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6)
- 2023(10684)
- 2022(8426)
- 2021(7252)
- 2020(5617)
- 2019(12388)
- 2018(12108)
- 2017(22650)
- 2016(11814)
- 2015(12992)
- 2014(13119)
- 2013(12973)
- 2012(12772)
- 2011(12000)
- 2010(12297)
- 2009(11500)
- 2008(11075)
- 2007(10062)
- 2006(9460)
- 2005(9064)
- 学科
- 济(78594)
- 经济(78532)
- 管理(35121)
- 业(29631)
- 地方(24730)
- 企(22164)
- 企业(22164)
- 中国(22144)
- 业经(18869)
- 方法(18644)
- 农(16510)
- 数学(15932)
- 数学方法(15852)
- 地方经济(15563)
- 学(12614)
- 财(12482)
- 融(12306)
- 金融(12306)
- 产业(12061)
- 发(11968)
- 农业(11826)
- 银(11525)
- 银行(11515)
- 行(11356)
- 制(11029)
- 环境(10790)
- 信息(10189)
- 贸(10158)
- 贸易(10148)
- 总论(9820)
- 机构
- 学院(182302)
- 大学(181022)
- 济(87976)
- 经济(86317)
- 研究(71055)
- 管理(66802)
- 理学(55898)
- 理学院(55169)
- 中国(54539)
- 管理学(54503)
- 管理学院(54122)
- 科学(39990)
- 财(39839)
- 京(39189)
- 所(36090)
- 研究所(32052)
- 中心(30874)
- 财经(30048)
- 江(28774)
- 经济学(28115)
- 农(27296)
- 经(27135)
- 北京(25625)
- 院(25371)
- 范(25297)
- 师范(25080)
- 经济学院(24847)
- 州(23299)
- 业大(22349)
- 财经大学(21901)
- 基金
- 项目(112776)
- 科学(89661)
- 研究(85870)
- 基金(81255)
- 家(69696)
- 国家(69092)
- 科学基金(59265)
- 社会(58163)
- 社会科(55288)
- 社会科学(55275)
- 省(44549)
- 基金项目(41711)
- 教育(37153)
- 划(36473)
- 编号(33896)
- 自然(33845)
- 自然科(33050)
- 自然科学(33045)
- 自然科学基金(32439)
- 资助(32113)
- 发(31491)
- 成果(28350)
- 发展(26209)
- 展(25766)
- 重点(25569)
- 国家社会(24986)
- 课题(24655)
- 部(24198)
- 创(23625)
- 创新(22226)
- 期刊
- 济(113549)
- 经济(113549)
- 研究(64344)
- 中国(43629)
- 财(29261)
- 管理(27978)
- 农(26732)
- 学报(24203)
- 科学(23929)
- 融(20861)
- 金融(20861)
- 经济研究(19591)
- 教育(19159)
- 大学(18993)
- 农业(18254)
- 学学(17710)
- 业经(17446)
- 技术(16789)
- 财经(15858)
- 问题(14048)
- 经(13855)
- 技术经济(10961)
- 贸(10910)
- 世界(10824)
- 国际(10162)
- 图书(9739)
- 商业(9685)
- 业(9224)
- 经济管理(9069)
- 经济问题(9063)
共检索到305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子骏 邹啟
数字经济突破性创新对民生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影响,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政府建设是政府对经济演进到数字形态的自我适应,有望成为政府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挑战的破局之策。然而,目前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探究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民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较为缺乏。本文从理论上梳理数字经济对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政府在保障数字经济促进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在起步阶段对民生发展的影响以促进作用为主,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数字政府在数字经济促进民生发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能为新时代数字政府在数字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生 数字政府 调节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其目的在于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并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于珂 高红贵 徐运保
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质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政府质量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2)在0.1~0.3分位点处,即当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双向FDI只有在中高分位点处方能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随着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偏效应自低分位点至高分位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于珂 高红贵 徐运保
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政府质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政府质量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2)在0.1~0.3分位点处,即当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低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双向FDI只有在中高分位点处方能显著促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随着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质量的正向调节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偏效应自低分位点至高分位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数字经济 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指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数字经济 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指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范本
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持续增大,人类经济社会将逐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四个明显的梯度差异,高梯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较高梯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放缓,中等梯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低梯度区域与其他梯度区域的发展差距被持续拉大。分地域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全面领先,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强势崛起,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低位徘徊。尽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梯度差异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但以数字经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仍具有现实可行性,各省市应在立足区情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环境三个维度分阶段来发展数字经济,以畅通国内大循环,缩小各地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就业质量的优劣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又对就业质量存在多维影响,二者表现为动态相关关系。通过构建就业质量与数字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质量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趋势展开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质量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且呈现出显著正向空间相关;目前大部分省区处于拮抗发展阶段,尚未实现数字经济与就业质量的协调发展。未来应加快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质量“同频共振”,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补齐地区发展短板,强化区域合作,尽快实现数字经济与就业质量在更高水平上的共生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钏 黄娴静 覃子岳
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提升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于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指数、数字金融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存在“东强西弱”特征。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差距总体上呈现前期缩小后期扩大的发展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呈增强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已经分别形成耦合协调度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华 何爱平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更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包括空间溢出效应、技术泛化效应和驱动传导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市场化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我国2013—2019年284个地级市相关数据,主要运用系统GMM方法、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能够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和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分地区回归中,数字经济均显著缩小了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并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关键词:
区域协调 政府作用 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云洁 王佩佩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云洁 王佩佩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