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4)
2023(10351)
2022(7972)
2021(6877)
2020(5421)
2019(11429)
2018(11014)
2017(20097)
2016(10215)
2015(11201)
2014(10732)
2013(10545)
2012(10066)
2011(9367)
2010(9607)
2009(8890)
2008(8348)
2007(7677)
2006(6997)
2005(6308)
作者
(29743)
(25057)
(24651)
(23474)
(15892)
(11655)
(11169)
(9524)
(9369)
(8626)
(8600)
(8177)
(8008)
(7988)
(7653)
(7449)
(7345)
(7137)
(7108)
(6667)
(6307)
(5898)
(5757)
(5704)
(5698)
(5577)
(5327)
(5213)
(4859)
(4805)
学科
(69720)
经济(69685)
管理(36221)
(32678)
(28616)
企业(28616)
地方(19911)
方法(18243)
业经(16638)
中国(16153)
数学(15445)
技术(15428)
数学方法(15336)
地方经济(14054)
技术管理(11814)
(11486)
产业(11416)
(10762)
信息(9679)
总论(9552)
(9271)
(9264)
金融(9262)
环境(9230)
信息产业(9060)
(8760)
(8645)
银行(8637)
农业(8500)
(8401)
机构
学院(156204)
大学(154504)
(77243)
经济(75919)
管理(61185)
研究(55718)
理学(52388)
理学院(51782)
管理学(51147)
管理学院(50813)
中国(41689)
(31710)
(31281)
科学(30678)
(26485)
经济学(25120)
财经(25106)
中心(24750)
(24251)
研究所(23840)
(22721)
经济学院(22238)
(20695)
师范(20547)
(20406)
北京(19728)
(19245)
财经大学(18407)
商学(17442)
(17321)
基金
项目(103400)
科学(84540)
研究(80160)
基金(75213)
(64283)
国家(63755)
科学基金(56340)
社会(55391)
社会科(52789)
社会科学(52779)
(42046)
基金项目(39254)
教育(35415)
(33901)
自然(32139)
自然科(31445)
自然科学(31440)
编号(31123)
自然科学基金(30905)
(27903)
资助(27750)
(25193)
创新(25038)
成果(24700)
国家社会(24062)
重点(23633)
课题(22299)
(22081)
发展(21429)
(21091)
期刊
(93158)
经济(93158)
研究(51176)
中国(34135)
管理(26883)
(23427)
科学(19154)
教育(17835)
学报(17630)
经济研究(16443)
技术(16171)
(15364)
(14555)
金融(14555)
大学(14102)
财经(13392)
业经(13324)
学学(13152)
(11858)
技术经济(11096)
问题(10995)
农业(10481)
科技(9349)
(8769)
商业(8108)
(8100)
统计(8068)
(8046)
论坛(8046)
图书(7650)
共检索到245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温珺  阎志军  程愚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探索提升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创新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从数字经济与创新的视角,借助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采用OLS+稳健标准误方法对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回归估计。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创新影响最大,对外观设计创新的影响次之,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驱动的是真正的创新,而非模仿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分别作了区域比较以及数字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对创新增长的影响估计,发现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对创新的影响作用最大,东部地区则最弱;并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推动创新的作用更大,但主要影响的是外观设计创新,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则主要影响发明创新。最后,文章就如何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辉  邱晨光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和瑞  宋璐瑶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直接性、高渗透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分别从创新需求、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居民消费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民消费率、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的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自主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的产出不断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比较研究(一)利益内驱导向下的"企业自发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种路径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靠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是区域企业在市场利益导向下为追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艳  代晶晶  张安伟  
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间空间关联产生的内在原因与机制。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创新产出的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大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会对创新产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都市圈城市,非都市圈城市获得更多的数字经济创新溢出红利,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市间创新差距;此外,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基于区域吸收能力的双重门槛效应,合理的区域吸收能力能有效强化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为此,提出加大对数字经济投入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数字经济反垄断审查标准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滨元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加速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间接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较弱。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滨元  
虽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仍有待深入研究。对国内31个省市2008-2019年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加速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间接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最显著,西部地区较弱。因此,可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考察创新驱动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生产服务、商业模式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均对创新驱动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商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驱动在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学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学校必须以三大职能为核心,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引领知识创新科技新新、推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任。笔者结合辽宁高等教育实际,论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发挥协调创新体系各要素的联系和纽带作用,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与和谐,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嘉丽  宋林  张夏恒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通过整理2015-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测算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在不同区域集聚程度、创新效率,分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范围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对区域综合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均受教育程度、科研投入可显著提升创新效率,政府财政支出对创新效率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应加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强化东、中、西部城市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建议各区域政府采取不同的差异性激励政策,因地施政,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从创新链角度入手,测算了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知识研发效率与商业化效率),并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现状与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且数字经济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高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但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均较低,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2)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优化趋势,省域集中度变差。(3)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知识研发)的效率,数字经济并未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的商业化效率。(4)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知识研发效率极高-商业化效率中等”“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高”“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低”“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中等”4种典型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