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8)
- 2023(10940)
- 2022(8546)
- 2021(7485)
- 2020(6004)
- 2019(12964)
- 2018(12353)
- 2017(23312)
- 2016(11339)
- 2015(12445)
- 2014(11921)
- 2013(11694)
- 2012(10908)
- 2011(10203)
- 2010(10652)
- 2009(10400)
- 2008(9047)
- 2007(8334)
- 2006(7752)
- 2005(7132)
- 学科
- 济(71457)
- 经济(71419)
- 管理(39458)
- 业(38813)
- 企(34468)
- 企业(34468)
- 融(25573)
- 金融(25573)
- 银(22863)
- 银行(22856)
- 中国(22343)
- 行(22258)
- 地方(20753)
- 方法(19561)
- 业经(17521)
- 数学(16926)
- 数学方法(16788)
- 技术(15533)
- 制(13705)
- 财(13589)
- 地方经济(12986)
- 农(12204)
- 产业(11863)
- 技术管理(11791)
- 中国金融(11131)
- 学(10104)
- 信息(10004)
- 总论(9922)
- 体(9880)
- 理论(9552)
- 机构
- 学院(168326)
- 大学(166371)
- 济(84761)
- 经济(83246)
- 管理(65144)
- 研究(58003)
- 理学(55229)
- 理学院(54712)
- 管理学(54030)
- 管理学院(53695)
- 中国(50922)
- 财(37691)
- 京(33018)
- 科学(29926)
- 财经(29607)
- 经济学(28233)
- 中心(28176)
- 所(27207)
- 经(26763)
- 江(25658)
- 经济学院(25146)
- 研究所(24246)
- 财经大学(21977)
- 州(21109)
- 北京(21071)
- 院(20758)
- 融(20334)
- 金融(19951)
- 范(19546)
- 农(19459)
- 基金
- 项目(107085)
- 科学(86401)
- 研究(82749)
- 基金(78026)
- 家(66168)
- 国家(65590)
- 科学基金(58079)
- 社会(57244)
- 社会科(54683)
- 社会科学(54670)
- 省(43533)
- 基金项目(40374)
- 教育(35963)
- 划(34329)
- 自然(32966)
- 自然科(32295)
- 自然科学(32290)
- 编号(31837)
- 自然科学基金(31757)
- 资助(29956)
- 创(29183)
- 创新(26253)
- 成果(25704)
- 发(25559)
- 国家社会(24867)
- 重点(24090)
- 部(22690)
- 课题(22568)
- 发展(21758)
- 制(21450)
共检索到27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璐铭 刘迪
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产业领域,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主流经济模式,我国将数字经济视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数字经济催生视听领域新应用业态,广播电视应加快推动节目融合创新,重构商业模式统筹MCN资源,探索扩大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的方式。本文概述数字经济的内涵,论述数字经济时代广电高质量发展形成的新动力,探讨广电节目融合创新向新媒体运营思维转型的策略,以及广电节目融合创新运营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广电节目 融合传播 创新 运营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实融合 绿色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桑春
数字技术的出现促使艺术设计朝着“数字化艺术”的方向发展,并逐渐表现出虚拟性、可复制性、奇观性和互动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数字技术对艺术设计、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通过驱动艺术设计创新、用户参与和共创等路径,实现艺术设计在数字经济中的创新融合。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艺术设计 用户参与和共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莹 程广斌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联评价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制造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区域间呈现东—中—西的梯级差异,东北地区产业融合度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制造业创新效率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东北的阶梯分布;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持续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东—中—西部呈现依次减弱的正向影响,东北地区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巨量财富,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粗放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水污染、雾霾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绿色金融旨在以金融支持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环境效益的投融资活动。然而绿色金融主旨与金融资金追逐盈利的目的之间存在天然冲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融合创新 精准扶贫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丹 张迺英 巢莹莹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企业需要吸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智化人才,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谋求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获得一席之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商科人才,这一短板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经济时代,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紧迫性。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途径和载体,提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微专业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衍生要素,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要素融合发展视角,以2012-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探讨数据+人力资本要素组合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磨合阶段且不同经济区域差异明显;(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作为单独要素时均具有创新驱动效能,当二者结成要素组合时对创新的赋能强度更显著,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地区要素组合的创新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加速器”;(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匹配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具体表现为技术转移、R&D人员流动两条路径,且前者中介效应占比为6.10%,后者中介效应占比为7.68%;(5)门槛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要素组合赋能区域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且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玉梅 周一诺 孙小强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是数字经济下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将融合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创新、研发创新、生产与制造创新、传送与商业化创新、反馈与提升创新5个环节,分析各环节影响因素及全过程融合创新机理;从融合创新基础、融合创新环境、融合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基于空间异质测量30省(市、自治区)的融合创新水平及融合创新内部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省份的融合创新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各省份融合创新的耦合度高,协调度虽逐年提升但相对较低;各省份融合创新的失调大多表现为融合创新成果滞后型失调。文章认为应从加大融合创新基础投入、积极营造融合创新环境、加强融合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保障融合创新各环节协调推进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 李鹏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友骏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完成了由"被动反应型"向"主动合作型"的姿态转变,并升格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担当起富有建设性作用的关键角色。而且,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授益者"。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及中国经济内生条件的嬗变,对中国经济软硬实力的建设、内外部统筹协调等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观的输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完善明确了的核心交汇点———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治理国内与全球两个不同层级经济对象的同一精神纽带,更是中国转换经济物质优势为发展理念优势,促使其更好服务于全球经济治理良性发展的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信息要素越来越多地在传统行业中实现渗透,对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积极展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同时,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本着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和应用。文章结合这一背景展开对中国产业融合与创新的研究,分析当前中国产业的现状、内容、特征,进而对我国产业融合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期望。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产业融合 创新 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明 李鹏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丹 江飞涛
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引领创新,但在产业融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行业总体创新效率受到损失的情况?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为例,从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行业总体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政策部门规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只能通过租赁实现资源共享时,在位者企业的最优投资规模低于非资源共享的情形,并与租赁价格出现反向关系,也就是说,租赁价格的提高导致最优投资规模下降,反映为创新效率的损失。因此,国家与行业监管部门应以顶层设计的思路进行激励相容机制设计,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目标,使多方利益主体形成合力,推进产业融合顺利实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战琪
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