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0)
2023(10491)
2022(8035)
2021(7098)
2020(5471)
2019(11950)
2018(11895)
2017(21007)
2016(11878)
2015(13096)
2014(12675)
2013(11469)
2012(10479)
2011(9898)
2010(10136)
2009(9340)
2008(8367)
2007(7591)
2006(7173)
2005(6606)
作者
(29799)
(24829)
(24768)
(23778)
(15711)
(11677)
(11348)
(9711)
(9527)
(8839)
(8499)
(8120)
(7849)
(7761)
(7686)
(7532)
(7388)
(7189)
(7137)
(7069)
(6399)
(5962)
(5819)
(5772)
(5739)
(5607)
(5371)
(5348)
(4987)
(4906)
学科
(64534)
经济(64502)
管理(26386)
(21695)
中国(20616)
教育(19203)
方法(16501)
地方(16110)
(15700)
企业(15700)
业经(15550)
数学(14659)
数学方法(14508)
(13097)
(12518)
地方经济(12016)
(11910)
产业(11282)
信息(10336)
总论(10219)
理论(10015)
信息产业(9737)
农业(9535)
(9499)
收入(8713)
(8364)
金融(8363)
(8295)
贸易(8290)
(8003)
机构
大学(160919)
学院(159398)
(70568)
经济(69137)
研究(59702)
管理(51910)
理学(44286)
理学院(43704)
管理学(42842)
管理学院(42498)
中国(38309)
(34091)
科学(31956)
(31061)
师范(30915)
(30645)
教育(28589)
(28419)
研究所(25572)
中心(25373)
师范大学(25269)
(25003)
财经(24099)
经济学(23857)
北京(22323)
(21845)
(21365)
经济学院(21222)
(19633)
技术(18974)
基金
项目(99527)
研究(82877)
科学(80556)
基金(69225)
(58132)
国家(57510)
社会(54058)
社会科(51105)
社会科学(51094)
科学基金(49469)
教育(44493)
(40060)
编号(36202)
(34381)
基金项目(34319)
成果(31644)
课题(27772)
资助(27079)
自然(26325)
自然科(25737)
自然科学(25729)
自然科学基金(25234)
(24568)
(24129)
重点(23769)
(22764)
国家社会(22496)
项目编号(22040)
规划(22030)
(21519)
期刊
(85686)
经济(85686)
研究(62453)
教育(48174)
中国(38825)
(22898)
管理(19902)
学报(18307)
技术(18262)
科学(17249)
(17209)
经济研究(16097)
大学(15666)
学学(13129)
业经(12872)
财经(12777)
(12747)
金融(12747)
职业(12407)
农业(11897)
(11295)
问题(9917)
(8538)
论坛(8538)
技术经济(8365)
图书(8032)
统计(7916)
技术教育(7858)
职业技术(7858)
职业技术教育(7858)
共检索到256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茹   张杉杉  
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究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新思路。文章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据此,文章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赋能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文涛  吴士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局部地区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我国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作为一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是否有助于缓解局部地区市场扭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采用2009—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市场扭曲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平台经济对金融市场错配和技术市场错配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其关键影响机制在于: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营销和贸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助于显著加剧区域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利于显著提升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在价值链作用下,这种发端于产品市场的机制效应会传递至要素市场,使得技术资源、金融资源等要素市场的扭曲局面得以改善。实证结果还显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竞争效应仅在私营企业间产生显著影响,在国有企业间缺乏显著性。本文能够为进一步厘清市场效率变革的原因机制提供一个理论解释视角,为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平  罗博文  罗剑朝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解决农村信贷难题迎来新机遇。基于陕西915份农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robit、Heckman两阶段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正规信贷约束的发生概率,并且对农村“长尾群体”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但“精英俘获”现象仍然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约束、金融知识水平和家庭非农收入均在互联网使用缓解家庭正规信贷约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当拓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着重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互联网普及和普惠金融教育。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段珂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深化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工业用地要素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结构高级化两条渠道抑制工业用地要素错配;(3)对市场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发展规模较大、过度错配城市以及非资源城市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抑制作用随着错配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并能推动土地出让结构向增加商住用地方向调整。研究结论: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统筹兼顾全国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雨   王建明  
政府有效干预企业生产行为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如何选择监管工具和制定政策措施至关重要。运用Hotelling模型、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及数据仿真模拟,探究在传统监管工具和互联网监管工具下政府对“高碳”企业实行惩罚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采取传统监管和互联网监管都能促进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在传统监管工具下实施静态惩罚机制有利于企业采取生产低碳产品的策略行为,且惩罚力度越大,企业趋于生产低碳产品的稳态速度越快,而在互联网监管下实施静态惩罚机制,会出现企业的“逆反”心理,抑制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无论在传统监管还是互联网监管下,实施动态惩罚机制都有利于企业生产低碳产品,但是高强度的惩罚力度较低强度的惩罚力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监管优势。论文基于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分情境探究惩罚机制在不同监管工具下的实施效果,剖析监管模式与监管政策的适配效应,为政府“因时而异”地干预企业生产行为提供政策建议,有利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雨   王建明  
