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4)
2023(15163)
2022(12028)
2021(10783)
2020(8786)
2019(19270)
2018(18857)
2017(35384)
2016(18341)
2015(20529)
2014(19951)
2013(19960)
2012(18312)
2011(16523)
2010(16628)
2009(16119)
2008(15870)
2007(14073)
2006(12732)
2005(11919)
作者
(52063)
(43554)
(43359)
(41205)
(27960)
(20487)
(19724)
(16749)
(16490)
(15538)
(15016)
(14373)
(13975)
(13680)
(13450)
(13164)
(12944)
(12531)
(12424)
(12297)
(10942)
(10498)
(10375)
(10006)
(9801)
(9728)
(9450)
(9439)
(8642)
(8484)
学科
(106591)
经济(106493)
(80157)
(72102)
企业(72102)
管理(69706)
方法(37711)
业经(32390)
数学(29526)
数学方法(29390)
(28048)
(27218)
中国(26604)
地方(20828)
农业(20066)
(19457)
财务(19441)
财务管理(19425)
(18850)
(18465)
贸易(18451)
企业财务(18203)
(17975)
技术(16853)
(16145)
(15663)
(15080)
(14671)
理论(14062)
环境(14005)
机构
学院(277641)
大学(272927)
(135191)
经济(132944)
管理(110966)
理学(94483)
理学院(93606)
研究(93476)
管理学(92687)
管理学院(92136)
中国(75772)
(59938)
(56232)
科学(50017)
财经(47544)
(45681)
(43311)
经济学(42943)
中心(41769)
(41294)
研究所(40776)
(40628)
经济学院(38505)
北京(35706)
财经大学(34931)
业大(33867)
(32992)
(32663)
商学(31918)
(31761)
基金
项目(175232)
科学(141180)
研究(133804)
基金(130702)
(111369)
国家(110408)
科学基金(97076)
社会(91937)
社会科(87418)
社会科学(87399)
基金项目(67370)
(66462)
教育(58213)
自然(57333)
自然科(56070)
自然科学(56053)
自然科学基金(55163)
(53952)
编号(53189)
资助(52166)
成果(42463)
国家社会(40062)
(39664)
(39425)
(39354)
重点(38673)
(37244)
创新(36089)
课题(35157)
(34897)
期刊
(160738)
经济(160738)
研究(86578)
中国(52874)
(49324)
管理(46616)
(39091)
科学(34786)
学报(33307)
经济研究(27249)
农业(27243)
(26896)
金融(26896)
大学(26487)
业经(25726)
技术(25409)
财经(25210)
学学(24952)
(22070)
问题(20118)
教育(19378)
(18300)
技术经济(17844)
世界(17502)
(16772)
国际(16161)
图书(14221)
现代(14029)
商业(13970)
统计(13450)
共检索到431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庞瑞芝  李帅娜  
基于“价格效应”逻辑,选用2011—2019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是否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以及数字经济对“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目前中国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减缓“成本病”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弱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高行业的“成本病”,但在住宿和餐饮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低的行业中,这种效应暂未显现;数字经济缓解“成本病”的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更为显著,西北地区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缓解“成本病”的原因在于其对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制造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珂  肖竞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过一系列制度探索与创新,国家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华丽变奏,使计划体制中被压抑的巨大存量资源得到"井喷式"的释放,触发了世纪之交各地经济增长的奇迹。[1]然而,接踵而至、甚至更加波澜壮阔的社会矛盾与民生问题的"井喷",却很快让"宏伟实验"①的蓝图沾染上了污点。是器用方法的局限,还是体道价值的偏离?希望通过对西方经典理论模型与社会发展现实环境的对照分析,重新梳理、演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工具理论的实践逻辑,并藉此探寻当下城市问题的病灶根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茂华  陈柳钦  
现代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无法从微观主体的区位决策演绎到空间集聚。本文旨在探索个体选址行为到实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空间互补视角探讨了空间集聚的条件——自然的抑或人为造成的空间互补利益可以加速空间集聚,并使之在这一区位形成维持和锁定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在理论的推理逻辑上,经济学历来就存在着历史归纳主义和抽象演绎主义两种传统,两种传统一直在相互争论、相互排斥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吸收中发展。一般地说,那些自然科学出身的经济学家强调抽象的演绎主义分析路径,而那些社会科学出身且具有渊博历史知识的学者则更为注重历史的归纳分析方法。然而,自社会科学各分支分裂之始经济学就日益偏重于抽象演绎的方法,并最终使得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相脱节,从而引起了一些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熊小果  李建强  
