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0)
- 2023(16039)
- 2022(13047)
- 2021(11759)
- 2020(9555)
- 2019(21462)
- 2018(20895)
- 2017(39648)
- 2016(20641)
- 2015(22745)
- 2014(22539)
- 2013(22148)
- 2012(20454)
- 2011(18597)
- 2010(18336)
- 2009(16727)
- 2008(15801)
- 2007(13393)
- 2006(11871)
- 2005(10772)
- 学科
- 济(110756)
- 经济(110670)
- 管理(57591)
- 业(53852)
- 企(41868)
- 企业(41868)
- 方法(38816)
- 数学(34431)
- 数学方法(34036)
- 地方(29831)
- 中国(29017)
- 农(26098)
- 业经(24764)
- 财(19515)
- 农业(18394)
- 学(18083)
- 地方经济(17599)
- 贸(16518)
- 贸易(16507)
- 环境(16141)
- 易(15865)
- 融(15703)
- 金融(15700)
- 制(15470)
- 银(14986)
- 银行(14973)
- 发(14716)
- 产业(14675)
- 行(14534)
- 和(14219)
- 机构
- 学院(293123)
- 大学(290922)
- 济(132684)
- 经济(130260)
- 管理(114549)
- 研究(102560)
- 理学(98584)
- 理学院(97459)
- 管理学(95939)
- 管理学院(95362)
- 中国(77810)
- 京(60753)
- 科学(59465)
- 财(56671)
- 所(49650)
- 中心(47438)
- 财经(45338)
- 研究所(44921)
- 江(42914)
- 农(42202)
- 经济学(41805)
- 经(41249)
- 范(39907)
- 师范(39543)
- 业大(38731)
- 北京(38028)
- 院(37537)
- 经济学院(37342)
- 州(34684)
- 财经大学(33711)
- 基金
- 项目(201072)
- 科学(161081)
- 研究(150485)
- 基金(147198)
- 家(127216)
- 国家(126195)
- 科学基金(109998)
- 社会(99776)
- 社会科(94813)
- 社会科学(94795)
- 省(78281)
- 基金项目(77551)
- 教育(67868)
- 自然(67741)
- 自然科(66207)
- 自然科学(66192)
- 划(65585)
- 自然科学基金(64960)
- 编号(60545)
- 资助(58142)
- 发(49118)
- 成果(47763)
- 重点(45542)
- 部(44227)
- 国家社会(42621)
- 创(42616)
- 课题(41200)
- 创新(39894)
- 发展(39841)
- 展(39207)
- 期刊
- 济(150884)
- 经济(150884)
- 研究(88784)
- 中国(58330)
- 管理(43489)
- 财(42062)
- 学报(38960)
- 科学(38773)
- 农(38756)
- 大学(30779)
- 教育(29603)
- 学学(28921)
- 技术(28233)
- 融(27777)
- 金融(27777)
- 农业(26925)
- 经济研究(25221)
- 业经(24370)
- 财经(22548)
- 经(19611)
- 问题(19301)
- 技术经济(15917)
- 贸(14748)
- 图书(14736)
- 统计(14400)
- 资源(14289)
- 商业(14041)
- 世界(13987)
- 业(13953)
- 策(13432)
共检索到443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瑶 郭立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和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省域间、省域内及城乡间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省份层面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省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提升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以及提高城市的创业水平,来增强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省域内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市的劳动力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加快实现地区间共享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云洁 王佩佩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云洁 王佩佩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妍
本文基于内循环视角构建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通过构建莫兰指数和空间效应分解来看,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数字经济不仅有助于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升,同时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合理布局差异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多产业融合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循环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支益民
我们编辑部收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支益民同志的研究报告,读后颇受教益.一位省委领导,日常事务工作如此繁忙,还硬是花了半年多时间深入陕南、陕北及关中广泛调查研究,并会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多次共同探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思路新颖、分析深入,且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力作,实属难得.文章虽然以陕西省为考察样本,但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快内陆省区经济发展步伐有很大启发.此外,文章把区域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结合了起来,这种分析方法也是很有创意的.为此,我们特向读者推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蒋清海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40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30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我们采取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将生产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泉斌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今后15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大政方针,鲜明地描绘了迈向新时期的宏伟蓝图,是跨世纪的伟大纲领,对于实现建立繁荣昌盛、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波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儒
文章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及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根据青海省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对青海省各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的经济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彭月兰 陈永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提出的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新概念。其目的在于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并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金浩 李晓珍
改革开放前以强调“公平”为主的“均衡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后以强调“效率”为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导致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提出要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应实行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