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8)
- 2023(17355)
- 2022(14107)
- 2021(12811)
- 2020(10408)
- 2019(23523)
- 2018(22951)
- 2017(44152)
- 2016(23043)
- 2015(25614)
- 2014(25607)
- 2013(25250)
- 2012(23271)
- 2011(20903)
- 2010(21107)
- 2009(19590)
- 2008(19261)
- 2007(16991)
- 2006(15202)
- 2005(14041)
- 学科
- 济(125815)
- 经济(125703)
- 业(87895)
- 企(82786)
- 企业(82786)
- 管理(82140)
- 方法(47979)
- 数学(38885)
- 数学方法(38506)
- 业经(34133)
- 财(31381)
- 中国(30440)
- 地方(27712)
- 农(26367)
- 务(22598)
- 财务(22552)
- 财务管理(22520)
- 企业财务(21448)
- 制(20983)
- 技术(19620)
- 贸(19213)
- 贸易(19196)
- 和(18992)
- 易(18544)
- 理论(18081)
- 农业(18068)
- 学(18000)
- 融(17956)
- 金融(17955)
- 银(17378)
- 机构
- 学院(339910)
- 大学(335721)
- 济(156347)
- 经济(153606)
- 管理(138849)
- 理学(118526)
- 理学院(117368)
- 管理学(115851)
- 管理学院(115196)
- 研究(111742)
- 中国(88766)
- 财(71411)
- 京(69455)
- 科学(61356)
- 财经(56786)
- 所(53663)
- 中心(51935)
- 经(51537)
- 江(51154)
- 经济学(48760)
- 研究所(47858)
- 农(44305)
- 北京(43749)
- 经济学院(43561)
- 财经大学(42122)
- 业大(42106)
- 范(41361)
- 师范(41000)
- 州(40719)
- 院(40409)
- 基金
- 项目(219512)
- 科学(177123)
- 研究(164451)
- 基金(163007)
- 家(139235)
- 国家(138007)
- 科学基金(122255)
- 社会(110030)
- 社会科(104708)
- 社会科学(104683)
- 基金项目(85675)
- 省(84847)
- 自然(76162)
- 自然科(74532)
- 自然科学(74517)
- 教育(74435)
- 自然科学基金(73233)
- 划(70175)
- 编号(65690)
- 资助(65612)
- 成果(51712)
- 发(51265)
- 部(49064)
- 重点(48641)
- 创(47348)
- 国家社会(46574)
- 创新(44143)
- 课题(44066)
- 教育部(43613)
- 人文(43250)
- 期刊
- 济(181672)
- 经济(181672)
- 研究(103741)
- 中国(64545)
- 管理(58606)
- 财(58493)
- 科学(43198)
- 学报(41014)
- 农(39415)
- 融(35759)
- 金融(35759)
- 技术(33559)
- 大学(33337)
- 学学(31613)
- 财经(29927)
- 经济研究(29643)
- 教育(29067)
- 业经(29034)
- 农业(26668)
- 经(25982)
- 问题(22860)
- 技术经济(20535)
- 贸(18454)
- 商业(17255)
- 统计(16757)
- 世界(16693)
- 现代(16620)
- 国际(16451)
- 理论(15865)
- 策(15777)
共检索到52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羽 谢建国 任桐瑜
利用2011—2015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从内外部市场选择的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增加出口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该效应只在非国有和东部出口企业中显著,在国有和中西部出口企业中不显著。分行业看,在出口竞争激烈、产业成熟度较高的行业中,数字经济的促内销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降低内贸中的信息搜寻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促使出口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会产生“引致创新”效应,对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勇 李思儒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关键词:
双循环 数字经济 服务业转型 产业数字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本文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翠
"双循环"背景下企业合作呈现出更多的模糊特征,联盟的组建及运营主要关注合作中能否形成稳定的模糊合作格局及能够驱动长期合作的最优分配策略。将模糊博弈及其解集应用到"双循环"背景下企业联盟合作与收益分配中,定义模糊谈判集的概念,构建模糊博弈模型,从最大模糊博弈均衡性的视角,对模糊凸博弈下模糊谈判集与模糊核心的等价性质进行论证。研究表明:模糊博弈及模糊谈判集作为传统超量博弈及谈判集的自然延拓,可满足企业联盟合作形成的模糊凸博弈下分配方案等价性证明需求。该结果不仅丰富了模糊合作博弈解的研究及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应用,也为不确定情形下的联盟合作及收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翠
"双循环"背景下企业合作呈现出更多的模糊特征,联盟的组建及运营主要关注合作中能否形成稳定的模糊合作格局及能够驱动长期合作的最优分配策略。将模糊博弈及其解集应用到"双循环"背景下企业联盟合作与收益分配中,定义模糊谈判集的概念,构建模糊博弈模型,从最大模糊博弈均衡性的视角,对模糊凸博弈下模糊谈判集与模糊核心的等价性质进行论证。研究表明:模糊博弈及模糊谈判集作为传统超量博弈及谈判集的自然延拓,可满足企业联盟合作形成的模糊凸博弈下分配方案等价性证明需求。该结果不仅丰富了模糊合作博弈解的研究及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应用,也为不确定情形下的联盟合作及收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密密
全球价值链(GVC)中的“链主”企业主动选择先在国内嵌入产业集群,再以集群“抱团取暖”的形式嵌入国际循环GVC中,这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对企业的出口汇率弹性产生影响。文章采用企业-产品-目标国-时间匹配数据,对“链主”企业延长国内价值链、缩短国外价值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否获得应对汇率风险的比较优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集群的横向集聚效应和纵向集聚效应对“链主”企业产生反馈效应,对“非链主”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高其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链主”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机制在于提高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降低出口数量的汇率弹性,这一机制主要源于企业的高生产率、生产规模和上游位置;且出口企业距离“链主”企业越近,“链主”企业的溢出效应越强。这为促进国内价值链与国外价值链的良性互动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小花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双循环”指标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数字金融水平以及数字产业化指数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数字基础设施在短期内会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仍呈现正向趋势;“双循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波动偏离均衡时,会以0.0931、1.7088、2.4447和1.1521的修正力度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小花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搭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互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指标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双循环”指标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Granger原因;数字金融水平以及数字产业化指数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影响,其中数字金融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数字基础设施在短期内会有负向影响,但在长期仍呈现正向趋势;“双循环”、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波动偏离均衡时,会以0.0931、1.7088、2.4447和1.1521的修正力度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俞萍萍
基于企业和省份数据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探究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诸多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更强;对于开放度高、东部和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得到验证。微观和宏观研究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外部成本的降低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两个途径提升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效率。研究结论为双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