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27)
- 2023(20927)
- 2022(17632)
- 2021(16095)
- 2020(13369)
- 2019(30211)
- 2018(29863)
- 2017(56241)
- 2016(30669)
- 2015(34339)
- 2014(34209)
- 2013(33935)
- 2012(31384)
- 2011(28724)
- 2010(28836)
- 2009(26917)
- 2008(26412)
- 2007(23492)
- 2006(21142)
- 2005(19281)
- 学科
- 济(137403)
- 经济(137249)
- 管理(90688)
- 业(83887)
- 企(68687)
- 企业(68687)
- 方法(52319)
- 数学(44725)
- 数学方法(44219)
- 中国(37189)
- 农(35008)
- 财(32348)
- 业经(31881)
- 地方(31784)
- 学(30242)
- 制(27176)
- 农业(23703)
- 贸(23064)
- 贸易(23047)
- 环境(22945)
- 易(22286)
- 银(21781)
- 银行(21701)
- 融(21112)
- 金融(21109)
- 行(20832)
- 理论(20366)
- 和(20082)
- 技术(19869)
- 务(19224)
- 机构
- 大学(448656)
- 学院(446434)
- 济(182559)
- 经济(178633)
- 管理(168676)
- 研究(160144)
- 理学(144757)
- 理学院(143034)
- 管理学(140491)
- 管理学院(139683)
- 中国(119539)
- 科学(100238)
- 京(97359)
- 财(84528)
- 所(82651)
- 农(80186)
- 研究所(75057)
- 中心(71096)
- 业大(69591)
- 江(67694)
- 财经(66229)
- 农业(62883)
- 北京(61943)
- 经(60024)
- 范(59578)
- 师范(58880)
- 院(57847)
- 经济学(55237)
- 州(54181)
- 省(49537)
- 基金
- 项目(300238)
- 科学(234590)
- 基金(216514)
- 研究(215080)
- 家(191453)
- 国家(189859)
- 科学基金(161003)
- 社会(136093)
- 社会科(128988)
- 社会科学(128953)
- 省(117921)
- 基金项目(114244)
- 自然(104964)
- 自然科(102434)
- 自然科学(102407)
- 自然科学基金(100573)
- 划(99626)
- 教育(97992)
- 资助(88756)
- 编号(86165)
- 成果(70461)
- 重点(68209)
- 发(67088)
- 部(65036)
- 创(62107)
- 课题(60834)
- 创新(58144)
- 科研(57287)
- 国家社会(56360)
- 教育部(55110)
- 期刊
- 济(210799)
- 经济(210799)
- 研究(135607)
- 中国(93874)
- 学报(77439)
- 农(73222)
- 科学(68674)
- 管理(64365)
- 财(64259)
- 大学(57761)
- 学学(54483)
- 农业(49907)
- 教育(49364)
- 融(41292)
- 金融(41292)
- 技术(38150)
- 经济研究(33915)
- 业经(33358)
- 财经(33176)
- 经(28525)
- 问题(27046)
- 业(25882)
- 图书(23399)
- 科技(22149)
- 技术经济(22144)
- 版(21580)
- 理论(20469)
- 贸(20413)
- 资源(19849)
- 业大(19775)
共检索到68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佳雯 郭彬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时基于地理邻近视角探析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耦合协调度且时间上持续上升,空间上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此外,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自相关关系,不同聚集区在时空演变中表现出一定的收缩和扩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君 张宗庆
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间,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关系虽然彻底实现了从不适应衰退型到协调发展型的质的飞跃,但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3)样本研究期间,技术创新、市场化、政府干预、城镇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秀娟 彭春燕 王红
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创新创业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上快速增长,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各省份创新创业指数稳中有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019年以后东部地区创新创业指数快速上涨;整体上,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秀娟 彭春燕 王红
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创新创业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上快速增长,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各省份创新创业指数稳中有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019年以后东部地区创新创业指数快速上涨;整体上,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 耦合协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淇中 李纯英
绿色金融兼具金融资源配置与环境规制双重属性,探究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并伴随着多极分化现象,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快于上游和中游地区。(2)流域内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成都、重庆为次核心的多元发展格局。(3)绿色创新、政府支持、开放程度、经济基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作用效果依次减弱,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具有时空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博 方虹 李静 尤怀墨 方思然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光明 刘丹玉
运用耦合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6年、2009年、2012年及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8省份物流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8省份物流和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从全局空间变化来看,2006年、2009年、2012年及2015年18省份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部空间变化来看,"一带一路"沿线18省份的"马太效应"显著,各省份空间正相关效应显著,其中新疆、青海的问题比较突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时空分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小飞 马亚飞 焦琳惠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2008—2017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提高态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地区出现了“内拓”现象,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人口集聚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此,从完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体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艳 赵田田 舒泰一
使用中国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法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空间相关关系,进而用PVAR模型分析二者的交互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2010—2020年我国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省域间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2)从莫兰指数来看,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2020年,东、中、西部的差距明显缩小,各地区更为协调发展。(3)短期内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仅短期作用明显,长期的正向影响不明显。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绿色金融具有促进作用,但具有时滞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