空间生产在性质方面,应从两个维度中规定,在哲学上是人对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在资本主义历史中是资本基于积累逻辑对空间的资本化改造。在速度方面,资本积累以累进式方式运动,空间生产呈现出"加速"资本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资本累进式积累的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加速"资本化特征明确凸显出来。全球性地重构地理空间和开拓虚拟空间是"加速"资本化的事实确证,而去空间资本化的现实路径是社会主义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0年,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以将其划分为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四大类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东部整体领先、中部快速崛起、西部逐步提升、东北有待振兴”的空间格局和“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协调倾向和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大致表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导,定量测度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理论内涵构建多维测度体系,结合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绎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划分为领先型、潜在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五大类型;(2)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格局,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各维度发展也存在不均衡问题;(3)区域间差异是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总体水平的区域差异呈下降趋势;(4)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东热西冷”空间分布相对稳定,热点区域“南进北退”及冷点区域“北进南退”的态势明显。基于此,提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铁建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由此蔓延为一次金融危机,但本质上依旧是有效需求不足和过度供给之间矛盾的爆发,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了新的特点。信用工具的扩张即金融创新只是加剧了危机的烈度,并不是危机的根源,最多是诱发因素。次贷危机实际是发达国家总需求管理政策失败的一个表现,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工具,只是拖延了危机爆发的时间。这个结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具有显著的警示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凯  朱梦雅  李迎成  
新时代对城市生产空间的供给提出了变革要求。研究从城市生产空间传统“大板块”尺度、“集中化”布局的理论认知和当前发展实践出发,拟定生产空间分析的“形”与“态”演绎框架,梳理出城市生产空间呈现出传统大板块生产空间中小尺度化和新兴生产空间点状式同步发展、扩散状态和集聚状态双向强化的两大趋势,结合企业生产活动组织方式进化和城市发展人本要义下的从业人员就业—居住—服务需求协调要求,凝练城市生产空间广域扩散且散中有聚复合发展这一基本情况背后“散—聚”逻辑,并据此提出新时代城市生产空间科学供给的三个“转变”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永帅  
马克思的共同体关系逻辑直面文明议题本身,探究人类文明序列、剖析文明发展困境、演绎未来文明前景,形成共同体关切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范式。在文明的反思与抉择、文明的建构与趋向中,这一演绎为人类文明的逻辑与叙事提供具有实证基础和整全视野的分析与判断。马克思的共同体关系逻辑内涵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实现的理论主动,在问题论域、逻辑动力、关系载体和历史张力的建构思路与构建方法中,整体呈现共同体与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变革。当下,学理性探究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返回经典视域,以马克思的共同体联结方式凝练人类文明要素与文明开创机理,进一步深化文明形态的构建方式、叙事价值与理论空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晓滨  赖勤学  
税收由于是对私人财产权利的侵犯,因此从立法源头上进行规范便显得尤为重耍。本文对历史上既有的三种税收立法权属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出了贯穿其中的财产权主线,同时以史鉴今,对税收立法权的现实建构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在威廉·鲍默尔提出后受到广泛的关注。之所以服务业是“停滞部门”而制造业是“进步部门”,是由于服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其难以用机器替代劳动、技术密集度低、缺乏规模经济,从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制造业。近年来,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成熟与广泛应用,不但带动了服务业中的数字经济部门快速发展,而且推动服务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刻改变服务业的性质,通过结构效应、赋能效应、规模经济等三种路径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正在改变服务业“停滞部门”的地位。未来服务业的“成本病”是否能够克服,取决于数字技术影响下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相对变化。我们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经济持续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在"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审视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绝佳机遇。数字经济助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来实现,前者可以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提高服务贸易效率,并对中小服务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机会造成影响;后者则拓展了服务贸易产品范围,并重塑了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但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所蕴含的风险也愈发凸显。利用数字经济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流通体系,维护数据安全,妥善化解服务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算法伦理风险,并通过强化对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反垄断监管和有效弥合数字鸿沟,保障平台经济合理有序发展,实现数字红利为全体国民所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