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5)
- 2023(10511)
- 2022(8010)
- 2021(6708)
- 2020(5345)
- 2019(11907)
- 2018(11336)
- 2017(22590)
- 2016(11364)
- 2015(12938)
- 2014(12788)
- 2013(12883)
- 2012(12289)
- 2011(11088)
- 2010(10973)
- 2009(10298)
- 2008(9730)
- 2007(8531)
- 2006(7643)
- 2005(6916)
- 学科
- 济(81522)
- 经济(81454)
- 管理(35511)
- 业(33693)
- 方法(30751)
- 数学(28025)
- 数学方法(27898)
- 企(26481)
- 企业(26481)
- 地方(17620)
- 财(17345)
- 中国(16612)
- 业经(16450)
- 农(14911)
- 地方经济(12610)
- 学(12104)
- 产业(11347)
- 农业(11224)
- 融(10646)
- 金融(10643)
- 制(9802)
- 收入(9779)
- 贸(9752)
- 贸易(9746)
- 信息(9677)
- 总论(9544)
- 银(9435)
- 银行(9432)
- 易(9362)
- 环境(9117)
- 机构
- 大学(180965)
- 学院(179323)
- 济(92346)
- 经济(91019)
- 管理(69775)
- 理学(60917)
- 理学院(60341)
- 研究(60060)
- 管理学(59669)
- 管理学院(59317)
- 中国(45253)
- 财(41275)
- 京(35187)
- 财经(33679)
- 经济学(32297)
- 科学(31059)
- 经(30871)
- 经济学院(29154)
- 所(27724)
- 中心(27265)
- 财经大学(25337)
- 江(25187)
- 研究所(24887)
- 范(21968)
- 农(21915)
- 师范(21788)
- 北京(21701)
- 院(21554)
- 业大(21052)
- 商学(20545)
- 基金
- 项目(119748)
- 科学(97376)
- 基金(91512)
- 研究(89881)
- 家(77920)
- 国家(77308)
- 科学基金(68244)
- 社会(64545)
- 社会科(61507)
- 社会科学(61494)
- 基金项目(47369)
- 省(44052)
- 教育(40408)
- 自然(39767)
- 自然科(38935)
- 自然科学(38924)
- 自然科学基金(38275)
- 资助(36678)
- 划(36551)
- 编号(33931)
- 国家社会(28984)
- 部(27797)
- 成果(27696)
- 重点(26508)
- 发(26507)
- 教育部(25332)
- 创(24990)
- 人文(24947)
- 制(23486)
- 创新(23378)
共检索到264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星源 郭晗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 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茂修
由于平均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占有权的平均化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悖,而且还严重偏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因为按劳分配的原则赋予劳动者的,只是按照其提供的劳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除此以外别无附加。因此,按劳分配本身就表明了由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等,必然去出现劳动报酬的差异。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者个人用货币所能买到的社会产品也就不可能相等,甚至极不相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倩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降低财富不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进程中,作为数字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数字鸿沟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文章基于2013、2015、2017和2019年CHFS数据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并探讨数字鸿沟与财富不平等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鸿沟显著加剧了财富不平等;(2)在机制方面,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金融信息获取度、信贷可得性和社会资本加剧财富不平等;(3)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鸿沟更易对高流动性约束、扩张型、家庭房产价值较低和金融市场参与程度较弱的家庭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注重金融信息获取度、信贷可得性和社会资本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大力促进社交和公共学习平台发展,普及家庭金融素养教育并加快提升家庭通信的数字化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诚
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恰好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时间上相吻合,在均衡共享等内涵上相契合,故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必然依托于数字经济形态。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辨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制度、新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一般分析框架,提出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化运行规则,并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分配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新分配关系;其次,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视角详细分析了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改善了收入分配关系,使不同群体、地区和城乡的分配更加均衡;最后,从长期视角提出了数字红利被少数平台垄断、公平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越来越形式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长玉 赵启程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拐点处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约为0.975。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一方面,对外开放度越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会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而弱化。(3)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但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修娜 史新杰 李实
本文利用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8年间处于劳动年龄人群的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因为子人群的结构变化。其中,地区、出生时的户籍类型的影响有所下降;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的影响逐渐加剧;父母特征(教育和职业)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势头,教育代际传递对不平等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户籍看,出生时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相对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出生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本文认为,出生于不利环境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突破不利环境的约束实现更高努力进而改变命运,因此需要对他们给予适当支持,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供畅通渠道,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张维昊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分配格局,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及2014年3轮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和与之相匹配的区县层面最低工资标准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每提高100元,衡量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基尼系数显著下降0.024,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或用各类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保持。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主要通过收入效应使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获得提升,进而缩减了其与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本文并没有发现就业挤出作用存在的明显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慰 杨珂 余卫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依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文章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动态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从多个维度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经济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存在正向、动态的边际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富裕”的贡献要大于对“共同”的贡献,滞后的收入分配制度是限制数字经济发挥全部驱动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影响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芸帆 邓淑华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经由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一机制实现;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为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媚 蔡延泽 王艳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的加速释放使其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依托。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要素流动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实现,既具有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效应,又具有推动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但现阶段“做大蛋糕”效应更强;户籍制度改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流动机制有助于强化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果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