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5)
2023(7842)
2022(5869)
2021(4806)
2020(3733)
2019(8174)
2018(7875)
2017(14870)
2016(7564)
2015(8496)
2014(8462)
2013(8651)
2012(8411)
2011(8082)
2010(8260)
2009(7742)
2008(7326)
2007(6652)
2006(6417)
2005(6012)
作者
(24288)
(20393)
(20355)
(19425)
(13151)
(9636)
(9211)
(7896)
(7638)
(7203)
(7101)
(6715)
(6690)
(6646)
(6360)
(6289)
(6014)
(5860)
(5793)
(5405)
(5317)
(4735)
(4723)
(4713)
(4698)
(4588)
(4249)
(4093)
(3997)
(3911)
学科
(65546)
经济(65515)
管理(23349)
方法(18861)
数学(17176)
(17170)
数学方法(17109)
地方(16170)
业经(13338)
中国(13325)
(13078)
企业(13078)
(12623)
贸易(12618)
(12319)
地方经济(12126)
(11274)
产业(10068)
(9752)
(9620)
信息(9174)
总论(8853)
(8646)
信息产业(8372)
资源(8305)
环境(8281)
(8099)
出口(8090)
出口贸易(8090)
(7585)
机构
大学(128341)
学院(126811)
(69964)
经济(68885)
研究(48185)
管理(47126)
理学(39810)
理学院(39386)
管理学(38928)
管理学院(38672)
中国(37007)
(28783)
(26611)
科学(25864)
经济学(24669)
(23885)
财经(23068)
经济学院(22146)
研究所(21483)
中心(21040)
(20989)
(19105)
(17139)
财经大学(17020)
北京(16905)
(16207)
(15625)
师范(15515)
科学院(15091)
(14983)
基金
项目(81281)
科学(64608)
基金(60824)
研究(60192)
(52498)
国家(52143)
科学基金(44738)
社会(43059)
社会科(41222)
社会科学(41209)
基金项目(30565)
(29705)
自然(25353)
教育(25168)
资助(25123)
自然科(24630)
自然科学(24623)
自然科学基金(24172)
(24097)
编号(22711)
国家社会(19934)
(19597)
(18417)
成果(18094)
重点(18086)
(17056)
经济(16920)
发展(16540)
(16331)
教育部(16173)
期刊
(82144)
经济(82144)
研究(42451)
中国(24593)
(20870)
管理(18353)
学报(17120)
科学(15725)
经济研究(15262)
(13966)
大学(12960)
财经(12692)
学学(11991)
(11849)
金融(11849)
技术(11251)
(11214)
问题(10996)
(10624)
业经(10211)
农业(9569)
国际(8992)
技术经济(8868)
图书(8658)
世界(8248)
统计(8174)
资源(7305)
(6973)
经济问题(6605)
书馆(6435)
共检索到204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信恒  
现有文献大都只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鲜有文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文章使用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作为上述两种对立效应的综合反映,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成本加成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个渠道,定量计算两者在总效应所占比重,发现“相对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77.97%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且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能  刘德学  吴云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较强的吸收能力使曲线形态更加陡峭、拐点右移、整体水平上移;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也会增加进口中间品比例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降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进口数字中间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从高收入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重视数字产品进口、企业吸收能力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技术外溢引致的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张靖祎  方森辉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效应及中间品相对价格效应作用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机制下,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附加值率;中间品相对价格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利于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假象。资源配置效率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国内附加值率提升,有效避免企业受限于“低端嵌入”。第三,贸易数字化倾向于提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学彬   李芳芳  
在“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初期,在成本效应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而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改善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又会呈现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此,国家层面,政府应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政府应依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环境规制中的作用;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利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正外部性,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强  宋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机制,并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促进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通过提升国内中间品质量和拓展国内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和拓展进口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抑制作用;区域创新分别通过对国内中间品质量和进口中间品质量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以及对国内中间品种类和进口中间品种类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楚豪   唐婧  
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竞争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负相关,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进步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正相关,产品替代能力较弱和技术进步较慢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发挥数字技术经济赋能效应的主要原因;拓展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化转型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要求更高。这些发现为中国企业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冰  陈飞翔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和积累学习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使用中国相关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框架下,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促进了出口DVAR提升,但因行业、贸易方式、地区和所有制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问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4~2007年386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找到与其可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投资动机、投资目的国的发展水平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在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高强  
文章从众所周知的创业活动视角着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了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采用历史数据的合成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创业活动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活动促进微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从微观企业层面证实了"双创"在我国面临贸易困境背景下提出的恰如其分。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动通过加成率和价格替代效应两个重要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从行业特征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最大;从地区特征来看,西部地区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从贸易方式特征来看,创业活动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较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环境规制实现低碳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城市低碳治理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治理有利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低碳治理对于非国有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港口城市企业和污染型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低碳治理能通过改变城市初始不利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和优化地区资源配置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以上结论能为我国在“双碳”规制下实现绿色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