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5)
- 2023(16070)
- 2022(12902)
- 2021(11825)
- 2020(9535)
- 2019(21328)
- 2018(21142)
- 2017(39147)
- 2016(21091)
- 2015(24315)
- 2014(24227)
- 2013(23584)
- 2012(22013)
- 2011(20268)
- 2010(20423)
- 2009(18988)
- 2008(18716)
- 2007(17108)
- 2006(15637)
- 2005(14067)
- 学科
- 济(109109)
- 经济(109015)
- 管理(59687)
- 业(55034)
- 企(43484)
- 企业(43484)
- 方法(34409)
- 中国(33248)
- 数学(29103)
- 数学方法(28910)
- 农(27593)
- 地方(27461)
- 业经(26460)
- 学(20055)
- 制(19155)
- 技术(18671)
- 财(18369)
- 农业(18263)
- 贸(18076)
- 贸易(18060)
- 产业(17676)
- 易(17505)
- 银(16831)
- 银行(16795)
- 融(16580)
- 金融(16573)
- 地方经济(16454)
- 行(16352)
- 理论(15859)
- 发(15481)
- 机构
- 学院(309137)
- 大学(307687)
- 济(141211)
- 经济(138617)
- 研究(115493)
- 管理(112240)
- 理学(94472)
- 理学院(93380)
- 管理学(91956)
- 管理学院(91369)
- 中国(88105)
- 京(66816)
- 科学(66269)
- 财(61168)
- 所(58053)
- 研究所(52423)
- 中心(50809)
- 农(50054)
- 江(48243)
- 财经(47640)
- 经济学(45475)
- 经(43257)
- 北京(42838)
- 业大(41966)
- 院(41598)
- 范(41382)
- 师范(40952)
- 经济学院(40698)
- 农业(38884)
- 州(38175)
- 基金
- 项目(198831)
- 科学(156709)
- 研究(151044)
- 基金(141950)
- 家(123995)
- 国家(122991)
- 科学基金(104275)
- 社会(98220)
- 社会科(93216)
- 社会科学(93194)
- 省(78304)
- 基金项目(73404)
- 教育(68145)
- 划(64972)
- 自然(61708)
- 编号(60446)
- 自然科(60301)
- 自然科学(60282)
- 自然科学基金(59242)
- 资助(57050)
- 成果(50067)
- 发(46866)
- 重点(45648)
- 课题(44077)
- 部(43683)
- 创(43500)
- 国家社会(42283)
- 创新(41001)
- 发展(38967)
- 展(38397)
- 期刊
- 济(168029)
- 经济(168029)
- 研究(100659)
- 中国(72874)
- 农(47648)
- 管理(46841)
- 学报(45913)
- 财(45714)
- 科学(43582)
- 教育(40319)
- 大学(35653)
- 学学(32898)
- 农业(32731)
- 技术(30685)
- 融(30102)
- 金融(30102)
- 经济研究(28553)
- 业经(25919)
- 财经(25201)
- 经(22291)
- 问题(22017)
- 业(18942)
- 贸(18294)
- 世界(17531)
- 技术经济(17415)
- 图书(16899)
- 国际(16565)
- 坛(15332)
- 论坛(15332)
- 科技(14658)
共检索到49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梁华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近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文昊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现代产业发展机制,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文昊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现代产业发展机制,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东海 卢越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在金融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人口密度地区,金融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在高人口密度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打造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军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军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梦根 张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愈发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方向,体现了现代科技创新的高度集成与应用,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融入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高度契合的产业结构、组织形式和生态系统。为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正>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季雷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统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一系列制约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生产力是解决多重矛盾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理论自觉和非凡理论魄力,提出并阐述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命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豪杰
选取2013—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拥有大规模产业的城市,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行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举措的研究启示,以期加速新质生产力涌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豪杰
选取2013—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拥有大规模产业的城市,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行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举措的研究启示,以期加速新质生产力涌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泽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点,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先进生产方式,展现了制造业的未来形态。通过优化生产效率、重塑生产组织架构及激发技术革新,智能制造实质性地超越了传统制造模式。智能制造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和绿色化进程。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当前,尽管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挑战。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系统性、战略性地加以解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新质生产力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新提炼和新概括,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需要从发展理念、构成要素、产业形态和宏观态势上进行理解和把握。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应从把握和利用新时代要素禀赋升级、技术创新逻辑、产业分工逻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逻辑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以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