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7)
- 2023(15124)
- 2022(11792)
- 2021(10820)
- 2020(8344)
- 2019(18815)
- 2018(18620)
- 2017(34482)
- 2016(18494)
- 2015(21265)
- 2014(21128)
- 2013(20469)
- 2012(18920)
- 2011(17473)
- 2010(17460)
- 2009(16275)
- 2008(15963)
- 2007(14195)
- 2006(13166)
- 2005(12448)
- 学科
- 济(97977)
- 经济(97879)
- 管理(47513)
- 业(42761)
- 企(33242)
- 企业(33242)
- 方法(31167)
- 中国(29568)
- 数学(26320)
- 数学方法(26085)
- 农(24227)
- 业经(23261)
- 地方(22266)
- 学(19005)
- 贸(16644)
- 贸易(16628)
- 农业(16248)
- 制(16192)
- 易(16140)
- 财(16097)
- 理论(15268)
- 融(14808)
- 金融(14806)
- 银(14522)
- 银行(14494)
- 行(14087)
- 发(14041)
- 地方经济(13879)
- 产业(13617)
- 环境(12940)
- 机构
- 大学(274400)
- 学院(273561)
- 济(123843)
- 经济(121503)
- 研究(103899)
- 管理(95318)
- 理学(80458)
- 理学院(79489)
- 中国(79385)
- 管理学(78165)
- 管理学院(77673)
- 科学(59955)
- 京(59628)
- 财(54705)
- 所(52440)
- 研究所(47505)
- 中心(45107)
- 农(43802)
- 财经(42992)
- 江(41664)
- 经济学(40991)
- 经(39181)
- 北京(38663)
- 范(37702)
- 院(37446)
- 师范(37264)
- 经济学院(36586)
- 业大(36365)
- 农业(34195)
- 州(33182)
- 基金
- 项目(175205)
- 科学(137604)
- 研究(132083)
- 基金(126094)
- 家(110945)
- 国家(110031)
- 科学基金(92450)
- 社会(85866)
- 社会科(81289)
- 社会科学(81265)
- 省(66442)
- 基金项目(64104)
- 教育(61083)
- 划(56632)
- 自然(54995)
- 自然科(53717)
- 自然科学(53698)
- 编号(52887)
- 自然科学基金(52766)
- 资助(51249)
- 成果(44704)
- 重点(40820)
- 发(40644)
- 部(39244)
- 课题(38744)
- 国家社会(37380)
- 创(36477)
- 创新(34231)
- 中国(34206)
- 教育部(33909)
共检索到434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尚 彭晨曦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具有规模性、普惠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全面性特征。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 现代化 数字乡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任务,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要矛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亭含
合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是全面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市场体系、基础设施、技术网络、经济支柱支持。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融入、数字基建布设、数字技术下沉及数字业态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能。尚需注意,数字治理局限性、城乡发展脱轨化、技术应用片面化、数字文化偏向性等诸多梗阻并存,限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发挥。为此,应寻求数字组织再嵌入社会基层治理、重塑数字基建组织性网络动态结构、探索数字技术全流程生态治理应用、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新型发展业态,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绍勇 张林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杨俊 卞正富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光先 钟晓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在逻辑是,依据社会矛盾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人民的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实践进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并缩小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 阮连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郑锦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是由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职能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中,既要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制度的特征进行历史性与制度性分析,又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从而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汉飞 孙小泽 许彩慧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民营经济发挥着多重突出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