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0)
- 2023(8756)
- 2022(6745)
- 2021(5654)
- 2020(4318)
- 2019(9512)
- 2018(8997)
- 2017(17364)
- 2016(8823)
- 2015(9641)
- 2014(9493)
- 2013(9260)
- 2012(8817)
- 2011(8380)
- 2010(8578)
- 2009(7993)
- 2008(7722)
- 2007(7190)
- 2006(6859)
- 2005(6472)
- 学科
- 济(66027)
- 经济(65995)
- 管理(28914)
- 业(25251)
- 企(22343)
- 企业(22343)
- 地方(17676)
- 方法(16925)
- 业经(16238)
- 数学(14289)
- 数学方法(14175)
- 中国(13498)
- 地方经济(12801)
- 产业(10758)
- 农(10490)
- 信息(10017)
- 学(9768)
- 总论(9550)
- 信息产业(9068)
- 制(8760)
- 环境(8220)
- 财(8072)
- 发(7616)
- 贸(7593)
- 贸易(7587)
- 和(7576)
- 融(7525)
- 金融(7524)
- 划(7466)
- 体(7459)
- 机构
- 大学(142992)
- 学院(142592)
- 济(70158)
- 经济(68804)
- 管理(55071)
- 研究(52100)
- 理学(47000)
- 理学院(46410)
- 管理学(45847)
- 管理学院(45518)
- 中国(37542)
- 京(29433)
- 财(29048)
- 科学(27757)
- 所(24494)
- 财经(23507)
- 经济学(22667)
- 中心(22467)
- 研究所(22026)
- 江(21225)
- 经(21175)
- 经济学院(19961)
- 范(19850)
- 师范(19756)
- 院(19019)
- 北京(18592)
- 财经大学(17298)
- 州(17248)
- 师范大学(16048)
- 商学(15296)
- 基金
- 项目(90417)
- 科学(73595)
- 研究(68088)
- 基金(67834)
- 家(57991)
- 国家(57591)
- 科学基金(50710)
- 社会(48160)
- 社会科(45894)
- 社会科学(45880)
- 基金项目(35049)
- 省(33845)
- 自然(29725)
- 教育(29697)
- 自然科(29085)
- 自然科学(29082)
- 自然科学基金(28556)
- 划(27967)
- 编号(26684)
- 资助(25984)
- 成果(21770)
- 国家社会(21053)
- 发(20949)
- 重点(20111)
- 部(19587)
- 创(18610)
- 课题(18309)
- 发展(17706)
- 人文(17668)
- 教育部(17617)
共检索到22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丁曼
人类社会加速由工业文明步入数字文明新时代,对于数字文明所依托的网络空间,各国都在加紧布局。梳理日本旨在实现价值的网络空间经济治理沿革和旨在管控风险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沿革可知,公权力在公共部门得到加强,民间部门在延续"自律性"原则,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规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标准等举措,促进新业态,创造新价值,努力打造多主体有机协作的自律性可持续发展网络生态系统。这是日本与美欧间长期合作与博弈、多轮政策协调的结果,未来,日本势必在这一动态系统中综合权衡经济治理、人权治理、安全治理诉求,在国际协调中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日本未来网络空间治理战略的核心导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宝珠 陈尧
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和数字空间的形成将世界历史推入一个崭新阶段,传统物理经济空间竞争开始转向数字空间竞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化、数据资源争夺霸权化及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化垄断化等成为数字空间竞争的新型实现形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随着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转向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竞争成为国际资本争夺国际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数字空间竞争的特殊性表现为在不同的竞争策略下呈现超越传统物理经济空间的极化效应,以及颠覆传统物理经济空间极化逻辑的互利共赢效应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应对全球网络空间竞争的应然选择,也是引领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勃然 黄凤志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杰 李秀敏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空间结构优化是承上启下推进"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单元载体,也是深度落实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内在需求。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有关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急速增长平台型经济、推陈出新颠覆性技术、覆盖全面生态位竞争的影响下,数字网链价值关系扁平化、高渗透性和高效率性成为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布局的重要特征。剖析中国数字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发展所面临挑战,应从内到外重构秩序,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切实落地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秩序与规则制定,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施行"以网治网"策略,打造国家网络空间治理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惠志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人类快速迈入网络社会,与之相伴的是各类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并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关乎国家利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从现实价值、思想源流、体系构成等方面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进行理论建构,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实现路径,以支持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关键词:
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安全 国家战略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孙旭
[目的/意义]网络空间在有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当前,中俄两国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正开展着广泛的合作,了解俄罗斯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展轨迹有助于完善、健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建设。[方法/过程]通过对俄罗斯独立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规划文件、法律政策进行解读,并结合不同时期俄罗斯外部安全环境的特点,对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剖析。[结果/结论]可以发现,在经历了酝酿、发展和趋向成熟的三个阶段后,俄罗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郝晓伟
