和负脱钩状态。全部年份的平均脱钩指数为0.96,一方面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在能源利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也隐含了旅游业碳排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洁   张勇   李清瑶  
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以引力模型构建长三角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动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识别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机制。结果发现:(1)长三角碳排放空间关联日益密切,网络复杂性和稳定性日益提升,但仍存在较大合作潜力;(2)安徽和江苏北部城市构成净溢出板块,上海和江苏南部城市构成净受益板块,省际交界地带和浙江省内城市构成经纪人板块,板块间存在较多双向溢出渠道,且板块内存在“俱乐部”集聚现象;(3)“经纪人”连接结构和核心节点主导连接结构在网络演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网络演化由链式结构驱动向闭合式结构驱动发展,但城市间以邻为壑的发展策略阻碍了合作减排;(4)互惠性等内生结构有助于网络的形成,对外开放等行为者—关系能力则需通过市场调节等四种机制来促进网络演化,该网络的演化兼具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伟   胡乐祥   罗明灿   陈建成  
[目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对推动农业低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2012-2021年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和农业物资投入3类碳源对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测算出的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进行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分析。[结果](1)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相对稳定并且各省份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增强;(3)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由四川、西藏、青海和宁夏变为四川、西藏、青海和新疆。[结论]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影响要素间的关联作用不断增强,得出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从而为西部地区进行碳减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耀华  李忠民  
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减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研究并判断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Tap io脱钩指标对1999-2008十年间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表明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对脱钩弹性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后表明,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加上我国在新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佳雯  黄贤金  钟太洋  赵雲泰  
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①全国层面上,1980年-2008年期间除2000年-2005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外,其余时期经济与能源碳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脱钩程度随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变化波动较大,与实现强脱钩还有一定差距,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仍将持续;②地区层面上,2000年-2008年期间各省域主要表现为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两种状态,其中2000年-2005年全国有13个省份落在弱脱钩区域,2005年-2008年除青海省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最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1年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除1997-1998、2002-2004年的强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以外,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弱脱钩关系。从行业看,农业、食品/饮料/烟草业和其他制造业脱钩状态最为显著;石油/炼焦加工,金属冶炼/压延行业的脱钩状态最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拓展的Tapio脱钩模型得出:人均收入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我国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而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的影响则较小。因此,我国应通过提升高碳产业的节能减排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军  巩芳  
脱钩理论是有关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西部11个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模型计算出西部地区碳排放与GDP的脱钩弹性指数,得到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的排序,并提出政府要根据不同的脱钩状态制定不同的脱钩政策这一新的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