政府有效干预企业生产行为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如何选择监管工具和制定政策措施至关重要。运用Hotelling模型、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以及数据仿真模拟,探究在传统监管工具和互联网监管工具下政府对“高碳”企业实行惩罚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采取传统监管和互联网监管都能促进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在传统监管工具下实施静态惩罚机制有利于企业采取生产低碳产品的策略行为,且惩罚力度越大,企业趋于生产低碳产品的稳态速度越快,而在互联网监管下实施静态惩罚机制,会出现企业的“逆反”心理,抑制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无论在传统监管还是互联网监管下,实施动态惩罚机制都有利于企业生产低碳产品,但是高强度的惩罚力度较低强度的惩罚力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监管优势。论文基于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分情境探究惩罚机制在不同监管工具下的实施效果,剖析监管模式与监管政策的适配效应,为政府“因时而异”地干预企业生产行为提供政策建议,有利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国鹏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基于"互联网+交通"视角提出了通过私家车共享模式来减缓交通拥堵。根据共享模式沟通渠道的不同,分别提出了社交网络平台、第三方商业平台和政府非营利平台三种私家车共享模式。在政府非营利平台私家车共享模式下,出行线路相同的私家车相互共享降低空载率,大幅度减少私家车的上路数量,从而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为有效实施政府非营利平台私家车共享模式,进一步从理念宣传、政策支持、行业协调和平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维利  
教育中恰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中的惩罚与社会中的惩罚在目的、情感基础、种类和量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教育中正确地使用惩罚首先要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群体领域与个人领域、过错行为与糟糕结果、故意行为与非故意行为、非遵从行为与故意违规行为等的界线。在教育中执行惩罚要做好奠定情感基础、选择惩罚种类、控制惩罚量度等方面的工作。惩罚中应坚持慎罚、指向过错、及时与坚定、一视同仁、保持关爱等原则,还要从过错行为和过错动机的消减水平两个方面来评估惩罚使用的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琚琼  林蕾  
为了探究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的就业效应,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二值Probit模型、OLS模型等分别对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就业选择和质量的影响进行检验。从就业选择来看,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劳动者创业的可能性,每增加1单位互联网使用劳动者创业的可能性增加3.3%。机制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工作能够促进劳动者选择创业,社会网络在促进劳动者创业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从就业质量来看,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就业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每增加1单位互联网使用劳动者就业质量提升4.7%。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工资收入、增加签订合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的可能性,并显著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资的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促进作用最大,中等收入劳动者次之,高收入劳动者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翔宇  周尊荣  
本文旨在测算2013—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平衡充分发展的影响效应,探索数字经济是否能够缓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平衡充分发展有积极影响,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影响在不断加强,说明数字经济能够改善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相比较于东部地区和平衡充分发展高水平地区,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影响更大,说明数字经济对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局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提升本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也同样有助于提高周边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为数字经济改善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提供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平衡充分发展的提升路径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嘉伟  胡丹丹  周磊  
管理层短视行为是学术界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数字经济究竟对管理层短视行为有何种影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以表征公司短视行为的核心变量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情境,检验数字经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缓解了管理层短视行为。中介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降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显示,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数字经济越能在信息流传递层面“精准施治”,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的效果越显著。本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对微观公司治理领域的影响,为解决管理层短视行为,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朝婷  刘国亮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考察了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单调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来源于下层残差收入不平等,在男性和女性、城镇和农村的分样本中,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时间趋势检验发现,自2011年起,互联网普及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相对于2004年显著降低。通过DFL方法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分解发现,当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时,价格效应是残差收入不平等上升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不可观测技能回报提高残差收入不平等;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时,价格效应降低,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使得残差收入不平等下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如婧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及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显著促进了居民的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的转型,并促进了家庭消费升级。在控制了使用互联网的选择性后,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使用互联网更有利于提升城市家庭、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家庭的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升级。基于上述发现,文章建议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经济结构向数字经济进一步转型,夯实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减小乃至消除城乡间、区域间的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