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7)
2023(15490)
2022(12577)
2021(11238)
2020(9139)
2019(20208)
2018(19828)
2017(37501)
2016(19871)
2015(21948)
2014(21541)
2013(21548)
2012(20161)
2011(18275)
2010(18856)
2009(17762)
2008(17657)
2007(16249)
2006(14764)
2005(13847)
作者
(57974)
(48428)
(48268)
(45503)
(31024)
(22995)
(21711)
(18572)
(18288)
(17475)
(16451)
(16111)
(15680)
(15547)
(14984)
(14697)
(14339)
(13869)
(13843)
(13757)
(12205)
(11850)
(11587)
(11201)
(10850)
(10786)
(10748)
(10702)
(9607)
(9588)
学科
(113003)
经济(112902)
(85593)
(77552)
企业(77552)
管理(72995)
方法(36423)
业经(35356)
(29461)
中国(29198)
数学(27517)
地方(27509)
数学方法(27362)
(26775)
技术(22205)
农业(21625)
(19529)
(19312)
财务(19294)
财务管理(19272)
企业财务(18260)
理论(17131)
(16987)
(16964)
地方经济(16202)
(16198)
(15935)
(15908)
金融(15908)
银行(15906)
机构
学院(297299)
大学(290359)
(138088)
经济(135665)
管理(117660)
研究(102223)
理学(99415)
理学院(98370)
管理学(97271)
管理学院(96678)
中国(80909)
(61368)
(61346)
科学(57174)
(51025)
财经(47696)
(47539)
(47246)
中心(45788)
研究所(45405)
(43122)
经济学(42343)
北京(39178)
业大(39160)
经济学院(37799)
(37702)
(36668)
农业(36483)
师范(36346)
(36213)
基金
项目(184699)
科学(148473)
研究(140441)
基金(134003)
(114566)
国家(113429)
科学基金(99537)
社会(93716)
社会科(89114)
社会科学(89092)
(74689)
基金项目(70568)
教育(62378)
(60055)
自然(59981)
自然科(58663)
自然科学(58651)
自然科学基金(57731)
编号(55775)
资助(52640)
(46056)
成果(44632)
(44575)
重点(41241)
创新(40693)
(40160)
(39878)
国家社会(39366)
课题(38981)
发展(38211)
期刊
(169616)
经济(169616)
研究(95019)
中国(66011)
管理(52144)
(50347)
(45000)
科学(38785)
学报(37327)
(31716)
金融(31716)
农业(30774)
教育(30419)
大学(29765)
技术(29697)
业经(28494)
学学(28024)
经济研究(27267)
财经(25220)
(22109)
问题(21241)
技术经济(19625)
(18757)
(16388)
世界(16354)
商业(15714)
现代(15457)
经济管理(14797)
科技(14625)
国际(14615)
共检索到47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静   栾甫贵  
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节点,明晰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路径与内在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以及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扩大企业创新边界,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特征,即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边界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影响则不显著;数字经济可借助研发资本流动扩大企业创新边界,而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徐远彬  
本文利用中国独特微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基于半参数估计等方法测算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克服内生性基础上,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推动要素市场合理化、高级化和一体化,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这些效应在不同市场化水平和电子政务水平的分位区间内,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具体地,在高市场化-高政务化和低市场化-高政务化区间,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在低市场化-低政务化区间,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在高市场化-低政务化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此外,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会因企业内部人才结构、行业内部竞争引发的创新差距以及地区网络效应呈现明显的样本差异性。本文从效率提升视角揭示了数字经济在微观领域的创新效应,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翔  赵墨非  李涛  李帅臻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本文区分两类研发创新活动:突破性创新与迭代式创新,通过构建研发创新竞争模型探讨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选择与市场份额。理论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经济环境,数字经济中的大企业更倾向于依赖生产过程中伴生的数据要素进行迭代式创新,突破性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亦遇困局,社会整体创新水平下降,数据要素“陷阱”逐渐形成。在引入企业退出等机制后,数据要素陷阱问题更加严重;在引入网络效应、多元竞争、二手产品市场等机制之后,数据要素陷阱问题得到一定化解。本文指出,通过有针对性地增强数据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交易市场,搭建“数据—创新”联合协作平台,完善优化二手产品市场,促使企业将研发重心转回突破性创新,显著提升社会整体创新水平,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斌  彭瑞娟  何凡  
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战略背景下,政府创新补贴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工具,如何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否能够提升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科学界定数字经济企业范围,在此基础上,以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和关键词筛选方法获取政府创新补贴数据,系统探讨了政府创新补贴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显著提升了数字经济企业的研发强度,该结论在稳健性分析中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于成长期、高技术行业及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的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效应。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创新补贴与数字经济企业私人研发强度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我国当前针对数字经济企业的政府创新补贴还处于倒U型的左侧底部。同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对数字经济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效应不具有动态性。本文的研究拓展和丰富了数字产业化及政府补贴效应等相关领域文献,为数字经济时代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优化政府创新补贴政策,更好地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建飞  
为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城市创新差距,并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同时选取人才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本地城市创新差距,而对邻近地区表现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的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但是扩大了城市创新差距;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存在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门槛值前后表现为扩大城市创新差距,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以数字经济为门槛变量时,则为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表现为扩大城市差距,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差距;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数字经济缩小本地和邻近区的城市创新差距的能力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兰   贺建风   陈能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且存在地区和年份异质性。同时,数字经济会通过创新人力要素流动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使倒“U”型拐点右移,也会通过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削弱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前半段的正向效应和后半段的负向效应,并使拐点向左移。因此,各地区应依据地区特色和优势,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策略;通过加大对农村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等措施完善R&D资本市场;通过制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创新人才政策等措施加速R&D人才向农村流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朋吾   刘雨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企业报告中出现的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细分指标的频次衡量数字经济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经过变量替换和补充变量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薛宇择  
