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2)
2023(13161)
2022(10447)
2021(9054)
2020(7611)
2019(16456)
2018(16251)
2017(31267)
2016(16352)
2015(18251)
2014(18361)
2013(18280)
2012(16945)
2011(15297)
2010(15669)
2009(15281)
2008(15139)
2007(14124)
2006(12954)
2005(12339)
作者
(47951)
(40153)
(40127)
(38225)
(25826)
(18681)
(18098)
(15485)
(15100)
(14446)
(14055)
(13265)
(13212)
(13120)
(12575)
(12055)
(11945)
(11683)
(11515)
(11193)
(10187)
(9761)
(9699)
(9290)
(9032)
(8982)
(8971)
(8820)
(7942)
(7757)
学科
(99879)
经济(99754)
(81499)
(75317)
企业(75317)
管理(71858)
方法(32520)
业经(32356)
(28002)
(25447)
数学(24192)
数学方法(24081)
(20746)
中国(20621)
技术(20585)
地方(20436)
(20071)
财务(20046)
财务管理(20026)
企业财务(18989)
农业(18802)
(16595)
(15275)
(15191)
(15181)
理论(14095)
体制(13617)
产业(13265)
环境(12979)
(12934)
机构
学院(256712)
大学(250717)
(123924)
经济(121835)
管理(103404)
理学(87574)
理学院(86793)
管理学(85985)
管理学院(85468)
研究(83978)
中国(67455)
(58518)
(51558)
财经(45340)
科学(44358)
(41099)
(40924)
(40846)
经济学(39050)
中心(37773)
(37055)
研究所(36113)
经济学院(34868)
财经大学(32967)
北京(32521)
(31484)
业大(31431)
商学(30236)
商学院(29952)
(29771)
基金
项目(157038)
科学(126656)
研究(120548)
基金(116050)
(97975)
国家(97083)
科学基金(86110)
社会(82177)
社会科(78167)
社会科学(78150)
(61684)
基金项目(60614)
教育(52847)
自然(51153)
自然科(49984)
自然科学(49973)
自然科学基金(49159)
(49020)
编号(47322)
资助(45827)
成果(38004)
(36509)
(36306)
(35337)
(35249)
(35151)
国家社会(35137)
重点(34703)
创新(33321)
课题(32238)
期刊
(153060)
经济(153060)
研究(82360)
中国(51658)
(49830)
管理(46650)
(36235)
科学(31266)
学报(29348)
技术(26567)
(26274)
金融(26274)
经济研究(24762)
农业(24582)
财经(24551)
业经(24465)
大学(24343)
学学(23276)
(21365)
问题(19075)
教育(18845)
技术经济(17924)
世界(14837)
(14713)
(14559)
现代(13816)
经济管理(13064)
商业(13044)
财会(12979)
国际(12730)
共检索到406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李朝阳   陈佳馨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王铂  晁自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志田  何永达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对浙江制造业1987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因此,应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进步活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运红   杨金华  
文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效率在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中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但对制造业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沿海区域的影响效应比内陆区域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曦  续继  
自动化技术对就业的替代通常被认为是持续发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强调经济周期在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过程中的作用,并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证实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岗位的替代会集中发生在经济下行期。从理论机制上看,要发生自动化技术对人的替代,除了技术约束,还要满足价格约束。经济周期对工资和利率的冲击具有非对称性,使得价格约束往往只在经济下行期满足。计量分析显示,在中国经济下行期技术进步使制造业就业增速年均下降0.479个百分点,表明替代效应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在经济上行期,技术进步使制造业就业增速年均上升0.037个百分点。经济下行期会出现更急剧的就业结构转型,意味着经济下行期的就业政策更需要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苍峰  司传宁  
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说明外贸外资与技术进步对高低技能两类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的影响,然后采用我国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一百多个制造业中类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进口有缩小我国制造业工资差距的作用;低技术行业的出口缩小了工资差距,而新产品出口则会扩大工资差距;外资企业来源地区不同,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也不同。非港澳台地区的外资企业扩大了我国制造业的工资差距,但是港澳台资企业不会扩大工资差距。此外,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高技能劳动,扩大了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婉仪  陈梦琳  林楠琪  马乃毅  刘丹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供应链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存在成本较高、供应链安全保障系统不够完善、数字化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发展问题,文章从制造业供应链的技术、战略、运营、业务、组织五个角度分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并提出技术方面要优先发展企业网络系统构建并加强了5G网络和千兆光网的工程建设力量;战略方面要更注重服务,并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运营方面要从服务端考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制造业实现线上线下、不同终端和设备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业务方面需要实现在公司内部、公司外部两个层面上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变;组织方面要形成现代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推进研发设计供应商的数字化管控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培培  
文章以诱导创新理论为视角,模拟欠发达经济在以技术引进为特征的制造业技术进步过程及其经济效果,认为欠发达经济应该通过强化工业化过程以增进社会知识水平、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内生性技术进步的实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东华  崔岩  
技术进步通常耦合于资本与劳动的累积过程,并对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产生差异化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不仅取决于内生因素,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规制就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拓展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测度了中国28个省份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实证分析了双重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不同,正式环境规制会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则会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政府应制定适宜的科技、产业和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企业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并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卢俊  韩瑜  马金红  
基于2008—2016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采用两步回归法考察税制改革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税制结构中,提高直接税占比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行业中更为显著。中间机制分析表明,间接税占比较高的不合理税制结构及间接税"非中性"特征阻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技术水平的固定资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投资,并在直接税改革及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税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景荣  张文卿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制造业实现地区结构优化和行业纵深发展的有机统一。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SUR方法估计技术引进、外商投资、合作研发、自主研发4种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需求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从结构优化与纵深发展两个角度探索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技术来源。研究发现:发展以技术引进、合作研发为来源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整体结构高级化;技术进步的要素需求强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可通过吸收外商投资技术溢出促进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分别构建以合作研发、外商投资、自主研发为主要来源的技术进步模式,可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与行业特征相耦合,加速行业纵深发展。最后基于制造业区位优势分析,尝试以优化技术来源为政策抓手,统筹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两大目标,提出了技术来源选择方案与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宣忠  
从70年代末开始,香港制造业大量北移,造成“空心化”。“空心化”影响着其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香港政府、中国政府和香港工商各界通力合作。港府应对香港制造业予以更多的支持;香港工商界应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加强对制造业技术研究的投资;中国政府要为香港的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由香港引进的技术要提高要求,可考虑向香港输出科技人员,以及利用在港的中资企业以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