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9)
2023(15316)
2022(12342)
2021(10962)
2020(8884)
2019(20177)
2018(19501)
2017(37386)
2016(19879)
2015(22607)
2014(22849)
2013(22836)
2012(21554)
2011(19997)
2010(20418)
2009(19326)
2008(19060)
2007(17645)
2006(15714)
2005(13818)
作者
(60145)
(50737)
(50534)
(48174)
(32114)
(24189)
(22948)
(19597)
(19096)
(17984)
(17192)
(16910)
(16001)
(15931)
(15740)
(15728)
(15104)
(14661)
(14610)
(14482)
(12716)
(12397)
(12300)
(11703)
(11544)
(11424)
(11074)
(11023)
(10379)
(9969)
学科
(112823)
经济(112727)
管理(56055)
(55385)
方法(44450)
(42259)
企业(42259)
数学(39197)
数学方法(38801)
(34119)
中国(26445)
业经(26285)
地方(25358)
(23371)
农业(22692)
(19959)
(18072)
(15977)
贸易(15971)
(15411)
金融(15407)
(15381)
(15046)
银行(15021)
地方经济(14793)
理论(14770)
(14364)
(14034)
环境(13832)
产业(13697)
机构
学院(309112)
大学(306778)
(136627)
经济(133789)
管理(116076)
研究(103958)
理学(99817)
理学院(98735)
管理学(97146)
管理学院(96550)
中国(78641)
(62495)
(62165)
科学(60798)
(51888)
(51709)
财经(49342)
中心(48329)
(47043)
研究所(46593)
(44601)
经济学(43968)
业大(43374)
(40672)
师范(40318)
农业(39600)
经济学院(39538)
北京(39216)
(37471)
(36605)
基金
项目(199783)
科学(157541)
研究(149490)
基金(144216)
(123773)
国家(122677)
科学基金(105485)
社会(97863)
社会科(92691)
社会科学(92665)
(79386)
基金项目(75286)
教育(68895)
(65346)
自然(63698)
自然科(62220)
自然科学(62203)
编号(61846)
自然科学基金(61098)
资助(58578)
成果(51227)
(44988)
重点(44859)
(44366)
课题(42835)
(41206)
国家社会(41026)
教育部(38603)
创新(38450)
人文(37773)
期刊
(160040)
经济(160040)
研究(92223)
中国(58876)
(51936)
(48360)
学报(45923)
科学(41759)
管理(40796)
大学(35628)
农业(33989)
学学(33830)
教育(30481)
(30279)
金融(30279)
技术(27780)
业经(26767)
经济研究(25925)
财经(25597)
(22111)
问题(20894)
技术经济(17033)
统计(16762)
(15597)
(15463)
(15323)
(15035)
商业(14912)
理论(14225)
图书(14141)
共检索到463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创新性地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纳入统一框架,探索性地融合扎根理论和实证模型,提出包含理论构建—实证分析—优化路径完整的研究框架,采用12个案例和2012—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展现出研究过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在内、外部环境下通过关键活动交叉耦合,数字经济包含数字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和农业数字产业化,乡村振兴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整体上弱于乡村振兴,但前者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后者,差距逐步缩小;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但并未达到最优耦合状态,难以高质量实现协调互补发展;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指标层和要素层主要障碍因子不尽相同,却反映出耦合系统协调演化的主要障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时奇   艾人和   刘帅  
基于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对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开展综合评价,并对二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11年间增长了440%,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11年间增长了162%,中部六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揭示了中部六省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中部六省两系统耦合C值分别在0.8与0.9之上,表明两系统存在高强度的相互作用,而2022年中部六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D值仅为0.5777,达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来看中部六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有了显著改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一  
数字经济是农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重要驱动作用,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村数字信息接受程度不高构成的实践窘境,已阻碍数字乡村建设。基于此,文章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乡村数字经济新模式、加大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三条路径出发进行研究,为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探索。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诗园  郑联盛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广大、最深厚、最艰巨的地区。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需要关注的重大政策议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系统关联四个环节、政策目标耦合五个“实现”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进行详细探讨。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存在的一系列有待加强的方面,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资程  于小兵  吴雪婧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东部地区相对强势,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也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省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宝龙   唐子云  
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问题,有助于促进湖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湖南省2012—2021年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湖南省整体层面及各市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在湖南省层面以及各市州层面的耦合协调度,再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渐同向且同速,与长沙市相比,其他市州的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由2012年的0.231上升至2021年的0.909,2019—2021年达到极度耦合协调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长沙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态势;影响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有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乡村从业人员、造林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械耕地面积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等。最后,提出湖南省未来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宝龙   唐子云  
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问题,有助于促进湖南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湖南省2012—2021年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湖南省整体层面及各市州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在湖南省层面以及各市州层面的耦合协调度,再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渐同向且同速,与长沙市相比,其他市州的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由2012年的0.231上升至2021年的0.909,2019—2021年达到极度耦合协调水平;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以长沙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态势;影响湖南省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有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总量、乡村从业人员、造林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械耕地面积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等。最后,提出湖南省未来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健  魏欣  
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集聚与空间联动特征;当前,湖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处于高水平的良性共振;山西和河南处于低水平的互相制约;安徽、江西和湖南已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湖南处于乡村振兴领先、数字普惠金融滞后阶段;安徽和江西则处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先、乡村振兴滞后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燕芝  李云仲  叶程芳  
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及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1)各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仍呈现不同程度的区域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持续增强,由严重失调步入初级耦合阶段。(3)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及空间相关关系,在东部形成显著的空间联动格局,但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从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高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倩  
<正>数字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所拥有的广泛赋能性对社会发展产生全面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广袤的农村地区,数字乡村的“生命大动脉”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可见,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普遍且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广兴  
[目的]探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将为今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统筹发展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格局演变分析,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均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快于乡村振兴,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2016年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为0.86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阳市和商丘市的评价分值较低,分别为0.230和0.223。鹤壁市和郑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0.566和0.517。平顶山市的评价分值最低,仅为0.346。(2)2007—2016年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郑州市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其他各市不断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结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今后应针对地区优势,不断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