2015年年初以来,美国舆论密切关注中国拟在银行业实施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正在制定中的《反恐法(草案)》中有关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条例。2月4日,美国贸易副代表霍利曼、美国总统网络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丹尼尔,以及白宫知识产权执行协调员奈杰鲁联名刊文对中国拟实施的相关措施进行指责;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就这一议题对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少奇 李亚婷 高建华
以中原经济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网络节点,利用重力模型测算1996年、2010年231个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别取各个节点对外联系强度第1位、前5位、前10位的连接建立经济联系网络,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发育不平衡,节点度分布呈明显的右倾"斜长尾分布"特征,少数节点掌握着绝对的"网络权力",郑州市为整个网络的首位核心,洛阳市、邯郸市为副中心;网络中部、北部节点间连通情况相对较好,而东、南两个方向上节点连通能力亟需提升。②核心、边缘节点网络权力差距进一步扩大,2010年节点度值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比1996年均有明显提高,边缘区节点连通能力不足且进一步弱化,不利于中原经济区同毗邻地区的互动发展。③网络呈现多重轴—辐结构,郑州市为一级枢纽,洛阳市、邯郸市、漯河市等为二级枢纽;中原经济区正在建设的"十"字形发展轴和"米"字形发展带,有助于巩固一、二级枢纽间的经济联系,并使整个经济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④网络中的"掮客"节点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板块中,因此中原城市群发展对提高网络整体连通能力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
经济联系网络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演化进程是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的三元融合过程。从狭义生产方式看,“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推动网络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发展,同时拓展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范围;另一方面,引领在线化新业态发展,促进网络空间与人类社会空间融合,同时引致数字化条件下的劳动组织方式向虚拟化、网络化、非线性方向演化。从广义生产方式看,以数据要素和网络空间发展为基础,传统的劳动者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被数据要素参与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的劳动协作所取代,劳动组织方式的网络化在局部增强劳动者就业灵活性和生产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强了资本对劳动者控制的深度和广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白泉涌
经济要素流动在各种流网络空间的客观经济现象,需要运用现代经济数学理论与研究手段,对抽象化的流网络经济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根据原有基于九大经济要素指标体系为可测基础,协同广义关系和泛协同结构理论等方法,运用经济规模模型,分析流网络空间内经济动力源与汇流动的众多学术研究成果,提出关于流网络空间经济学内涵与外延的深入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放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他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此,还涉及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其中,稻盛和夫的共生循环思想回答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京瓷公司的环保战略和日本的循环经济。
关键词:
稻盛和夫 经营哲学 共生循环 循环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陈思雨
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结合,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心节点、网络密度及网络子群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呈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弱的梯度发展态势;经济带包括4个区域性子群,小团体特征显著,子群间的互动较弱。因此,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总体优化方向,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区域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联系 网络分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平 李振福 邓昭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芳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主持人,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数字档案馆、数据管护与治理、网络社会治理,发布了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评价指数,研究成果为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社会应急响应能力等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卓越服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黄丹
基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特征,从空间经济网络发育、多个增长极共存、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等方面,构建了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除借鉴已有的空间经济网络、增长极分析方法之外,建立了能综合反映增长极经济属性和关系属性的测度指标,并根据位序-规模法则筛选出备选增长极,从而构建了多增长极共存识别方法;通过引入生态学的共生思想和理论,首次分析了多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运用这套方法,揭示了广东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现象。其一,广东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连通度在持续增大,网络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且空间上偏集于珠三角。其二,已经形成了深圳、广州两个增长极共存的格局,而且,佛山和东莞有发展成为增长极的潜质。其三,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之间形成了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这说明所建立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