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5)
- 2023(8174)
- 2022(5983)
- 2021(4995)
- 2020(3964)
- 2019(8723)
- 2018(8125)
- 2017(16181)
- 2016(7790)
- 2015(8655)
- 2014(8750)
- 2013(8787)
- 2012(8358)
- 2011(7990)
- 2010(8470)
- 2009(8552)
- 2008(7272)
- 2007(6740)
- 2006(6539)
- 2005(6379)
- 学科
- 济(61946)
- 经济(61918)
- 银(26937)
- 银行(26937)
- 融(26425)
- 金融(26425)
- 行(25859)
- 管理(22739)
- 业(21421)
- 中国(18814)
- 地方(18249)
- 企(18214)
- 企业(18214)
- 方法(16149)
- 制(15027)
- 数学(14549)
- 数学方法(14511)
- 业经(14292)
- 地方经济(11881)
- 中国金融(11171)
- 财(10774)
- 产业(10347)
- 总论(9239)
- 信息(9179)
- 信息产业(8750)
- 体(8685)
- 农(8679)
- 度(8029)
- 制度(8028)
- 学(7973)
- 机构
- 学院(122921)
- 大学(121714)
- 济(68310)
- 经济(67071)
- 中国(45052)
- 管理(44652)
- 研究(43524)
- 理学(36813)
- 理学院(36459)
- 管理学(36125)
- 管理学院(35887)
- 财(31346)
- 财经(24696)
- 京(24314)
- 经济学(24288)
- 银(24086)
- 银行(23300)
- 中心(22507)
- 经(22234)
- 行(21875)
- 经济学院(21680)
- 融(20742)
- 所(20741)
- 科学(20692)
- 金融(20403)
- 江(18820)
- 研究所(18382)
- 财经大学(18367)
- 人民(18154)
- 国人(16328)
- 基金
- 项目(71948)
- 科学(57293)
- 研究(55660)
- 基金(53375)
- 家(44314)
- 国家(43953)
- 社会(39876)
- 科学基金(38601)
- 社会科(38187)
- 社会科学(38178)
- 省(27409)
- 基金项目(26962)
- 教育(23038)
- 资助(21894)
- 编号(21614)
- 划(21602)
- 自然(20563)
- 自然科(20087)
- 自然科学(20085)
- 自然科学基金(19731)
- 国家社会(17785)
- 成果(17711)
- 发(17659)
- 重点(16000)
- 济(15848)
- 经济(15715)
- 部(15587)
- 发展(15531)
- 创(15312)
- 展(15306)
共检索到211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任灿灿
数字经济为企业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导致区域间、省市间数字鸿沟问题显现。以2013-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省市间的数字鸿沟视角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数字鸿沟与商业信用融资呈负相关关系。数字鸿沟可能导致企业间的信任和议价能力折损,是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数字鸿沟的影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供应商和客户开展业务往来。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和缩小的数字鸿沟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和供应链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对于弥补和完善数字经济研究框架,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新蜀 赵贤 董依婷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晓红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我国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化 贫富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芸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从Lolyd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国强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坤琳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鸿沟能够在个体层面、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引发实质不公,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矛盾。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能够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支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理顺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鸿沟引发的实质不公问题,梳理和优化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充分发挥其对数字鸿沟的弥合作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引导数字经济发展,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供合理性判准,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生态,进而实现数字经济的良法善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通信技术 测度 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贫困 信息化 网络接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新数字鸿沟 信息参与 信息素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资源 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因特网 信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