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71)
2023(19059)
2022(15701)
2021(14196)
2020(11894)
2019(26552)
2018(26522)
2017(50886)
2016(27370)
2015(30787)
2014(30843)
2013(30481)
2012(27782)
2011(24994)
2010(25212)
2009(23792)
2008(23322)
2007(21060)
2006(19135)
2005(17331)
作者
(79920)
(66838)
(66199)
(63025)
(42414)
(31842)
(30047)
(26163)
(25274)
(23834)
(22675)
(22452)
(21403)
(21265)
(20490)
(20285)
(19765)
(19408)
(19162)
(19089)
(16679)
(16536)
(16115)
(15376)
(15096)
(14855)
(14799)
(14766)
(13444)
(13134)
学科
(134399)
经济(134249)
(101958)
管理(88248)
(83775)
企业(83775)
方法(51118)
(49099)
数学(41156)
数学方法(40761)
业经(38191)
中国(33000)
农业(32829)
(32257)
地方(28568)
(23974)
(23676)
(22071)
财务(21996)
财务管理(21966)
理论(21234)
技术(21154)
(20820)
企业财务(20806)
(19963)
贸易(19950)
(19307)
(19295)
(18621)
(18534)
机构
学院(403361)
大学(399011)
(173362)
经济(169947)
管理(162346)
理学(139628)
理学院(138191)
管理学(136116)
管理学院(135388)
研究(134554)
中国(103601)
(84491)
科学(80669)
(76233)
(73423)
(67077)
(61103)
中心(60991)
财经(60738)
业大(60638)
研究所(60605)
农业(56182)
(55098)
北京(52961)
经济学(51857)
(51171)
师范(50778)
(48728)
(47906)
经济学院(46463)
基金
项目(266972)
科学(211698)
研究(198937)
基金(194398)
(167673)
国家(166148)
科学基金(144485)
社会(128634)
社会科(121701)
社会科学(121667)
(105226)
基金项目(103200)
自然(91249)
自然科(89150)
自然科学(89133)
教育(88984)
自然科学基金(87564)
(86181)
编号(81800)
资助(78204)
成果(65383)
重点(59023)
(58696)
(58527)
(56871)
课题(55162)
国家社会(53199)
创新(52599)
教育部(50366)
人文(50097)
期刊
(204904)
经济(204904)
研究(120623)
中国(77568)
(72473)
管理(63100)
学报(59349)
(59085)
科学(56944)
农业(48932)
大学(46122)
学学(43706)
教育(39008)
(37415)
金融(37415)
技术(37063)
业经(36554)
经济研究(31297)
财经(30445)
问题(26870)
(26235)
(25339)
技术经济(22937)
世界(19829)
现代(19684)
图书(19026)
(18959)
商业(18816)
科技(18676)
理论(18543)
共检索到60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基于现实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中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耦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政  崔若男  周天予  刘会平  罗娇霞  
通过协调耦合模型,定量化分析了河北交通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关系,根据2017年河北各市五种与农业相关性较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和五种农业现代化指标,计算出各自两种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北交通基础设施与农业现代化系统整体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表明两种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整体较低,体现出各市在农业现代化的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交通基础设施指数、发展度和耦合度指数均体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聚集性,尤其以交通基础设施指数最为显著,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均较落后。河北省及各市农业现代化及交通建设在未来发展中应根据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调整发展侧重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文章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并结合黄淮地区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特征;2009—2019年除山东的耦合协调度略有下降外,安徽、河南、江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总体趋于优化,区域间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各省份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安徽、河南在研究期间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山东、江苏则属于农业现代化滞后型,且随着时间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凤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政  崔若男  刘会平  
本文通过协调耦合模型,定量化分析了河北交通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关系,根据2018年河北各市五种与农业相关性较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和五种农业现代化指标,计算出各自两种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北交通基础设施与农业现代化系统整体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表明两种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整体较低,体现出各市在农业现代化的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交通基础设施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指数均体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聚集性,尤其以交通基础设施指数最为显著,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均较落后。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及各市农业现代化及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在未来发展中应根据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调整发展侧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昭玖  阮若卉  陈江华  
构建了农业“水—土—经济”三元系统的耦合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从时空维度对三元系统协调发展趋势及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较为稳定。(2)省域三元系统耦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3)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融合相对滞后,未显现明确协同发展趋势。(4)区域间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水平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但二者空间匹配度不断提升。(5)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呈较高空间匹配度,二者耦合度提升是三元系统耦合关系改进的重要因素。据此,从三类二元系统视角提出统筹规划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高效节水农业机制,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为农业“水—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昭玖  阮若卉  陈江华  
构建了农业“水—土—经济”三元系统的耦合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从时空维度对三元系统协调发展趋势及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省域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土地生态发展态势较为稳定。(2)省域三元系统耦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3)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融合相对滞后,未显现明确协同发展趋势。(4)区域间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水平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但二者空间匹配度不断提升。(5)农业土地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呈较高空间匹配度,二者耦合度提升是三元系统耦合关系改进的重要因素。据此,从三类二元系统视角提出统筹规划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高效节水农业机制,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为农业“水—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