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8)
- 2023(14625)
- 2022(11956)
- 2021(10595)
- 2020(9033)
- 2019(20816)
- 2018(20307)
- 2017(40032)
- 2016(21211)
- 2015(24078)
- 2014(24222)
- 2013(24130)
- 2012(22502)
- 2011(20412)
- 2010(20386)
- 2009(19042)
- 2008(18421)
- 2007(16301)
- 2006(14278)
- 2005(12674)
- 学科
- 济(117433)
- 经济(117332)
- 管理(63171)
- 业(58994)
- 方法(50696)
- 企(47848)
- 企业(47848)
- 数学(45808)
- 数学方法(45352)
- 中国(26857)
- 财(25635)
- 地方(24455)
- 农(24425)
- 业经(22855)
- 学(19856)
- 贸(17115)
- 贸易(17108)
- 农业(16865)
- 易(16496)
- 制(16233)
- 务(15766)
- 财务(15723)
- 财务管理(15684)
- 企业财务(14903)
- 环境(14862)
- 地方经济(14755)
- 融(14389)
- 金融(14386)
- 和(14325)
- 产业(13912)
- 机构
- 大学(318367)
- 学院(316912)
- 济(144328)
- 经济(141561)
- 管理(125708)
- 理学(109057)
- 理学院(107897)
- 管理学(106205)
- 管理学院(105590)
- 研究(105059)
- 中国(78571)
- 京(65316)
- 财(63398)
- 科学(61217)
- 财经(51543)
- 所(51311)
- 中心(49116)
- 农(47766)
- 经(46838)
- 研究所(46435)
- 经济学(46409)
- 江(46370)
- 业大(44220)
- 经济学院(41790)
- 北京(40394)
- 范(39288)
- 师范(38917)
- 财经大学(38339)
- 院(37646)
- 农业(37345)
- 基金
- 项目(213003)
- 科学(169835)
- 基金(158377)
- 研究(153309)
- 家(136946)
- 国家(135904)
- 科学基金(118713)
- 社会(101782)
- 社会科(96792)
- 社会科学(96766)
- 基金项目(83581)
- 省(81777)
- 自然(76157)
- 自然科(74478)
- 自然科学(74459)
- 自然科学基金(73145)
- 教育(70271)
- 划(68568)
- 资助(65150)
- 编号(60399)
- 部(47904)
- 成果(47742)
- 重点(47605)
- 发(45961)
- 创(43808)
- 国家社会(43353)
- 教育部(41842)
- 创新(41093)
- 科研(40981)
- 课题(40719)
- 期刊
- 济(155089)
- 经济(155089)
- 研究(93007)
- 中国(53296)
- 财(50380)
- 学报(45236)
- 管理(45053)
- 科学(42787)
- 农(41251)
- 大学(34843)
- 学学(33148)
- 技术(28712)
- 融(27475)
- 金融(27475)
- 农业(27474)
- 财经(26548)
- 经济研究(26307)
- 教育(23539)
- 经(22830)
- 业经(22700)
- 问题(21930)
- 统计(18605)
- 技术经济(18000)
- 策(16522)
- 贸(15914)
- 决策(15116)
- 商业(14862)
- 理论(14802)
- 业(14641)
- 世界(14020)
共检索到460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汤向俊 康艳艳
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扩大了南北经济增长差距,即北方弱化了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内生性处理、删减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在人力资本水平低、产业结构低级的地区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就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南北差距的主要中介机制,即数字经济产生集聚效应,吸引劳动力、技术创新要素向南方地区流动,提高数字技术在产业中吸收和运用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吸引高端要素如创新向发达城市集聚,而传统要素如资本向欠发达城市回流。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力度、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区域间协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南北经济增长差距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波 马琳楠 刘洁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目标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影响有所差异,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创新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起到遮掩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及集聚水平则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运用2000~200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宏观基本数据,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收敛性等角度,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在考察期间都是逐年扩大的;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实证检验,都证明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在加入了反映该城市圈经济增长差异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构建的3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条件β-收敛。且农业产值比重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两项指标越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而工业产值比重则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娜 祁怀锦
文章对我国2000~2006年行业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国有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通过对1985~2007年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饶晓辉 廖进球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在计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的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间转换动态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负;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为正。同时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估计的非线性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特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潘爱芹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主要从定量方面对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为了深入剖析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找出经济增长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症结,以期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菲 赵凯
借用Eviews5.0,运用陕西省1980-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在长期中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这28年间,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影响是拉大的。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来看,短期中经济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却不能刺激经济的增长;在长期中,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优智 党兴华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林 顾江
实证分析显示,当一国技术水平接近技术前沿时,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则会阻碍经济增长。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发展中国家相关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前提下,评价其知识产权状况应该采取相对较低的标准。
关键词:
技术差距 知识产权保护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亭喜 苏旦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洁 刘吴健 盛永祥
缩小收入差距,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动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在二者关系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环境质量在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与单重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质量改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特征。政府应当积极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优化环境质量与收入差距的匹配模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洁 刘吴健 盛永祥
缩小收入差距,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动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在二者关系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环境质量在收入差距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与单重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质量改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特征。政府应当积极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优化环境质量与收入差距的匹配模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何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差距 对外贸易 实证分析 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涛 杜两省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百姓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经济转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为探究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全国1985—2011年的基尼系数和GDP的数据,采用E-G两步法提出的协整技术来检验时间序列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E-G两步法 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少安 谢冬水
文章从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差异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和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则相对较弱,这种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形成机制的影响,南方地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主导形成城市,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构成了一个经济有机体;北方地区的城市则更多依靠行政机制向周围吸取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向中心城市单向流动的资源堆。这种不同的城市形成机制塑造了南北中心城市的功能差异,最终导致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南北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极化作用差异,而这种极化作用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形成机制是影响南北中心城市功能差异和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机制,越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和扩大中心城市的地区,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从而越有利于促进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