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7)
- 2023(9263)
- 2022(7066)
- 2021(5793)
- 2020(4627)
- 2019(10078)
- 2018(9548)
- 2017(18480)
- 2016(9230)
- 2015(10081)
- 2014(9992)
- 2013(10136)
- 2012(9651)
- 2011(9052)
- 2010(9147)
- 2009(8563)
- 2008(8150)
- 2007(7319)
- 2006(6848)
- 2005(6366)
- 学科
- 济(75444)
- 经济(75420)
- 管理(26740)
- 业(24539)
- 地方(20849)
- 方法(20729)
- 企(20170)
- 企业(20170)
- 数学(18230)
- 数学方法(18106)
- 业经(17901)
- 产业(15536)
- 地方经济(14937)
- 中国(14930)
- 农(12496)
- 学(11298)
- 信息(9939)
- 总论(9764)
- 制(9309)
- 信息产业(9278)
- 财(8845)
- 环境(8735)
- 农业(8724)
- 融(8553)
- 金融(8553)
- 体(8377)
- 发(8293)
- 贸(8103)
- 贸易(8099)
- 结构(7829)
- 机构
- 学院(150835)
- 大学(149016)
- 济(79180)
- 经济(77965)
- 管理(57211)
- 研究(56252)
- 理学(49271)
- 理学院(48695)
- 管理学(48055)
- 管理学院(47748)
- 中国(41067)
- 科学(31580)
- 财(30989)
- 京(30644)
- 所(27444)
- 经济学(26301)
- 财经(24932)
- 研究所(24838)
- 中心(24166)
- 经济学院(23419)
- 经(22438)
- 江(22312)
- 院(20318)
- 农(19748)
- 北京(19235)
- 范(19009)
- 师范(18821)
- 业大(18457)
- 财经大学(18276)
- 州(17650)
- 基金
- 项目(100008)
- 科学(80668)
- 研究(74032)
- 基金(73805)
- 家(63724)
- 国家(63298)
- 科学基金(55292)
- 社会(51810)
- 社会科(49599)
- 社会科学(49587)
- 省(39830)
- 基金项目(38460)
- 自然(32289)
- 划(32032)
- 自然科(31532)
- 自然科学(31527)
- 教育(31126)
- 自然科学基金(30993)
- 资助(28915)
- 编号(27685)
- 发(25335)
- 国家社会(22931)
- 重点(22900)
- 成果(21528)
- 创(21366)
- 发展(21352)
- 部(21167)
- 展(21051)
- 创新(20151)
- 课题(19632)
共检索到231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踪锋 程林 包耀东
文章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动态演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并表现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发展格局;就时序视角而言,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水平表现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级转移;就空间视角而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实施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统筹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以期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文晓 沈丽
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向优质阶段迈进的关键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我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和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均衡格局逐渐完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极化特征;在考虑空间因素和时间跨度的条件下,我国多数省份与相邻省份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作用得到显现。研究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成鹏飞 刘念 王佳慧 王克喜 周向红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寇佳丽 郑尊信
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能否实现耦合协调,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熵权—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从极度不协调提升到中度协调,反映了两者之间耦合协调状态不断完善。(2)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多数省份处于中度协调,少数省份位于高度协调和基本协调,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状态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具体表现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3)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城镇化、政府扶持、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但技术创新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和FDI的影响尚不明显。当然,各个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对京津冀城市群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格局和环境质量格局进行探讨,并从时空角度深入研究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格局方面,整体上环境质量变差的城市离北京、天津较近,受其环境污染辐射作用较大。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西南方,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北京、天津的东北方,北京、天津对其周围的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是很明显。耦合协调发展度方面,时间上,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先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空间上,廊坊、沧州、天津为上升型城市,唐山为下降型城市,其他为磨合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度的类型由四类向三类过度,且协调发展度差距在缩小。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经济 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尚未实现优质耦合协调,目前绿色金融系统相对滞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2019年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赶超,率先达到了良好协调水平;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环保企业A股市值占比、人均森林面积等,且不同地区各因素的障碍度值存在差异。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松涛 王冉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章雷敏 郑新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份2014—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指数,并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且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2014—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从0.563 0上升到0.698 7,由“勉强协调”发展为“初级协调”水平。(3)时间上,两者间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具有非均衡性特征,2014—2017年提升较快,2017—2019年提升趋缓;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逐级递减且较为明显的区域块状集聚特征,区域间差距在缩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章雷敏 郑新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份2014—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综合指数,并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且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2014—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从0.563 0上升到0.698 7,由“勉强协调”发展为“初级协调”水平。(3)时间上,两者间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具有非均衡性特征,2014—2017年提升较快,2017—2019年提升趋缓;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逐级递减且较为明显的区域块状集聚特征,区域间差距在缩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龙 王雪坤
本文基于2014-2018年面板数据,测算产业和消费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时序特征上,虽然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考察期直线上升,整体向好;空间特征上,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部分省域形成内陆增长极。Beta面板回归表明,经济增长、城市化率、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财政支出、投资水平、经济开放均推动了耦合协调。解决供需错配,推动"双升级"需要完善顶层设计,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经济政策匹配性和鼓励企业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福臣 高鹏
基于2009—2018年我国11个涉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厘清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机理,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了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空间相关性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涉海地区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并呈“N”型变化趋势;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提高并呈“M”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2)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南部>北部>东部”的态势;区域内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呈现“北部>南部>东部”的态势;耦合协调度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区域间相互作用较小。(3)政府宏观调控是影响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主导、人力资本是次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