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9)
2023(12993)
2022(10037)
2021(8810)
2020(6936)
2019(15210)
2018(14574)
2017(26918)
2016(14331)
2015(16033)
2014(16018)
2013(15502)
2012(14577)
2011(13609)
2010(13876)
2009(13334)
2008(11883)
2007(10954)
2006(10222)
2005(9438)
作者
(44671)
(37063)
(36696)
(35227)
(23411)
(17517)
(16662)
(14343)
(14252)
(13197)
(12813)
(12324)
(12074)
(11881)
(11814)
(11558)
(10965)
(10949)
(10640)
(10394)
(9427)
(9170)
(9166)
(8696)
(8646)
(8228)
(8132)
(8011)
(7675)
(7461)
学科
(78322)
经济(78254)
管理(39126)
(34031)
(27729)
企业(27729)
(26420)
金融(26413)
中国(25402)
(23905)
银行(23870)
(23217)
地方(22399)
方法(21752)
数学(18889)
业经(18870)
数学方法(18666)
(16756)
(16510)
(16084)
(15819)
地方经济(13472)
(12576)
农业(11907)
产业(11759)
理论(11262)
中国金融(11222)
信息(10175)
环境(10175)
总论(9874)
机构
学院(210848)
大学(208762)
(93452)
经济(91387)
研究(80821)
管理(71006)
中国(66431)
理学(59352)
理学院(58645)
管理学(57472)
管理学院(57105)
科学(48243)
(44860)
(43291)
(41781)
(38208)
研究所(37815)
中心(37612)
(33672)
财经(33441)
经济学(30701)
业大(30446)
(30200)
农业(29992)
(29565)
北京(28692)
经济学院(27302)
(27135)
(27082)
师范(26706)
基金
项目(136309)
科学(105673)
研究(100157)
基金(96219)
(85239)
国家(84487)
科学基金(70475)
社会(64117)
社会科(60798)
社会科学(60778)
(55256)
基金项目(48745)
(45744)
教育(44761)
自然(42725)
自然科(41686)
自然科学(41670)
自然科学基金(40877)
编号(40091)
资助(39353)
成果(33686)
(32475)
重点(31904)
课题(29930)
(28612)
(28496)
国家社会(27282)
创新(26875)
发展(26192)
(25780)
期刊
(113497)
经济(113497)
研究(68443)
中国(48510)
学报(36503)
(35899)
(35072)
金融(35072)
(33088)
科学(31207)
管理(28943)
大学(27432)
学学(26122)
教育(23539)
农业(23307)
经济研究(19798)
技术(19291)
财经(17803)
业经(16586)
(15540)
问题(13806)
(11491)
技术经济(10864)
(10736)
统计(10478)
国际(10289)
世界(10251)
(9849)
理论(9535)
图书(9442)
共检索到344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任保平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之后提出的要求,涉及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平台经济和数字共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深度融合,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体现在: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把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层面,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数智赋能机制,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层面,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机制,提高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和数字化能力。为此,需要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提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明哲   唐毓璇   张辉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需要效率更高、功能更强的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为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技术融合首要表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金融需要更加聚焦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两条核心途径,在促进“数实融合”中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其内在机理遵循新的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在实践中,要深入认识金融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规律,推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将更多科技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并发挥数字金融的作用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实融合”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杰棠  张春花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上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辨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三个阶段和内在规律,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进行了简单估算。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建设和推广使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流动起来;引导平台企业进一步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丽娟   赵春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带来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核心技术储备不足、行业融合不均衡、改造创新度不够、治理体系滞后以及缺乏联动机制等制约因素。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加大力气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通过运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全方位提升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数字转型、加快数字建设、强化市场导向和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宏伟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各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产业将带来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日辉  
数字平台从平台模式向平台生态进化,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平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创造了平台生态价值。平台生态具有双边市场效应、网络效应、价值乘数效应等,有利于促进平台生态价值提升、协同共创和跨界创新,实现平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实践中,平台生态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消费场景。平台控制力的强化又会诱发平台的垄断倾向,因此引导平台生态良性、向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治理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公权干预两条进路,推进平台生态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宇鹏  曹爱家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入了新阶段: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入iPhone时刻,互联网企业经营重心加速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开始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发力产业互联网建设,乃至国家间开始将竞争策略延伸至数字技术领域。与此同时,也存在数据隔离现象日益突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亟待实现、企业数字化程度不平衡以及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等现实挑战。针对上述挑战,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全球发展先机,应着力打破数据孤岛,深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挥体制优势,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关注中小企业,多措并举帮扶数字化转型;完善人才培养,降低数实融合的就业冲击;拓展国际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新规则。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迟凤玲  
数字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其具有的跨界性,为现有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将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说明国家不仅关注前沿领域,也重视传统经济领域的发展,即数字经济如何为实体经济带来创新,如何能进一步增强产业基础和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远刚  
区域"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是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核心支撑,因此,其融合发展水平备受关注,为此,本文对2016~2019年我国中部6个省份湖北、江西、河南、湖南、山西、安徽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情况进行测度,发现:2019年的区域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湖北位居第1名,融合度为0.789,安徽省位居最后1名,融合度得分为0.411,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呈现利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可以政策优化为基础支撑、以市场为引领、以改革为驱动进一步促进其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楷卉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新基建稳步推进,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了基础。但也要看到,数字鸿沟较大、“护城河”技术短板、寡头平台垄断等现实梗阻犹存,制约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此,应从布局“数字基建”共建共投机制、构建“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建立“一揽子”政策引导机制、谋划“反垄断”监管治理机制着手,以促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许瀚阳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从技术、资源禀赋、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增长带来全新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保障融合的有效性。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数据产权界定、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方面的制度需求不断增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需要加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立法,完善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