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7)
- 2023(6095)
- 2022(4275)
- 2021(3247)
- 2020(2457)
- 2019(5213)
- 2018(4962)
- 2017(9513)
- 2016(4731)
- 2015(5370)
- 2014(5463)
- 2013(5609)
- 2012(5610)
- 2011(5416)
- 2010(5502)
- 2009(5223)
- 2008(4766)
- 2007(4439)
- 2006(4300)
- 2005(4077)
- 学科
- 济(54129)
- 经济(54109)
- 地方(14413)
- 管理(14014)
- 方法(12949)
- 数学(11873)
- 数学方法(11838)
- 业经(11555)
- 地方经济(11550)
- 业(11512)
- 中国(10074)
- 产业(9169)
- 财(8617)
- 总论(8515)
- 信息(8428)
- 农(8049)
- 信息产业(8038)
- 收入(7914)
- 企(7378)
- 企业(7378)
- 学(7323)
- 农业(6530)
- 经济学(6188)
- 融(6013)
- 金融(6013)
- 环境(5513)
- 发(5459)
- 国民(5450)
- 银(5158)
- 银行(5157)
- 机构
- 大学(86725)
- 学院(86325)
- 济(52513)
- 经济(51788)
- 研究(33825)
- 管理(30822)
- 理学(26209)
- 理学院(25912)
- 管理学(25628)
- 管理学院(25448)
- 中国(24904)
- 财(21258)
- 经济学(18955)
- 京(17321)
- 科学(16878)
- 财经(16864)
- 经济学院(16826)
- 所(16511)
- 经(15282)
- 研究所(14743)
- 中心(14176)
- 江(12678)
- 财经大学(12359)
- 院(11753)
- 北京(11196)
- 社会(10720)
- 范(10640)
- 师范(10579)
- 科学院(10515)
- 经济研究(10257)
- 基金
- 项目(52721)
- 科学(42435)
- 研究(39900)
- 基金(39871)
- 家(33912)
- 国家(33653)
- 社会(30173)
- 科学基金(29179)
- 社会科(28808)
- 社会科学(28799)
- 基金项目(19704)
- 省(19262)
- 教育(16292)
- 资助(15972)
- 划(15372)
- 自然(14987)
- 编号(14658)
- 自然科(14647)
- 自然科学(14643)
- 自然科学基金(14385)
- 国家社会(14231)
- 济(13319)
- 经济(13221)
- 发(13143)
- 成果(12100)
- 重点(11646)
- 发展(11578)
- 部(11524)
- 展(11420)
- 人文(10501)
共检索到140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性别收入差距 母职惩罚 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强 彭娟 刘善仕
数字平台和灵工经济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新就业形态下性别收入差距的关注和忧虑。本文以独特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在灵工经济中,性别仍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较传统就业有所改善;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影响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对差距的贡献小于传统就业情形,意味着隐性的性别歧视减少;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而更少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总体而言,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较传统工薪就业有所改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兰品 王姗姗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性别收入差距 平台性别红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玉茹 张杉杉
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究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新思路。文章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据此,文章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赋能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过度教育 收入惩罚 缓解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迟巍
本文利用三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里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以及成因。研究发现在1980年代,性别收入差距程度较小并且在各个收入水平上类似。而到了1990年代以后,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有所扩大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里。本文还发现在低收入群体里较大的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本文由此建议社会更加关注低学历、低收入的女性劳动者,保护她们的权利,该群体是劳动力市场上最弱势的群体。
关键词:
性别收入差距 收入分布 性别歧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何雨辰
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事件分析的方法,探究中国女性生育前后劳动供给状况的动态变化轨迹。研究发现,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都在其生育一孩当年明显下降,持续至孩子4岁才逐渐回升。分阶段来看,生育一孩后0~3年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均显著下降;而生育一孩4年后和生育前无显著区别。相比之下,生育对男性的劳动供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生育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随孩次边际递减。受教育程度较高和较晚出生队列的女性劳动供给损失更小。研究结论可以帮助理解中国女性面临的“母职惩罚”程度和动态变化趋势,并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为帮助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家庭实现生育意愿的政策设计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文泉 钟瑞婷
本文利用2011—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从子女随迁影响母亲就业决策的视角研究性别收入差距。首先,基准结果显示子女随迁显著减少母亲的就业概率和工作时间,并增加其通勤时长。利用户籍制度构建的断点回归结果显示,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子女随迁会影响家庭的住房选择,使母亲面临工作地居住地学校的三重空间选择。最后,子女随迁加剧了就业选择与收入的性别差距。估计显示,孩子随迁能解释家庭内性别收入差距的30.34%。
关键词:
