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69)
- 2023(20891)
- 2022(17432)
- 2021(15948)
- 2020(13344)
- 2019(30011)
- 2018(29827)
- 2017(57398)
- 2016(30739)
- 2015(34536)
- 2014(34481)
- 2013(34012)
- 2012(31044)
- 2011(27773)
- 2010(27922)
- 2009(26030)
- 2008(25473)
- 2007(22939)
- 2006(20651)
- 2005(18421)
- 学科
- 济(146050)
- 经济(145889)
- 业(108090)
- 管理(96958)
- 企(89095)
- 企业(89095)
- 方法(58302)
- 农(52304)
- 数学(48109)
- 数学方法(47529)
- 业经(40111)
- 财(36277)
- 中国(36111)
- 农业(34793)
- 地方(30569)
- 学(26405)
- 制(26115)
- 务(24409)
- 财务(24329)
- 财务管理(24288)
- 企业财务(23029)
- 理论(22797)
- 技术(22318)
- 和(22004)
- 贸(21838)
- 贸易(21820)
- 易(21117)
- 策(20623)
- 划(19903)
- 体(19730)
- 机构
- 学院(444899)
- 大学(441020)
- 济(188773)
- 经济(184989)
- 管理(178718)
- 理学(153895)
- 理学院(152297)
- 管理学(149752)
- 管理学院(148932)
- 研究(146555)
- 中国(113464)
- 京(93221)
- 科学(87962)
- 财(84421)
- 农(78896)
- 所(72111)
- 中心(68179)
- 财经(67327)
- 江(67211)
- 业大(66567)
- 研究所(65266)
- 经(61239)
- 农业(60224)
- 北京(58380)
- 经济学(56974)
- 范(56622)
- 师范(56151)
- 州(53738)
- 院(52680)
- 经济学院(51074)
- 基金
- 项目(297692)
- 科学(235912)
- 研究(220147)
- 基金(217106)
- 家(187427)
- 国家(185738)
- 科学基金(161769)
- 社会(142113)
- 社会科(134512)
- 社会科学(134473)
- 省(116261)
- 基金项目(114898)
- 自然(103107)
- 自然科(100758)
- 自然科学(100735)
- 教育(99756)
- 自然科学基金(98931)
- 划(96162)
- 编号(90291)
- 资助(88129)
- 成果(71893)
- 重点(65623)
- 部(65489)
- 发(64357)
- 创(62575)
- 课题(60787)
- 国家社会(58884)
- 创新(58026)
- 教育部(56593)
- 科研(55999)
- 期刊
- 济(219797)
- 经济(219797)
- 研究(131408)
- 中国(85015)
- 农(77473)
- 管理(68918)
- 财(66354)
- 学报(66183)
- 科学(63088)
- 农业(52372)
- 大学(52213)
- 学学(49448)
- 教育(43436)
- 融(41639)
- 金融(41639)
- 技术(41421)
- 业经(39120)
- 经济研究(33687)
- 财经(33638)
- 经(28993)
- 问题(28981)
- 业(26690)
- 技术经济(24470)
- 版(21647)
- 现代(21301)
- 世界(21041)
- 图书(21027)
- 理论(20477)
- 统计(20461)
- 商业(20349)
共检索到66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覃朝晖 范振楠 余思明
数字经济不断向“三农”领域渗透,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配置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维度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但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村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更明显。为此,需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优化农业农村地区要素配置,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艳 臧志谊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居民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已成为推动农村消费增长、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所缩减,表明数字经济在平衡城乡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这种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并伴随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相较于城镇居民,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农村消费扩容的赋能效应更明显。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红利,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坚铭 张丽娜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选取2015—2020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越多,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越明显。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坚铭 张丽娜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选取2015—2020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越多,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越明显。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阳 黄子骥
自1995年首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商业银行是否有如其成立初衷,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支持作用。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我国4个直辖市和282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GDP指数及人均GDP指数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后显著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对当地经济增长呈非显著关系。同时,地区贷款相对规模、工业企业数目增速和工业总产值增速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经济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忠 刘思佳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自主行为,也是破解当前能源制约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绿色企业作为推动绿色经济的主体,保证其信贷资源充足、提升其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计量视角,探讨了地区银行竞争和绿色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利用2011—2020年在中国上市的绿色企业财务数据,考察市级层面银行竞争对绿色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竞争有利于提升本地绿色企业融资规模,可通过产业升级和金融集聚对邻地绿色企业融资产生正向溢出。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在保持风险可控前提下,未来一段时期应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跨区经营,营造良好的银行竞争环境并充分发挥竞争的空间效应,使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绿色企业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陈晨 魏海霞 王健 毋晓蕾
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07—2012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财政激励的内在逻辑。同时,从财务和价值两个维度,对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具备引资功能,通过土地要素换资本要素的方式能够获取投资的流入;2资本净流入对地方政府税收和商住用地出让金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投资引入将导致地方政府预算内、外财政收入的增长;3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普遍具有财务上的合理性,并非不惜成本的非理性竞争;4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不具备价值上的合理性,价值损失可视为地方政府以土地要素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粮食安全 创新水平 信贷规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强 施龙中 陈轩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重机遇叠加,为提升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选取2012—2020年地级市层面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粮食安全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粮食安全提升;进一步分析可知创新水平与信贷规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门限效应。因此,当前应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并使其努力跨越门限值,以期通过拓展数字金融发展溢出空间多维度来提升粮食安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粮食安全 创新水平 信贷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龙 章汪丽 赵亚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间接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结构和维度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对相邻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哲 王家庭
本文利用2011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区域高等教育是否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资本培育三个方面提升了"人的城镇化"水平。基于对"人的城镇化"的内涵阐释与指标测度,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促进作用因城市规模而异,科技研发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实现,社会资本培育的促进作用在小城市更强。本文建议构建省内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地方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大中城市的高等教育注重高级化与普适性,非大中城市注重特色化与实用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的城镇化 区域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游霭琼 王明珂
文章使用2005—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相对全面地构建综合指标测算经济发展质量,借助实证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区域和子系统的异质性,并从科技创新投入的调节门槛效应视角探究了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存在区域和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异质性,环境规制的正向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在创新、协调和开放子系统显著;科技创新投入具有调节和门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会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各个子系统使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正向作用显著、负向作用不显著的“倒U型”关系,该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区域异质性。为此,建议加快补足环境规制价格手段的缺位,在实施环境规制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加大和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的投入比重,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和市场环境,出台激励性财税金融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效应,推行区域协同治理环境和协调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质量 科技创新投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企业 生存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在多期滞后效应;但官员变更引致的退出风险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所不同,其中,对国有企业、尤其是非中央国有企业的风险增加尤为明显;任期的稳定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且任期对官员变更导致的风险有调节作用。本文还特别关注了官员自身特征对变更引致风险的影响,发现本地晋升的官员、在出生地任职的官员、学历水平较高的官员引致的企业倒闭风险较低。本研究为如何降低官员变更引发的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科学制定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企业 生存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振华
在测算地级市层面要素价格扭曲和能源效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价格扭曲、FDi和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要素价格扭曲,且劳动价格扭曲大于资本价格扭曲;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降低了城市能源效率,且资本价格扭曲的负向作用大于劳动价格扭曲的负向影响,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资本偏向;FDi通过扭曲要素价格显著降低了城市能源效率,其对资本价格扭曲的效应大于对劳动价格扭曲的效应;分地区估计中,依然表明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能源效率,不同地区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价格扭曲的负向作用存在大小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