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9)
2023(10444)
2022(8000)
2021(6807)
2020(5065)
2019(11263)
2018(11014)
2017(20427)
2016(10699)
2015(11938)
2014(12057)
2013(12293)
2012(12088)
2011(11478)
2010(11919)
2009(11160)
2008(10822)
2007(9798)
2006(9383)
2005(8951)
作者
(35033)
(29404)
(29271)
(27722)
(18853)
(13924)
(13226)
(11408)
(11254)
(10537)
(10304)
(9713)
(9615)
(9600)
(9271)
(8977)
(8734)
(8435)
(8357)
(8199)
(7701)
(7179)
(7060)
(6770)
(6706)
(6645)
(6444)
(6370)
(6085)
(5812)
学科
(76828)
经济(76778)
管理(31249)
(26720)
地方(24218)
中国(21506)
(19393)
企业(19393)
业经(18360)
方法(17628)
(16062)
地方经济(15452)
数学(15018)
数学方法(14923)
(13242)
环境(12803)
(12684)
产业(11873)
(11717)
金融(11717)
农业(11627)
(10945)
银行(10933)
(10790)
信息(10185)
资源(10112)
(9902)
(9881)
总论(9708)
信息产业(9206)
机构
学院(172992)
大学(170670)
(82904)
经济(81289)
研究(69691)
管理(61420)
中国(52968)
理学(50685)
理学院(50044)
管理学(49352)
管理学院(49010)
科学(40658)
(37968)
(36161)
(34982)
研究所(32424)
中心(30211)
(28041)
(27923)
财经(26778)
经济学(26417)
北京(25114)
(24833)
(24669)
师范(24444)
(24066)
经济学院(23327)
(22821)
业大(22332)
科学院(22128)
基金
项目(106512)
科学(83554)
研究(80095)
基金(75019)
(65144)
国家(64573)
科学基金(54582)
社会(53170)
社会科(50607)
社会科学(50594)
(42690)
基金项目(38327)
(34725)
教育(33914)
编号(31880)
自然(31419)
(30873)
自然科(30489)
自然科学(30481)
资助(30029)
自然科学基金(29893)
成果(26262)
发展(25494)
(25063)
重点(24328)
课题(23008)
国家社会(22892)
(22170)
(21877)
创新(20593)
期刊
(108475)
经济(108475)
研究(58991)
中国(41789)
(27030)
管理(25523)
学报(25002)
(24755)
科学(23681)
(19517)
金融(19517)
农业(18657)
大学(18461)
经济研究(18143)
教育(17763)
学学(17061)
业经(17004)
技术(16230)
财经(14093)
问题(13505)
(12386)
图书(11123)
技术经济(10633)
世界(10072)
(9906)
资源(9886)
(9883)
国际(9136)
商业(8958)
经济问题(8903)
共检索到291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昊  马丽君  
结合理论和实证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资源依赖以及绿色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丰裕的自然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明显的资源依赖倾向,抑制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这不仅弱化了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还造成了恶性循环。第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外溢性,能够有效弥补资源依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中国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关系并非是"互补性资产"而是一种"互斥性资产",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具体影响仅体现弥补作用上,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自然资源的使用偏好,反而还加剧了资源依赖倾向,同时该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政府环境管制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机制进而降低资源依赖度,而且不同管制力度下数字经济的"绿色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第五,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要素间替代关系,资源与其余要素间相对价格又是影响要素间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资源价格的提升可以将数字经济与自然资源间"互斥性资产"关系转变为"互补性资产"关系,进而打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优势,而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永刚  张凯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主要城市的独特调查数据,考察资源依赖对政府效率的影响,并探究这种影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研究发现资源产业依赖显著降低城市的政府效率,异质性检验显示资源依赖对小城市政府效率的负向影响显著高于大中城市,在低制度质量城市资源依赖对政府效率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超过一定制度临界值负向效应不再显著,以人均用水量作为资源依赖工具变量的分析显示基准回归结论比较稳健。最后,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资源依赖通过政府效率影响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龙  高雯昊  
学术界更多关注资源依赖对国家层面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从“地方性资源诅咒”角度分析资源依赖对地区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稀缺。文章以114个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资源依赖对地市级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源依赖主要通过挤出制造业而伤害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投资可以缓解资源依赖的不利影响。此外,物质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也是“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因素。资源依赖对再生型和东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对成熟型、衰退型和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不利影响较弱,而对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龙  卢林玉  申小凡  
解决“资源诅咒”难题,是当前统筹推进节能降耗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2008—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资源依赖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即“资源诅咒”现象在我国省级层面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依赖对制造业会产生挤出效应,存在“荷兰病”现象;政府投资可以缓解资源依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未发现“秘鲁病”现象;“资源诅咒”通过对人力资本和科技投入的挤出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同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经济发展韧性存在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够通过降低煤炭资源依赖度与发展绿色金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在高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大于低互联网普及率地区,且在长江经济带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沿海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颖文   于焱  
随着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相关的研究着眼于此,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展示两者之间关系。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与测度方式,并总结各研究在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技术发展的中介影响,主要提出数字金融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聚集效应三方面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霞  林同智  
数字经济以一种创新性资源组织方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对于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数字经济与绿色生态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及空间关联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绩效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这种效果在相邻省域间尤为明显;教育水平、外商投资水平有利于绿色经济绩效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促进区域绿色经济绩效提升的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  王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及程度、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经济环境与效果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色TFP的提升,从而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数字经济完全可以成为支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TFP提升的新力量,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渠道来促进绿色TFP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TFP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依托数字经济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先明   赵志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拓展分析其非线性影响特征。研究表明:数字贸易能显著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数字贸易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而通过规模效应阻碍绿色经济发展;数字贸易对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强;随着数字贸易的规模扩大,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  沈盈盈  李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广勤   方扶星  
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产业多样化是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城市绿色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一线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较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创新,还间接推动其他地区的绿色创新;当数字经济发展处于2.429~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高于7.326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辉  刘莹莹  彭留英  
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着重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从要素配置扭曲的视角切入,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扭曲,从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缓解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和资本配置扭曲,但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应,北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中心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其引致的"虹吸效应"阻碍了外围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结构性"的提升效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长久提升的动力来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丰安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2011—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具体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城市绿色规模效率并促进了绿色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要素配置效率来看,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均对数字经济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抑制效果,且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