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0)
2023(14323)
2022(11320)
2021(10101)
2020(8115)
2019(17837)
2018(17163)
2017(33142)
2016(17347)
2015(19390)
2014(19234)
2013(18953)
2012(17573)
2011(16161)
2010(16690)
2009(16219)
2008(15005)
2007(13899)
2006(12914)
2005(12026)
作者
(49385)
(41992)
(41083)
(39459)
(26109)
(19767)
(18648)
(15896)
(15861)
(14657)
(14515)
(13665)
(13257)
(13199)
(12998)
(12647)
(11996)
(11984)
(11965)
(11706)
(10558)
(10118)
(10030)
(9611)
(9573)
(9512)
(9088)
(9080)
(8477)
(8119)
学科
(96449)
经济(96347)
(58658)
管理(51219)
(47169)
(37554)
企业(37554)
农业(31677)
中国(27893)
(27272)
金融(27269)
方法(26951)
业经(26147)
(25464)
银行(25456)
地方(25111)
(24670)
数学(23987)
数学方法(23785)
(23269)
(21785)
(16586)
(13779)
(13768)
地方经济(13195)
(13111)
贸易(13097)
环境(12972)
(12742)
(12592)
机构
学院(257874)
大学(251505)
(124013)
经济(121666)
管理(96331)
研究(90038)
理学(81759)
理学院(81011)
管理学(79936)
管理学院(79467)
中国(76548)
(56917)
(54008)
(51105)
科学(48273)
(44147)
财经(43923)
中心(43552)
农业(40701)
(40380)
(39651)
经济学(39349)
研究所(39127)
业大(38095)
经济学院(35180)
财经大学(31923)
北京(31916)
(31871)
(31309)
(30739)
基金
项目(163255)
科学(129690)
研究(126976)
基金(118546)
(100863)
国家(99896)
科学基金(86364)
社会(85477)
社会科(80895)
社会科学(80872)
(65257)
基金项目(61568)
教育(55352)
编号(52403)
(51870)
自然(49529)
自然科(48305)
自然科学(48297)
自然科学基金(47428)
资助(46777)
成果(42676)
(38427)
(37610)
(36595)
重点(36504)
国家社会(36468)
课题(35860)
(34518)
(33438)
发展(32392)
期刊
(152399)
经济(152399)
研究(82327)
(58072)
中国(57003)
(43627)
(42565)
金融(42565)
农业(38394)
管理(34818)
学报(33811)
科学(32760)
大学(28105)
业经(27313)
学学(26995)
经济研究(23321)
财经(22943)
技术(22874)
教育(21373)
问题(20058)
(19803)
(17614)
世界(15876)
农村(15644)
(15644)
农业经济(14575)
技术经济(14410)
经济问题(13966)
(12835)
(12539)
共检索到413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慧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经济正在兴起,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农稳社稷,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数字技术激发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数字经济将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宏辉   郑新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等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且城乡融合是数字经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的数字经济正向促进农业经济韧性,且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非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激活各产区农业潜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庆平  李猛  周泳  顾丝雨  
近些年数字经济加速向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渗透,为农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数字经济下一片有待深度挖掘的蓝海。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堵点,而国际上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可为我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十四五”时期,我国应从推动地方政府加快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落实、完善乡村数字硬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服务于培养数字农民的人力资源体系、加快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攻关步伐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越  刘娜娜  
“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体现产业间的融合式、创新式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思路、新理念。面对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经济薄弱、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性的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够为振兴农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振兴农业经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挖掘产业融合机遇优势,应对农业同其他产业融合的挑战,选择适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寇爽  
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此需科学把握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若干特征,还要从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推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两大机制上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巍  徐筱雯  
在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涉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是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渠道;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和低城镇化率省份农业经济韧性的数字经济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边宏广  孟悌清  张勇  
推动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壮大乡村产业基础的关键措施。为促使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实现深度协同、有机融合,需要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动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协同发展平台,营造以“生态协同”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进而助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模珍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作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但是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普惠性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转型尤为重要。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刘畅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探寻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可为我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提升了农业经济韧性;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正向效应更显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具有门槛效应,并且其赋能效果呈递减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燕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农业经济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本文从“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入手,阐述课程思政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评体系、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心  珈铭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核心内容。它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高效率现代农业要素替代低效率传统要素所引致的农业技术进步;为农业要素替代创造有利条件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农业组织的企业化及服务于市场交易的社会化组织的成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宁志  
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运用和完善,几乎成为一条普遍的规律。党的十四大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这种体制相联系的市场机制,将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运行的总体形式。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计划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替代了高度集权的农业集体统一经营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小凤  
传统的财政补贴式"输血"支持农业道路快到尽头的背景,为通过信息技术扶持,让农民自己"造血"的新式农业发展模式来助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基础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措施,尽快将农业信息化打造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彰民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能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在当前乃至以后都将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进步的关键任务。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变动的瓶颈,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