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0)
- 2023(16347)
- 2022(13318)
- 2021(11921)
- 2020(9746)
- 2019(22154)
- 2018(21758)
- 2017(41157)
- 2016(21787)
- 2015(24456)
- 2014(24460)
- 2013(23941)
- 2012(21875)
- 2011(19739)
- 2010(19598)
- 2009(17987)
- 2008(17241)
- 2007(15203)
- 2006(13473)
- 2005(12272)
- 学科
- 济(109900)
- 经济(109774)
- 管理(68828)
- 业(60114)
- 企(50335)
- 企业(50335)
- 方法(40635)
- 数学(35888)
- 数学方法(35430)
- 财(26034)
- 地方(25576)
- 中国(25422)
- 业经(24844)
- 农(24776)
- 制(21133)
- 学(18037)
- 农业(16663)
- 环境(15865)
- 务(15619)
- 财务(15560)
- 财务管理(15515)
- 体(15353)
- 银(15268)
- 银行(15252)
- 融(15233)
- 金融(15228)
- 贸(15088)
- 贸易(15079)
- 地方经济(15045)
- 企业财务(14716)
- 机构
- 学院(310666)
- 大学(308628)
- 济(136493)
- 经济(133798)
- 管理(120492)
- 理学(103273)
- 理学院(102164)
- 研究(101054)
- 管理学(100419)
- 管理学院(99807)
- 中国(78066)
- 财(64376)
- 京(63578)
- 科学(57535)
- 财经(50354)
- 中心(48142)
- 所(48107)
- 江(47622)
- 经(45620)
- 经济学(43590)
- 研究所(42890)
- 农(42509)
- 业大(41056)
- 范(39567)
- 北京(39297)
- 师范(39208)
- 经济学院(38937)
- 州(37369)
- 财经大学(37215)
- 院(37122)
- 基金
- 项目(207556)
- 科学(165395)
- 研究(155713)
- 基金(151590)
- 家(129772)
- 国家(128675)
- 科学基金(113007)
- 社会(102410)
- 社会科(97198)
- 社会科学(97175)
- 省(81728)
- 基金项目(79714)
- 教育(71949)
- 自然(70056)
- 自然科(68431)
- 自然科学(68415)
- 自然科学基金(67166)
- 划(67036)
- 编号(63127)
- 资助(60784)
- 成果(50576)
- 重点(46584)
- 部(45970)
- 发(45456)
- 创(43938)
- 课题(43676)
- 国家社会(43170)
- 制(43078)
- 创新(41171)
- 教育部(40508)
- 期刊
- 济(157388)
- 经济(157388)
- 研究(94311)
- 中国(63188)
- 财(52472)
- 管理(47221)
- 学报(41393)
- 科学(39330)
- 农(38396)
- 大学(33639)
- 教育(31807)
- 学学(31724)
- 技术(30754)
- 融(29402)
- 金融(29402)
- 财经(25891)
- 农业(25839)
- 经济研究(25459)
- 业经(23883)
- 经(22334)
- 问题(19954)
- 技术经济(16546)
- 统计(15673)
- 贸(14921)
- 理论(14790)
- 策(14492)
- 图书(14146)
- 现代(13855)
- 财会(13761)
- 版(13687)
共检索到47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郑月明 梅澳裕 陈家帅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CRITIC-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相应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并通过趋势面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时空演进分析,最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驱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一超多强”的空间分布格局;(2)数字经济在直接驱动共同富裕的同时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中介传导进而驱动共同富裕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加速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3)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建议以政策引导加强数字化建设,并因地制宜构建特色产业结构体系,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而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双轨同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健
在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如何深化乡村振兴成为新发展阶段乡村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点。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过程。迈入新发展阶段,厘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耦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富裕,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耦合机制 制约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孟升 范栖银 匡瑛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上,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调匹配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滞后于共同富裕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并具有空间异质性;高等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自相关水平呈波动下降态势,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削弱;高等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受到政府、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呈现“市场化水平>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提升耦合协调度,应谋求共生发展,打造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利益共同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从滞后发展转向适度超前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全局,释放空间溢出效应;建构科学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估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崔海莹 柯善淦 匡兵
研究目的:识别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和驱动机制,探索未来湖北省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研究方法:熵值法、Super-E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趋于协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未来有充足提升空间;(2)2000—2019年湖北省各县域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明显空间分化特征,主要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态势,但差距在不断缩小;(3)经济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为正向影响,自然因素在西部以负向影响为主,中部东部以正向影响为主,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发生了以负向影响为主到以正向影响为主的转变。研究结论:湖北省各县域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要时刻把握经济、自然、社会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共同驱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曾莲 邓文悦扬
中国不同地区在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亟须深入探究其演进规律。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特征。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收敛模型等研究方法,揭示了二者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以及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共同富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最高,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全国和四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还表现出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黎东升 聂庄玲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黎东升 聂庄玲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琦 林爱文 周亚娟 钱婧
森林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19年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发展协调关系。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湖北省森林经济指数和生态文明发展指数稳步增长;森林旅游产业与森林资源基础对湖北省森林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控制污染物排放、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湖北省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期、过渡期和协调发展期,森林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认为,为保障生态文明有序建设、森林经济稳定发展,需要从森林资源管护、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对林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
森林经济 生态文明 湖北省 耦合协调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诚
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恰好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时间上相吻合,在均衡共享等内涵上相契合,故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必然依托于数字经济形态。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辨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制度、新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一般分析框架,提出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化运行规则,并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分配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新分配关系;其次,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视角详细分析了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改善了收入分配关系,使不同群体、地区和城乡的分配更加均衡;最后,从长期视角提出了数字红利被少数平台垄断、公平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越来越形式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士兵 肖莅蕊
针对我国关于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的高铁研究在省域层面上的空缺,本文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算湖北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利用ArcGIS系统直观分析了省内区域空间可达格局和经济联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显著地压缩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时空,提高了可达性水平,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向西北扩展。高铁的出现加强了空间集聚效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距离衰退效应对经济联系格局的影响,但集聚效果集中在以武汉市为中心沿高铁方向轴向延伸的地区,边缘地区与中心的差距扩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申秀敏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秋星 陈少晖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20年各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以及“共同”和“富裕”耦合协调度,并利用基尼系数测算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06—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呈现“N”型波动上升的趋势,“富裕”和“共同”水平呈“X”型变化;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上升较快,在“十三五”时期趋于平缓;耦合协调度地区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东北地区最低,而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佩卿 白媛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炳辉
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均衡共享原则,解决普遍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凭借共享性和高技术性优势,有益于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立足于基础、均衡、共享、包容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数字基建布局滞后、收入分配“马太效应”风险拉高、高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缓层面揭示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均衡式发展为基点,推动区域、城乡与收入社会变革;以共享式发展为追求,推进全体居民成果共享;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打造数字生态共融圈,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融合共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炳辉
实现共同富裕需遵循均衡共享原则,解决普遍增长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凭借共享性和高技术性优势,有益于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立足于基础、均衡、共享、包容四个维度,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乡村数字基建布局滞后、收入分配“马太效应”风险拉高、高龄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凸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缓层面揭示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均衡式发展为基点,推动区域、城乡与收入社会变革;以共享式发展为追求,推进全体居民成果共享;以可持续发展为旨归,打造数字生态共融圈,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融合共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