研发联盟、开放式创新作为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组织与模式,对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研发联盟“关系建立—联合创新—价值获取”的开放式创新阶段出发,实证检验了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信息流通、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创新能力三重机制得以实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助于强化该作用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仅有以共同研发作为契约机制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提升效应,且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易被反向工程行业企业、东部地区、强知识产权保护地区以及中心城市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续提升在研发联盟中实现的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有助于规避联盟机会主义行为、提升联盟创新协同效应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研究不仅为研发联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打造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与创新联合体、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对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李嘉辉  张颖颖  
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频繁的政策实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创新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在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及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检验。基于政策不确定性概念,检验不同类型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人才和资本两个维度分析研发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与研发要素流动。具体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研发要素流动具有负向影响,需求层政策不确定性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环境层政策不确定对其无显著影响。人才、资本等研发要素流动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供给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抑制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需求层和环境层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促进人才、资金等研发要素流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洋  魏江  江诗松  
现阶段,经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中国后发企业面临全球化背景下领先企业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产业中,资源兼具分散和快速变化的特点,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创新战略。那么,中国后发企业如何构建研发网络以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追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制造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基于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构建,实现创新追赶的过程与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汉华  钟琪  
利用SBM-DEA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的协同创新效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研发要素流动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2001~2015年各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整体明显提高,并趋向于均衡发展,但存在一些省份在高水平聚拢和低水平集聚;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研发投入强度存在"高水平陷阱",在低水平时更有利于发挥研发要素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过高的政府支持和过低的金融支持均会显著地抑制研发要素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R&D资本的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的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金融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挥R&D资本区际流动的效率提升效应,而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再是影响R&D人员区际流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建林  樊霞  
以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并分析制度水平和企业属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差异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中区域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区域分散性与创新持续性呈倒U型关系;制度化水平在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结构与创新持续性关系中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民营企业与非民营企业研发区域边界拓展行为并无显著的持续创新差异,但相对高知识密度企业,较低知识密度企业创新持续性更显著。本研究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新战略布局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一定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杜江  
文章从绿色创新视角切入,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城市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对国有性质和中小城市的重污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数字经济驱动重污染企业绿色生产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仅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有中介效应,增加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不是数字经济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绿色创新的门槛约束,随着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别表现出效应增强和效应减弱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玉昌  
文章分析企业研发部门的要素配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把研发部门的要素配置作为测度企业研发决策的指标,利用2011~2013年企业微观层面的科技活动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研发决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研发部门资本深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呈正相关;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企业的创新效率,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很小;由于企业微观特征的异质性,企业研发决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研发决策对创新效率的抑制影响越大,与"熊彼特假说"存在差别;在企业年龄越短和国有成分越低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研发决策越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