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9)
- 2023(17950)
- 2022(14831)
- 2021(13401)
- 2020(11358)
- 2019(25703)
- 2018(25337)
- 2017(48167)
- 2016(25699)
- 2015(28886)
- 2014(28405)
- 2013(27864)
- 2012(25961)
- 2011(23615)
- 2010(23590)
- 2009(21783)
- 2008(21223)
- 2007(19121)
- 2006(16668)
- 2005(14720)
- 学科
- 济(127700)
- 经济(127593)
- 管理(80404)
- 业(75470)
- 企(63326)
- 企业(63326)
- 方法(54304)
- 数学(48185)
- 数学方法(47671)
- 中国(31605)
- 财(28342)
- 农(27847)
- 地方(26599)
- 业经(26596)
- 技术(23200)
- 学(22540)
- 贸(19491)
- 贸易(19481)
- 制(19392)
- 农业(19032)
- 易(18825)
- 环境(18130)
- 务(18013)
- 财务(17962)
- 财务管理(17917)
- 理论(17348)
- 企业财务(17051)
- 融(17049)
- 银(17049)
- 金融(17045)
- 机构
- 大学(371485)
- 学院(371248)
- 济(163233)
- 经济(160005)
- 管理(147963)
- 理学(127999)
- 理学院(126683)
- 管理学(124637)
- 管理学院(123927)
- 研究(123100)
- 中国(92703)
- 京(77062)
- 科学(73095)
- 财(71462)
- 所(60056)
- 中心(57964)
- 财经(57570)
- 农(55720)
- 江(55501)
- 研究所(54411)
- 业大(52734)
- 经(52328)
- 经济学(51115)
- 北京(48079)
- 范(46148)
- 经济学院(45936)
- 师范(45695)
- 院(44592)
- 州(43902)
- 农业(43577)
- 基金
- 项目(250664)
- 科学(199757)
- 基金(184011)
- 研究(182288)
- 家(159556)
- 国家(158302)
- 科学基金(138199)
- 社会(119230)
- 社会科(113419)
- 社会科学(113386)
- 省(98168)
- 基金项目(97264)
- 自然(88480)
- 自然科(86607)
- 自然科学(86586)
- 自然科学基金(85054)
- 教育(83817)
- 划(81933)
- 资助(74608)
- 编号(72506)
- 成果(57496)
- 重点(56088)
- 创(55915)
- 部(55440)
- 发(54161)
- 创新(51722)
- 国家社会(50401)
- 课题(49362)
- 教育部(48259)
- 科研(47783)
- 期刊
- 济(176157)
- 经济(176157)
- 研究(107115)
- 中国(70478)
- 财(56489)
- 管理(55657)
- 学报(53477)
- 科学(50841)
- 农(48416)
- 大学(41253)
- 学学(38899)
- 技术(36283)
- 教育(35037)
- 农业(32790)
- 融(32489)
- 金融(32489)
- 经济研究(29554)
- 财经(29129)
- 业经(26746)
- 经(25091)
- 问题(23854)
- 技术经济(21612)
- 统计(20716)
- 策(19552)
- 业(18631)
- 图书(18487)
- 科技(18153)
- 贸(17922)
- 理论(17199)
- 商业(17087)
共检索到547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梦瑶 仇喜雪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落地乡村振兴政策的关键时期,因此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整理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统计描述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中西部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相较东部地区更大;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伟萍 张超 向晓梅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中介效用模型和三重差分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其所拉动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创新能力提升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在作用效果层面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存在城市间的异质性,对重点城市的影响程度更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构建产业集群绿色创新体系,推动城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峥 张亮亮 陈志
本文将技术创新、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纳入一个统一分析框架,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化、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城市化进程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二,技术创新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城市化将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对外开放、非农就业比重、城市所处区域等控制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和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将越有能力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市化 技术创新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效应 双重差分法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弘毅 谢冬水
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在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策略性的土地供给行为造成的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上表现尤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域分布、规模和资源禀赋上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会通过阻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抑制城市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降低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变异系数法测度了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运用Arc GIS探究了科技金融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非均衡性。(2)科技金融生态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高铁时间距离权重下对其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了最大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形关系;科技金融生态与环境规制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刘帅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30个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关注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标准对各地区进行空间梯度划分,考察不同梯度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20002014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与相应梯度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空间梯度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后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梯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刘帅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超越对数产出距离函数对我国30个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关注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为标准对各地区进行空间梯度划分,考察不同梯度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2000~2014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与相应梯度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空间梯度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后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梯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政府支持力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分别呈现出正线性、U型和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