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0)
- 2023(14970)
- 2022(11870)
- 2021(10484)
- 2020(8464)
- 2019(18537)
- 2018(18292)
- 2017(35125)
- 2016(18612)
- 2015(20960)
- 2014(21318)
- 2013(21088)
- 2012(19593)
- 2011(17707)
- 2010(18251)
- 2009(17161)
- 2008(16793)
- 2007(15433)
- 2006(14278)
- 2005(13693)
- 学科
- 济(109853)
- 经济(109743)
- 业(79194)
- 企(69750)
- 企业(69750)
- 管理(66401)
- 方法(34010)
- 业经(33857)
- 农(29918)
- 中国(29516)
- 地方(27321)
- 数学(25408)
- 财(25364)
- 数学方法(25301)
- 农业(21964)
- 技术(18401)
- 制(18122)
- 务(17543)
- 财务(17515)
- 财务管理(17497)
- 理论(16878)
- 和(16687)
- 企业财务(16548)
- 发(16110)
- 地方经济(15884)
- 策(15768)
- 贸(15462)
- 贸易(15446)
- 体(15159)
- 融(15154)
- 机构
- 学院(285549)
- 大学(275917)
- 济(132855)
- 经济(130548)
- 管理(109586)
- 研究(97926)
- 理学(92084)
- 理学院(91146)
- 管理学(90106)
- 管理学院(89558)
- 中国(78145)
- 财(59942)
- 京(58541)
- 科学(54309)
- 所(49026)
- 财经(46623)
- 江(45834)
- 农(44063)
- 研究所(43524)
- 中心(43450)
- 经(42050)
- 经济学(41253)
- 北京(37549)
- 经济学院(36819)
- 州(36601)
- 范(35817)
- 业大(35718)
- 师范(35513)
- 院(34794)
- 财经大学(33801)
- 基金
- 项目(173201)
- 科学(138183)
- 研究(133160)
- 基金(124359)
- 家(105527)
- 国家(104459)
- 科学基金(91643)
- 社会(88226)
- 社会科(83724)
- 社会科学(83705)
- 省(70083)
- 基金项目(64854)
- 教育(59645)
- 划(55556)
- 编号(54431)
- 自然(54299)
- 自然科(53080)
- 自然科学(53070)
- 自然科学基金(52178)
- 资助(49365)
- 发(43696)
- 成果(43287)
- 创(38643)
- 重点(38550)
- 课题(37926)
- 部(37511)
- 国家社会(37008)
- 业(36890)
- 发展(36588)
- 展(35987)
- 期刊
- 济(169334)
- 经济(169334)
- 研究(93292)
- 中国(61187)
- 管理(48414)
- 财(48194)
- 农(42988)
- 科学(35799)
- 学报(34534)
- 融(31013)
- 金融(31013)
- 业经(29501)
- 教育(29343)
- 技术(29253)
- 农业(29226)
- 经济研究(28088)
- 大学(27744)
- 学学(26069)
- 财经(24467)
- 经(21378)
- 问题(21083)
- 技术经济(18061)
- 业(17309)
- 商业(16965)
- 世界(16152)
- 贸(16124)
- 现代(14917)
- 经济管理(14367)
- 国际(14284)
- 经济问题(13512)
共检索到459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嘉毅
如何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提升居民消费活力是建设“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考察数字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消费扩张。同时,将流通业专业化发展纳入考量并就其调节效应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居民消费规模扩张,其中价格机制、市场一体化机制等是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消费规模扩张的重要路径;流通业专业化发展对数字经济与消费规模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消极的调节效应,即流通业专业化发展不利于数字经济发展所引致的消费规模扩张。本文据此提出应强化数字产业与流通业融合发展,进而助力消费规模扩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雨婷 刘雨诗
探究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双循环"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文章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传统供需体系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互联网通过增加商品供应的多样性推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还存在"通过降低价格水平促进消费"的价格间接效应以及"通过增加企业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消费水平提升"的收入间接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本地流通业专业化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居民消费扩张作用主要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双向融合过程中的转型阵痛。研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之间消费不平等的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最为显著。因此,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在推动消费市场扩张中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弥补本地传统流通体系阻塞的劣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安少凯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发展成为实现流通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消费发展和流通业现代化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消费发展和流通业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但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数字经济对消费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消费规模扩张;消费发展在数字经济和流通业现代化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包括两条作用路径,一是消费规模扩张的中介作用,二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凡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数字经济可通过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和降低商品零售价格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将流通业聚集纳入研究范畴并建立门槛模型发现,流通业聚集过度化会降低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需对京津冀地区流通业聚集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文章提出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流通业聚集政策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向亚
本文基于2001-2021年我国流通业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S-VAR模型和GMM实证方法探究二者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内需扩张的周期性波动具有同步性特征;商贸流通业规模与消费水平波动整体均较平稳,扩张阶段的波动强度较收缩阶段稍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内需扩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西部地区该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海力且木·斯依提 副教授 布阿力·拜克尔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居民消费得以迅速扩张。因此,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以及流通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存在差异性;城乡融合发展对居民消费扩张表现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流通产业集聚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居民消费扩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集聚并推动居民消费扩张提供指导与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爱慧 张安录
