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6)
2023(8291)
2022(6057)
2021(5018)
2020(3930)
2019(8559)
2018(8264)
2017(16372)
2016(8378)
2015(9201)
2014(9276)
2013(9584)
2012(9365)
2011(8809)
2010(9046)
2009(8573)
2008(8204)
2007(7444)
2006(7068)
2005(6517)
作者
(26760)
(22478)
(22312)
(21560)
(14228)
(10492)
(10193)
(8749)
(8466)
(7928)
(7921)
(7403)
(7341)
(7241)
(7058)
(6907)
(6714)
(6381)
(6344)
(6065)
(5954)
(5436)
(5319)
(5190)
(5141)
(5091)
(4767)
(4531)
(4483)
(4369)
学科
(71911)
经济(71883)
管理(25961)
(22338)
地方(19480)
方法(18898)
(18111)
企业(18111)
业经(16993)
数学(16484)
数学方法(16422)
产业(15405)
地方经济(14325)
中国(14294)
(11911)
(11085)
信息(9992)
总论(9626)
信息产业(9144)
(8869)
环境(8784)
资源(8666)
农业(8460)
(8433)
(8293)
(8257)
(7900)
金融(7900)
经济学(7873)
(7853)
机构
学院(140594)
大学(139336)
(75095)
经济(73928)
研究(53458)
管理(53243)
理学(45311)
理学院(44803)
管理学(44306)
管理学院(44013)
中国(39310)
科学(29640)
(29472)
(29153)
(26569)
经济学(25170)
研究所(24058)
财经(23693)
中心(22759)
经济学院(22426)
(21330)
(21322)
(18982)
北京(18572)
(18534)
(17837)
师范(17696)
财经大学(17323)
科学院(17055)
(16949)
基金
项目(90278)
科学(72218)
研究(67591)
基金(65993)
(56728)
国家(56321)
科学基金(48668)
社会(47392)
社会科(45340)
社会科学(45329)
(35267)
基金项目(34096)
(28128)
教育(27854)
自然(27634)
自然科(26804)
自然科学(26797)
自然科学基金(26345)
资助(26299)
编号(25850)
(23373)
国家社会(21096)
成果(20455)
重点(20439)
发展(19819)
(19538)
(19535)
(18653)
(17858)
经济(17720)
期刊
(92036)
经济(92036)
研究(45400)
中国(26511)
管理(21636)
(21174)
科学(18319)
学报(18222)
(16645)
经济研究(16278)
大学(13625)
业经(13420)
财经(13076)
学学(12807)
技术(12536)
(11988)
金融(11988)
问题(11849)
(11720)
农业(11318)
技术经济(9877)
统计(8212)
(7988)
世界(7933)
经济问题(7844)
资源(7791)
商业(7759)
图书(7695)
(7539)
教育(7230)
共检索到219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裴耀琳   郭淑芬  
文章以中国10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产业结构越合理、越趋于初级化,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越大,对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资源型城市,仅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两条作用路径尚不成立,但在纳入资源禀赋这一条件变量后发现,较低的资源禀赋水平能强化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还能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形成双轮驱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裴耀琳   郭淑芬  
文章以中国10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产业结构越合理、越趋于初级化,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越大,对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资源型城市,仅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数字经济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两条作用路径尚不成立,但在纳入资源禀赋这一条件变量后发现,较低的资源禀赋水平能强化数字经济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还能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形成双轮驱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华  刘珧  杨兵  
一、文献综述1993年Auty在研究矿产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的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此后国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张力小、梁竞(2010)以31个省份2010年的能源和水资源的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模型资源的"诅咒"效应不仅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上,也同样作用于资源利用效率上。姜磊和季民河(2011)利用GWR模型研究指出能源资源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海兵  肖地楚  王欣欣  邹安全  王建平  
本文选用1995—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能源自给率的个体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能源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表明,能源自给率与工业增加值占比具有稳定且显著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对能源资源禀赋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且能源禀赋对工业增加值占比的影响同时具有个体效应和时点效应。研究还发现,能源自给率处于两端的地区对能源禀赋的依赖都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呈现出波动的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忠涛  
基于1993~2004年中国宏观数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利润函数和超越对数的函数形式,综合考察了制度因素、要素禀赋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对三次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务价格低廉的乡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三次产业产出的正向影响显著;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出及其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产生积极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则相反。因此,应放松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劳务价格;调整和优化财税结构以发挥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勇  朱忠杰  张瑞  
本文选取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方法将经济权利禀赋纳入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探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权利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源丰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作用力较小;在经济权利禀赋中,物质资本权利、劳动力使用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且作用力度较大;人力资本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制度变迁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而制度供给权利与区域经济增长虽正相关,但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培  李琳  艾阳  白雪洁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红利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创新、技术赋能偏向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影响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创新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优化配置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赋能偏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传导作用,而制造品、传统服务品与数字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决定要素流动方向。基于中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这一结论与数值模拟的第三种情形相似,且在采用工具变量、调整样本范围、替换解释变量、考虑遗漏变量、排除时间趋势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赋能偏向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而市场机制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更深层次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允生  
专业化产业区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其生成主要缘于地域资源禀赋,即地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关系与协同效应,是专业化产业区生成的初始条件与主导因素。由于各地地域资源禀赋特点不同,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条件与发展路径因此各具特色。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娟  付艳涛  杨柳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抓手。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赋能效果及其差异性,并从资源禀赋和流通业集聚视角进行阐述。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东部省份的边际效果更佳。在资源禀赋和流通业集聚程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带来的科技赋能效果更明显。因此,需要持续夯实区域流通转型升级的基础,补足区域资源禀赋短板,强化数字技术与流通业的融合,加快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生年  范俊逸  
大量研究显示,一些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但由于新疆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投入,加上其资源输出成本较高;因而不论从全国地区间的比较,还是从个体情况的考察来看,新疆的资源优势是其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可见,不将资源输出作为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地区发展经济的必选项、以经济多样化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降低资源开发部门对其他行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是避免"资源诅咒"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虽然在学界"人口规模"假说和"资源诅咒"假说至今还没有取得共识,但在当今人口危机和资源危机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人口规模与资源禀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紧迫。我国是否存在"人口规模"假说和"资源诅咒"假说?本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得出以下结论:两种假说在中国根本不存在;无论人口规模或资源禀赋状况如何,不同地区均可通过交易效率传导机制实现经济增长。具体来说,不同人口规模或资源禀赋的地区可以积极探索制度改革,提高社会分工水平,大幅改善交易效率,诱导不同类型的社会实验和组织创新,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增长。这些结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界存在的争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边恕  孙雅娜  
具有能源要素禀赋的俄罗斯借助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有利时机,扭转了经济长期衰退的颓势,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能源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导致工业结构中产生了竞争力强的能源部门与竞争力弱的制造业部门并存的双重结构。同时,能源产品的出口具有绝对贸易比较优势。俄罗斯工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过度倚重能源产业的局面,将可能使俄罗斯产业结构出现初级化特征,进而不利于俄罗斯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毓春  范欣  张舒婷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从而界定出我国资源富集型地区,并利用199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洪松  汪晶晶  马惠兰  景守武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欣然  
文章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自然资源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反而落后这一"资源悖论"现象。通过对资源悖论的解释,作者提出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想应当充分利用其禀赋优势,必须疏通资源要素向财富现实的转化环节,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社会经济资源,从而进一步消除"资源悖论"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