孩子 性别收入差距 断点回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在一个收入不平等环境中考察了两种类型的惩罚机制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社会偏好的普遍存在,引入惩罚机制可以显著且稳定地提高公共品供给水平,不过基于个体的惩罚机制效果更好;惩罚主要针对违背公平准则的行为,被试也会主动调整以避免被惩罚;处境较好的被试的惩罚倾向较低,并且被惩罚的可能性较高。这些结论对制定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公共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职位隔离是形成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一个引入了职位晋升机制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且在统一的模型框架内识别和估计了职位内工资歧视(同工不同酬)和晋升歧视的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女性过多地集中于职位"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尽管职位晋升的工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约41%的性别收入差距是由于职位隔离导致的。工资歧视是职位层级内部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与之类似,职位晋升歧视能够解释1/4的性别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同工同酬政策,促进职位晋升的机会平等是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意即"同酬"还需"同工"。
关键词:
职位隔离 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舒扬 付渊文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估计了孩子数量对农村母亲收入的影响,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回归分析中的内生问题,发现农村地区存在"收入惩罚"现象,按照计生数量对农村样本分组回归分析发现计生数量为1的地区不存在"收入惩罚",计生数量为1.5和2的存在。此外,还检验了计划生育对农村母亲收入影响的两条可能途径,结果显示计划生育从"生育惩罚"和"教育积累"两条途径显著提高了我国农村母亲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异质性 “收入惩罚” 计生数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舒扬 付渊文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估计了孩子数量对农村母亲收入的影响,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回归分析中的内生问题,发现农村地区存在"收入惩罚"现象,按照计生数量对农村样本分组回归分析发现计生数量为1的地区不存在"收入惩罚",计生数量为1.5和2的存在。此外,还检验了计划生育对农村母亲收入影响的两条可能途径,结果显示计划生育从"生育惩罚"和"教育积累"两条途径显著提高了我国农村母亲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异质性 “收入惩罚” 计生数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
文章使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21)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职业流动通过“机会差异”和“回报差异”两个关键渠道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机会差异方面,由于体制分割形成的流动机会不均衡分布以及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女性跨体制流动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性,这限制了女性进入市场体系并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在回报差异方面,职业流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对女性效果甚微,但对男性大有裨益。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种差异化机制:一是收入溢价机制,即部门内部流动以及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跨部门流动大大增加了男性收入,但这些流动对女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二是收入惩罚机制,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跨部门流动增加了男性收入,却降低了女性收入。职业流动过程所引发的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分异效应,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敏 薛启航 魏建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最低工资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从就业角度考察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最低工资的低收入保障效应和灯塔效应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对于工作经验匮乏的劳动者,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程度高、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最低工资的影响更加显著;最低工资的就业激励效应更有利于女性参与就业和增加工作投入,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晓唯 杨露
截至目前我国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制度、机制建设及惩治效果不很理想,主要表现是失信惩罚机制不够健全,惩罚力度不足;失信惩罚不明确,界定模糊。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对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失信惩罚制度缺失的后果及如建立最优化的失信惩罚机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失信惩罚机制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失信 惩罚机制建立 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浩然 夏静文 关雯琦 林斌斌
本文通过构建实验室实验引入现实社会中常见的淘汰式惩罚机制,探究该机制对团队合作行为的影响。在引入淘汰式惩罚机制的重复公共品博弈中,每位团队成员均能观察到其他成员每轮对公共品的贡献,且每4轮获得一次永久性淘汰其他成员的投票权利。当某成员被不少于半数的其他成员投淘汰票后会被逐出团队,意味着其将不能再参加后续博弈轮次并获得收益。研究表明,各团队均有成员使用该惩罚机制淘汰其他团队成员,从而在重复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团队的人均贡献并将其维持在较高水平。成员的个人贡献低于团队人均贡献的相对程度越大,其被惩罚的概率就越大。贡献高于团队人均水平的成员比贡献低于人均水平的成员更愿意实施惩罚。在撤掉该惩罚机制后,之前形成的高水平合作未能继续维持。
关键词:
淘汰 惩罚 合作 公共品博弈 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