文章以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结果:(1)我国的经济发展序列与建设用地面积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2)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虽然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但效果有差异;(3)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因。研究结论: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换取经济发展只能是短期的经济增长,只有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才能推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和有序发展。
关键词:
设用地 经济发展 计量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吴雪萍
笔者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对空气污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考虑空气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长江以北形成了高空气污染城市的集聚区,华南地区是低空气污染城市的集聚区。(2)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对空气污染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之间呈现倒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空气污染的改善。(3)城市建成区面积和道路面积在2001—2012年期间大幅增长,并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但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扩张 空气污染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吴雪萍
笔者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对空气污染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考虑空气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长江以北形成了高空气污染城市的集聚区,华南地区是低空气污染城市的集聚区。(2)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对空气污染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之间呈现倒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均有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城市扩张 空气污染 空间计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茜
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助推居民消费扩张,且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显著;分指标回归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可从应用水平、人才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投入水平四个维度对居民消费扩张产生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提升流通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居民消费扩张。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均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数字化普惠程度;营造流通产业集群“软环境”,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提供多元化数字支付方式,保障数字消费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居民消费扩张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朝辉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消费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问题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城镇化背景下消费空间的现代化转型的研究,对理解我国社会消费空间的生产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城镇化背景对我国消费空间的现代化转型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内容和主要历程,分析消费空间的生产及扩张路径,然后从三个层面分析我国消费空间现代化转型的表现,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消费空间现代化转型、保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 消费空间 现代化转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勇
与一般消费空间不同,消费中心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城市内部消费空间,还包括外围区域消费空间、跨区域消费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消费空间概念。消费中心空间发展以竞争和集聚为动力,以空间扩张为发展形态,有独特的实践进路和一体化及层级内涵。中国消费中心建设应立足国内需求,推动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区域消费集聚;同时积极引进外需,促进消费供给国际化升级,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集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由企业跨区扩张活动来完成。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是复杂的,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企业跨区扩张正是作用于这4个方面来推动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即密切区域经济联系、促使区域分工趋向合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企业跨区扩张可以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分工合理化、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效率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跨区扩张由于扩张活动少、扩张方式单一、扩张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心城市而不能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经济复苏期为企业跨区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即扩张成本较低、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国家扩大内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也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据此,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政府应当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向区外扩张、构建与完善有利于企业跨区扩张的市场环境、后发区域应加快增长极的培育,使其成为承接企业跨区扩张的"节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周彦兵 李玥 张宏敏 李会杰 赵占辉
[目的]为探求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1997—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重庆市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正异速增长类型,城市各功能性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呈同质性变化特征。(3)GDP在滞后1、2阶时,在90%、99%的置信水平下,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但城市建设用地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不明显,说明盲目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并不一定促进经济发展。(4)经济发展主要受自身波动的影响,短期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明显, 90%以上的城市用建设用地扩张在经济发展波动中得到解释。[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限,但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未来应深化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关联的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管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