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2)
- 2023(15772)
- 2022(12773)
- 2021(11444)
- 2020(9469)
- 2019(21080)
- 2018(20346)
- 2017(38427)
- 2016(19653)
- 2015(21676)
- 2014(21049)
- 2013(20579)
- 2012(18574)
- 2011(16592)
- 2010(16377)
- 2009(14791)
- 2008(13698)
- 2007(11792)
- 2006(10105)
- 2005(8455)
- 学科
- 济(104162)
- 经济(104085)
- 管理(60539)
- 业(58670)
- 企(48015)
- 企业(48015)
- 方法(40611)
- 数学(36227)
- 数学方法(35824)
- 农(26094)
- 业经(24203)
- 中国(24126)
- 地方(23075)
- 财(22438)
- 农业(18646)
- 技术(18515)
- 学(15832)
- 地方经济(14294)
- 制(14091)
- 产业(13836)
- 贸(13647)
- 贸易(13636)
- 环境(13310)
- 易(13176)
- 理论(13046)
- 融(12968)
- 金融(12967)
- 技术管理(12916)
- 银(12713)
- 银行(12689)
- 机构
- 学院(278538)
- 大学(276822)
- 济(128715)
- 经济(126572)
- 管理(114037)
- 理学(99963)
- 理学院(98970)
- 管理学(97498)
- 管理学院(96936)
- 研究(89092)
- 中国(66089)
- 财(54610)
- 京(54447)
- 科学(50219)
- 财经(44373)
- 中心(41864)
- 经济学(41343)
- 所(40725)
- 经(40599)
- 江(39412)
- 农(38468)
- 业大(37767)
- 经济学院(37101)
- 研究所(37100)
- 范(34765)
- 师范(34467)
- 财经大学(33156)
- 北京(32903)
- 院(32267)
- 经济管理(31060)
- 基金
- 项目(196478)
- 科学(159342)
- 基金(146547)
- 研究(146469)
- 家(125943)
- 国家(124874)
- 科学基金(110679)
- 社会(99855)
- 社会科(94974)
- 社会科学(94952)
- 基金项目(77716)
- 省(77072)
- 自然(68308)
- 教育(67015)
- 自然科(66893)
- 自然科学(66880)
- 自然科学基金(65734)
- 划(63354)
- 编号(57218)
- 资助(56903)
- 创(46181)
- 成果(44471)
- 部(43652)
- 重点(43589)
- 发(43263)
- 国家社会(43096)
- 创新(42360)
- 教育部(38926)
- 人文(38716)
- 课题(38565)
- 期刊
- 济(138811)
- 经济(138811)
- 研究(80551)
- 中国(50592)
- 管理(43450)
- 财(41650)
- 科学(36660)
- 学报(36422)
- 农(35517)
- 大学(29804)
- 学学(28272)
- 技术(26714)
- 教育(25577)
- 农业(24454)
- 经济研究(23974)
- 融(22608)
- 金融(22608)
- 财经(22380)
- 业经(22278)
- 经(19472)
- 问题(17487)
- 技术经济(16383)
- 统计(14675)
- 策(14424)
- 科技(13853)
- 商业(13181)
- 贸(12294)
- 业(12257)
- 现代(12142)
- 理论(12018)
共检索到39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兰 贺建风 陈能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且存在地区和年份异质性。同时,数字经济会通过创新人力要素流动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使倒“U”型拐点右移,也会通过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削弱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前半段的正向效应和后半段的负向效应,并使拐点向左移。因此,各地区应依据地区特色和优势,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策略;通过加大对农村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等措施完善R&D资本市场;通过制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创新人才政策等措施加速R&D人才向农村流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建飞
为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城市创新差距,并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同时选取人才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本地城市创新差距,而对邻近地区表现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的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但是扩大了城市创新差距;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存在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门槛值前后表现为扩大城市创新差距,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以数字经济为门槛变量时,则为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表现为扩大城市差距,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差距;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数字经济缩小本地和邻近区的城市创新差距的能力显著增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贺培科 张冰冰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孟禹 杨芳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婷婷 李晓琴
选取2015—2021年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且仍处于曲线拐点左侧。机制分析中,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将通过金融可得性的空间效应潜在影响邻近省份。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低—低”集聚相比“高—高”集聚的省份,金融可得性增加会更大程度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加快完善乡村数字化建设,注重数字经济区域间协调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柏旭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享光 汤龙 唐跃桓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力
文章在描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性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2000~2010年时间片段,对城乡收入结构性差距进行测度和特征分析,进而得出缩小城乡差距的4种途径,而这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在制度层面上都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定贇 赖东东
本文基于2016—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投资两个方向,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线性缩减城乡收入差距,调整产业结构高级程度能够间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投资在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跨越2.36的门槛会减弱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启良
本文利用1992-2009年期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了贸易开放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时期影响方向不同:1992-2001年期间,由于开放的程度不大,要素流动性不强,贸易开放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效应;2002-2009年期间,由于开放度的加大,要素流动性加强,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茜 石大千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晓红 张宗益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品的运输成本、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及土地租金等空间成本的影响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理论框架之中。分析显示,当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并缩小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但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市集聚,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当集聚到城市的生产要素增至某一临界值时,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呈现出反向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要素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丁可可 雷俐
文章利用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抑制效应,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48.98%;(3)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受到数字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而言,高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下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晓娟 刘泽 黄容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该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但对毗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却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和抑制作用。第二,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并未得以改善反而扩大,跨过拐角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才得以改善。第三,从区域特征来看,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因此,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消费 城乡差距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